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别通思路对董氏奇穴的铨解及发挥
脏腑别通原称脏腑通治,主要是“心与胆通,肝与大肠通,脾与小肠通,肺与膀胱通,肾与三焦通。”没有提及包络与胃,我的老师杨维杰博士于1973年补足了包络与胃通而改成脏腑别通。
脏腑别通,能够解决董氏奇穴以循经、表里经、同名经不能解决的其他的经络问题,为董氏奇穴异于十四经脉络找到了开门之钥。
今天我就与各位粉丝讲一讲脏腑别通。
1. 肺与膀胱通
临床针肺经列缺可治尿频及多尿,针脾经之阴陵泉可利尿也可治尿频,针肺经鱼际穴可治膀胱经所行之背痛,针背部输穴能治气喘,董氏奇穴应用位在肺经的重子、重仙治疗膀胱经部位的背痛。也都是肺太阴与膀胱、太阳通的应用。
有关子宫的疾患也与膀胱经有关,《伤寒论》有太阳经蓄血证,症状为“太阳病……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少腹急结。”太阳蓄血证常有如狂的精神症状,有许多妇女子宫蓄血瘀血,也会有精神的症状,如痛经、闭经、热入血室等,常用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再如《金匮要略》中的子宫疾患,常用桂枝茯苓丸治疗,这两个方子都有膀胱经主药桂枝。从此而论重子、重仙能治子宫肌瘤,可以说就是透过脏腑别通的肺与膀胱通起到作用的。
妇科穴在大指肺经上,而能治妇科病,尤其是子宫疾患,这些只有透过脏腑别通思路才能解说其理,当然配上太极定位,观念就会更清晰。
2. 脾与小肠通
湿热黄疸在古书中最常用小肠经之腕骨穴,能去脾湿。董氏奇穴肝门穴能治疗肝炎,也在小肠经上,也是从祛脾湿入手。古今对肝炎的认识无不认为在于袪湿。急慢性肝炎治疗重点均在除湿,小肠为分水之官,能调整大小便,去湿作用极强。眼黄穴在小指上,透过“脾与小肠通”,能袪湿去黄。
此外,以位于脾经之天皇穴相当于阴陵泉穴,治疗五十肩疗效显著,针天皇或肾关能治颧骨附近之眼肌震颤及三叉神经痛甚效,该处为小肠经所过,也都是脾与小肠通的用例。
3.心与胆通
诸疮痛痒皆属于心,少阳胆经属木亦主风主镇定,针刺胆经之九里风市,能治失眠、止痒、治心脏病及胆囊炎,效果甚好,可以说就是胆与心通的应用。
针心经手解穴(位置同心经之少府),神门治胆虚心怯也很有效,手解少府治疗各种痒证,即风证,甚效,眼黄穴在小指心经上而能治眼黄,这些都是心与胆通的治例。
4.肾与三焦通
三焦经的五输穴关冲、液门、中渚、阳池、支沟、天井,都与水〈肾〉有关,董老师治肾炎常用中白、下白,治浮肿也用中白、下白,这些穴也皆在三焦经上。此外,三焦经的中渚治腰痛很有效。复原穴在无名指,透过“三焦与肾通”,能治骨病。
肾主骨也。指肾穴透过“三焦与肾通”,能治口干、肾亏病。还巢治不孕,这个穴也是位在三焦经上,这些都是透过脏腑别通思路补肾而发挥作用的,再透过太极定位,观念就更清晰了。
5. 肝与大肠通
针治大肠经之曲池穴能降血压治肝阳上亢之证,及治疗各类头晕都有很好的效果。灵骨在大肠经治头晕也很有效。大白穴、灵骨穴两穴透过“大肠与肝通”,能治肝筋之病,此两穴我应用时贴骨进针又通肾,可谓筋骨皆治。
治腰痛、坐骨神经痛及肝经所过之鼠膝部、腹股沟痛均有很好的效果。木穴位在食指与大肠经有关,透过“大肠与肝通”治眼睛发干、眼易流泪、流鼻涕,这些病都与肝有关。大、小、外、浮间皆在大肠经上,能治肝经之疝痛,疝也与肝有关。
中间穴透过“大肠与肝通”能治头晕眼昏。指驷马穴透过“肝与大肠通”,能疏肝,故能治胁痛,亦能治乳病。针肝经之太冲穴或火主穴能治腹中痛泻,这都是肝与大肠通思路的应用。
6.心包络与胃通
针刺心包经之内关穴治胃痛及膝痛,因胃经循行经过膝眼有很好的效果,为我的老师杨维杰博士数十年来治疗膝痛之第一针。中指心包经之董氏奇穴胆穴透过包络与胃通治膝痛也有很好的效果。心膝穴透过包络与胃通,同样能很好地治疗膝痛。二角明穴透过“心包与胃通”,则能治面部阳明之眉稜骨痛、鼻骨痛。
胃经之足三里穴治心脏病胸闷亦甚效。董师用通关、通山、通天等穴治疗心脏病,这些穴的位置都在胃经上,这都是包络与胃通的用例。
我的老师杨维杰博士在开阖枢枢学说启示下,以之探索解说五脏别通之脏腑通治原理,补足了“心包与胃通”使五脏别通成为完整的六脏别通治疗原则,从而使脏腑通治的内容更为完备。脏腑别通思路的应用,是解说及发挥董氏奇穴的应用,最突出、最广泛及最重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