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笙的“真实”,撕开了多少导演的遮羞布?

2008年,当了十多年导演的孔笙怎么都没想到,他和张新建联合导演的《闯关东》竟然能这么火。

一经播出就创下央视收视率新高,很多家庭都是一吃完晚饭,就守到电视机前等着《闯关东》的故事继续上演。

时至今日,豆瓣评分9.2的《闯关东》依然被不少人视为难以逾越的经典剧目。

一辈子能拍出这么一部“经典爆款”,对于一个非科班出身的导演来说已经是莫大的荣耀。

但没人会料到,《闯关东》只是一个起点——

01、

孔笙的故事,要从1978年他高考落榜开始讲起。

落榜对孔笙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刚刚被新时代点燃的豪情壮志,就这么被当头棒喝,一头栽回现实的泥泞里。

此后的几年里,孔笙去了工厂当工人,整天和各种机器打交道。

但他不甘心一辈子就这么庸庸碌碌过去,于是在工作之余,他报了夜校接受成人教育。

毕业后,孔笙被分配到一家杂志社,成了杂志社的一名编辑。

脱离机器的油污去和书本打交道,这也算得上一份不错的工作了。

但对孔笙来说,这种朝九晚五的安定也不是他理想的人生状态,他想要的是更“放肆”一点的人生。

此时的孔笙已届而立之年,换做其他人,在他这个年纪都想着求稳,不会拿未来随意冒险。

但孔笙并没有这么多顾虑,他仍然选择辞去工作,去电视台做了摄影助理。

经历了人生“三级跳”的孔笙还不知道,他今后的生活,都将围着各种摄影机打转了。

02、

不得不说,孔笙虽然是半路出家,但的确有做摄影师的“慧根”。

1990年,孔笙在山东电视台制作的历史剧《孔子》中担任摄影助理,这是他第一次参与到这么重大的制作中。

但作为“新人”孔笙在拍摄过程中却没有显露出生涩,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确是做这行的料。

就这样,在拍完《孔子》后不久,孔笙就从助理晋升为了名正言顺的摄影师,开始为不少脍炙人口的电视剧掌镜。

《甘十九妹》、《白眉大侠》、《红十字方队》,这些一提起来就勾起不少人回忆的电视剧都是由孔笙担任摄影师,此时的他已然在业界打响了名声。

但优秀的人从不会只满足于现状,1996年,孔笙又开始尝试当导演。

事实再一次证明,孔笙“摄而优则导”的决定,是人生中又一次成功的转型。

当导演的第一年,执导的电视剧《民警程广全》就在“国剧最高奖”飞天奖上获奖。

后来的《人鬼情缘》、《茶马古道》等剧尽管都是小成本,但优良的口碑为孔笙赢得了越来越多业内外的认可,直至《闯关东》让他的事业正式迈入了高峰期。

《闯关东》就像是一道分水岭,孔笙此后的剧似乎都在按照《闯关东》的质量和水准进行创作。

尤其是评分最高的《父母爱情》,尽是一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却能在豆瓣获得9.5的惊人高分。

这部剧至今在电视台已经轮番播放了n次,皮哥光是陪着父母就看了不下十遍。

有一次皮哥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喜欢看这部剧?

在他们看来,这部剧很真实,就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很容易联想起自己的生活。

这种真实的力量,正是孔笙打动观众的有力武器,也让他成了“烂剧绝缘体”。

03、

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到撑起国剧大半江山的功勋导演,孔笙的人生轨迹,完全就是很多影视作品中“小人物逆袭”的剧本。

能够完成如此漂亮的逆风翻盘,孔笙靠的就是2个字:真实。

无论从故事的打磨,还是对演员的选择,他没什么特殊的技巧,就是希望能让一切更符合现实的样貌。

比如年初“火到出圈”的《山海情》,原本在播出前谁都不看好,但有了导演在种种细节处的精雕细琢,才变得如此细腻动人,把原以为的“命题作业”拍出了动人的真情实感。

对于每个有违常理的生活细节,孔笙都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纠正。

比如拍《大江大河》的时候,孔笙看到某场戏的饭桌上出现一盘红烧肉,立马让人给撤了下来。

在那个并不宽裕的年代,像这样的贫困家庭,能随随便便吃得起一顿红烧肉?

关于演员,他也不愿轻易被资本和流量裹挟,他所认的是这个演员能不能诠释好角色。

《父母爱情》里的小姑子德华,是皮哥这部剧里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也是整部剧的一个“戏眼”。

比如片中老丁向德华提出结婚的请求后,德华的一场哭戏,堪称一段教科书级别的表演。

在长镜头的跟拍中,喜极而泣的德华走在路上,笑容中又带着眼泪,多年来的委屈、激动和欣喜此刻都交织在一起,感染力满分。

在拍戏中,他会制造各种手段将演员“陷”在此情此景中,以强烈的沉浸体验将将真实感放大。

这种对于“真实”的精准捕捉,正是多年来生活的不断磨砺,离不开曾经泥泞不堪的生活体验。

这让他对于真实有着更深的体味,就连在自己的作品里跑个龙套,像《父母爱情》里的摄影师,《大江大河》中的商店老板,都能利用既有的生活经验,演出毫不违和的生活质感。

04、

在孔笙的剧里,经常出现一些“倔劲十足”的角色。

比如《大江大河》里王凯饰演的宋运辉,《山海情》里黄轩饰演的马德福,《闯关东》里李幼斌饰演的朱开山,还有《父母爱情》里郭涛饰演的江德福,也是一头为了爱情死不回头的“倔驴”。

某种程度上,这些角色的“倔”,其实正是导演孔笙的自我映射。

这股十匹马都拉不回来的倔劲,体现在他对于自己作品的一个极致追求。

比如镜头的运用,摄影师出身的他有着很高的讲究。

拍《琅琊榜》,他以黄金构图、对角线构图烘托出一种庄重典雅的古典美,妥妥的“正剧”范儿。

到了《父母爱情》这样的家庭生活剧,他不再是规规矩矩,而是以更为日常化的记录方式,着重凸显一种生活质感。

再有是场景的选择,为了能呈现出自己满意的效果,他宁愿费钱费力也要做到最好。

拍《山海情》,制作团队花了半个月时间,在贺兰山脚下建起了移民村,搭起了菇棚,一部戏下来,所有人都成了“养菇专家”。

拍《鬼吹灯之精绝古城》,摄制组真的去沙漠冰川实地取景拍摄;

就连剧中的怪兽红犼,导演也专门请来前CBA球员孙明明,画上特效妆进行极其逼真的还原。

换成别人可能会觉得,差不多过得去就行了,谁会拿放大镜去看那些细节?

但孔笙就是有一股子执拗劲儿,他宁可多花费两个月的时间,也要保证自己的想法能够贯彻。

看孔笙接受采访,他经常说到这么一个词:态度。

想把一件事做好,关键是态度,真诚的态度,这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

皮哥觉得,这句话应该让所有的影视从业者都听一听。

放眼如今的影视圈,追名逐利,盲目跟风者大有人在,真正能潜心做好事业的却寥寥无几。

在一些导演,一味寻找那些大场面、俊男靓女、狗血爱情、斗来斗去的感官刺激以取巧的方式,博取观众眼球时,孔笙则在真诚讲好故事的道路上走了好远。

时间终将证明,那些看起来热闹却空洞无物的作品,终究免不了被人遗忘的命运。

能够被记住的,是那些寄寓了创作者良苦用心的真诚作品。

就像孔笙所认为的,火不火不是最重要的,能不能得到观众认可,能不能无愧于心,才是至关重要。

希望孔笙导演继续坚守初心,为我们带来更多有品质的精品国剧!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阿志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