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有心理问题的人越依赖越缺爱,想改变你需要做到这3点
每一个有心理问题的人,他们都是没有安全感的人,甚至说内心深处极度缺爱的人。越缺爱越索取,越索取发现自己越缺爱。那么一个缺爱的人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今天从以下3点来分析:
一、我们要看到自己的脆弱,也看到别人的脆弱,否则我们容易活在虚假里,我们总是向别人抓取
这一点是很难的,很多人只看到自己的脆弱,觉得别人是坚强的,觉得别人是可以依靠的,所以自己内心会找一个拯救者。他是我的稻草,有他我才不会沉沦,他能变成我的希望,我的快乐,有人说依赖不是爱,这句话我是特别赞同的。因为自己把所有的选择权交给了别人,让别人决定我们的思想走向,最后自己一定会逃离或者怨恨,当然,结果也可能是对方逃离。
因为我们只看到自己的脆弱,我们就不会理解对面那个人也是脆弱的,那个人也是需要爱需要关心的。或者说我们说我们戳破了对面那个人的坚强,也让他看到自己的脆弱,所以他最终会逃离。如果我们不明白,就会一味地倾诉,无度的索取,最终会造成两个人的分手。
一个抑郁症患者伴随着焦虑,她来到我这里咨询,说我特别缺爱,怎么能填补上自己心中缺爱的部分?因为自己刚和一个异性好朋友分手,过去这个朋友一直是自己倾诉的对象,突然有一天他就劈头盖脸给她批评一顿。说你不要说别人了,都是你事儿多都是你的毛病,然后突然就消失了,所有的通讯都拉黑了,这个女生就像有人从高空突然把她推下来一样,失望,痛苦,绝望。
二、我们一直找理想的爸爸的爱,妈妈的爱,可是忘了我们已经是爸爸妈妈了,我们该学会承担责任了
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一个人就总是需要别人的认同和肯定。即使一个人50岁了,如果一个人不能赞同自己不能认可自己,也会一直去外面求得别人的认同和肯定。一个人的生理一直在成长,但是她在心里从来没成长。还是一直在找爸爸找妈妈的路上,他们需要照顾我,他们需要爱我。
所以一个人一定要从另一个角度看自己,我们看坑洞,我们就匮乏,我们就什么都缺。我们根本不想付出爱,因为我们没看到自己拥有爱,我们看到的只是自己缺爱,我们怎么能付出,我们怎么能够给予?一个人学会角色转变很难,过去我们是爸爸妈妈的孩子,今天我们已经变成孩子的爸爸妈妈,甚至有的人都已经变成爷爷奶奶了,如果一个人没有转变角色,也是一个没有长大的老小孩儿。
一个人赞同自己的先提条件一定是承认自己,接纳自己,而不是逼着自己一定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成为一个强者。我们批评自己,我们就会看到自己更多的毛病,我们肯定赞美自己,我们就会看到自己更多的价值。所以无条件接纳自己才这么难,因为每个人都想成为别人的样子。
三、先爱自己,再爱自己的家人,我们的爱才能扩展出去。
爱自己不但要满足自己想吃什么,想穿什么的需要,我们也要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毕竟一个人的精神需求是最高的需求。爱自己的人一定是不批判自己,爱自己的人一定是赞同自己,爱自己的人一定允许自己犯错。一个对自己挑剔和苛刻的人,怎么能够爱自己呢?当然我们也会对别人挑剔,也会对别人苛刻,有的人能够表达出来,有的人内心反感不表达。
所以我们先对自己付出,就是要先看到自己的情绪,我们学会理解自己,安抚自己,然后我们才能帮助到我们的家人。我们能够看到孩子的感受,也能看到爱人的感受,否则当我们只看到自己的时候,我们根本不会关注别人。我们甚至不允许别人脆弱,因为他们坚强,自己才能依赖,才有依靠。
我们可以送出一兜水果,我们也可以送出去一束花,我们可以送出自己想表达出的一幅画。我们原来只关注自己得到东西的快乐,从来没有想到我们送别人东西的时候,我们会得到更大的快乐。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理解自己的孤独,也理解别人的孤独,否则我们总想让别人理解自己,因为别人都是快乐的,自有自己是不快乐的。可是别人的快乐也可能是伪装的,也可能不是伪装的,依赖在别人身上总是不可靠的,因为这样我们总是把力量交给别人,就失去了自己的能力。
所以解决缺爱的方式就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拥有爱,我们只是没看到,我们一直从匮乏的角度看,我们从拥有爱的角度看,我们什么都不缺。我们能创造任何事物,包括友情,爱情,金钱,当我们自己内心快乐了,我们吸引来的就都是幸运。因为不再担心不再恐惧,你会安住于当下,你会看到自己什么也不缺,你的爱自然会流出来,你自然就想付出,因为你什么都拥有,只要从另一个角度看。
三清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催眠师,签约作者,老师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老师的心中,没有谁是不正常的,没有谁是病的,心变世界就变。喜欢老师的文章,可以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