遗臭万里:古代军队的安全上厕所难题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心发现】
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在著名的鸿门宴上,刘邦以上厕所的名义脱身。然后逃回了己方军营中,躲过了项羽的刀斧。这一细节暗示,在当时的军营中,厕所是有专门的分区的。
其实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古代军队,都不会轻视厕所的问题。除了控制瘟疫的传播,厕所的另外作用,就是避免行军痕迹被敌人发现,用于推测己方行踪。那么古人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难道周文王是用周易算好相位,然后命令全军向某个方向脱衣卸甲后齐射吗?
当然不是!在《墨子·备城门》当中就详细记载了“五十步一井屏,周垣之,高八尺;五十步一厕,与下同圂。” 也就是为了避免排泄物在城市中造成污染,守城军需要在城每50步准备一个厕所,周围用土墙围好,下面要准备猪圈接好人的排泄物消化之,以便在围城岁月中做好内循环。
如果是野战状态呢?按照古代兵书的记载,厕所的设置原则是远离粮仓,水源和主要居住区。厕所的位置应该位于所在地的下风向或扎营地的下游,以免污染驻地环境。而且扎营绝对是涉及到数学和基本物理化学的工作,正所谓“所至营垒、井灶、圊溷、藩篱、障塞皆应绳墨”(《蜀书-诸葛亮传》),也就是按照诸葛亮的要求,行军厕所必须和灶台,壁垒,防御工事按照一定比例分开,保持距离,避免互相污染。
日后,曾国藩的《陆军得胜歌》还这样唱道:一营只开两道门,门外驱逐闲杂人。周围挖些好茅厕,免得热天臭气熏。”湘军将厕所设置在营地壁垒外,以防止狭小的空间内臭气熏天。
那么在使用厕所的具体操作上,是怎么回事呢?
按照戚继光的要求:天明吹打时,遇起行,则埋之。遇久住,则打扫,候开门送出营外远远弃之。夜间不许容一人出营解手。也就是如果是临时营盘,就需要用土掩埋排泄物。
如果是长期扎营,就需要及时清理并将排泄物扔出营地。为了保证军人安全,防止上厕所遭遇意外,夜间是不许士兵出营解手的。这意味着长期的军事生活,会训练士兵在特定的固定时间排泄。而且在排泄时有人轮班执勤放哨,以避免不测是。所以这才有了如下的记载:凡白日登厕员役,由各营门将腰牌悬于门上,方准开门而出,毕即还应腰牌,取带回营。
因此刘邦出宴会大帐上厕所,很可能是以堂而皇之的理由离开了楚军营地的重兵驻扎区,然后从芷阳道抄小路逃跑。毕竟,作为文明的底线,如何优雅地进行一次排泄,在未来的深海和太空中,都将继续考验人类的智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