瑷珲海关历史陈列馆
站在黑龙江岸上,背后是冰封的黑龙江,望着在瑷珲海关原址上建立起来的陈列馆,心情很难平静——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海关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债权国在华收款和监督还款的机构,1909—1933年的瑷珲海关就是那时中国海关的缩影。
早在1997年,瑷珲镇党委、政府筹建瑷珲海关博物馆。查找历史资料、收集文物、编写布展大纲,利用3年时间把瑷珲海关遗址打造成为专题性展馆。
2012年,瑷珲镇党委、政府在爱辉区委、区政府的政策及财力支持下,再次启动筹建此馆。
新建成的瑷珲海关历史陈列馆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开关前的中俄边境贸易。从1858年《瑷珲条约》签订为起点,展现了鸦片战争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被迫打开国门,逐步开始贸易往来;第二部分是瑷珲海关的建立。1907年后,中俄间边境贸易逐步恢复,于1909年正式设立瑷珲海关,修建公所、招商设市,瑷珲海关日益发展;第三部分是民国初年边境贸易的再度兴盛。俄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内经济困难,物资空虚,我岸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类别和范围扩大,商人纷纷建厂设厂、修建房舍、购置宅基地等;第四部分是瑷珲海关的主要职能。主要包括:货运监管、出入境人员监管、出入境运输工具的监管和税费的征收;第五部分是瑷珲海关一度关闭和最后终结。受1922年俄远东归并苏联、中东路事件、中日战争的影响,瑷珲海关最终关闭。
新布展的瑷珲海关历史陈列馆有三个特点:原址原建筑上建馆。瑷珲海关历史陈列馆由两栋呈长方形的灰色砖砌建筑、风格统一的砖砌拱形大门和连接处仿古建筑完美结合而成,这本身就是文物。
建筑面积560平方米,是当年瑷珲海关的办公地点,南北走向,面对黑龙江,规划总面积两万平方米;存在时间短、过程完整:瑷珲海关历史陈列馆是一处全面反映1909年—1933年中俄边境贸易关系史的专题性遗址陈列馆,瑷珲海关20多年的存在,为中国黑河——俄布拉戈维申斯克间的边境贸易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历史作用,从最初的免税定点互市贸易到后期更为开放的自由贸易,从单方与俄贸易到多方与英、法、美、德的扩大化贸易,瑷珲海关作为中国最北端的边境贸易窗口,形成了最早的龙江丝路带。
文物精品多、资料齐全:瑷珲摄影技术和印刷技术为瑷珲海关历史陈列馆留下了丰富的图片和大量的实物,瑷珲海关从成立到结束、从人员到工作流程都留下了照片,护照、过境小票、商标、酒标等印刷品,还有比较完备的统计报表,无不印证着当时繁荣的经济和发达的对俄贸易,可以说瑷珲海关历史陈列馆真实客观的展现了瑷珲海关的兴衰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