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东老师以故事为主旋律的生命叙事
王开东老师以故事为主旋律的生命叙事
(王开东老师正在讲故事,朱任辉老师供图)
人类的精神世界,大多是由故事,尤其是蕴涵营养的故事构成的。
以中国为例,《诗经》风、雅、颂,分别讲述民间、贵族、天子的故事,屈原《离骚》以瑰丽想象在现实与神话中穿梭,构建浪漫的故事。
《论语》讲述了孔子与弟子及再传弟子之间的故事。
《史记》讲述了司马迁之前三千年的故事等等。
这些故事,建构起了中国文化的底色,塑造着中华文明的精神世界。
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说文明属于物质的,文化属于精神的,要知道中国文化传承,需知历史,而历史便是一个又一个生动具体的故事。
2018年7月20日下午,江苏昆山,顾炎武先生的故乡,《教师博览》第四届读书论坛。王开东老师的演讲《阅读是真正的人道主义》讲了很多生动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有些曾经听过,有些未曾听过。王开东老师讲的故事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他自己的故事,一类是别人的故事。两类故事共同参与了王老师的精神生活,共同塑造着一个善于观察、思考,自律,易感且不断自我更新与完善的王开东老师。
王老师的讲座中两类故事交织进行,在现实与历史之间纺织了一张故事网,给我们呈现了一位名师的成长历史。
王老师的那些故事是那样的感动人心。我们在王老师的叙事当中,感受着故事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也感受着王老师的喜怒哀乐。
王老师先从两位慕名而来的家长带着两个小孩向他求教的故事。一是冲着两个小孩的面,给他们进行辅导,二是家长从一楼爬楼到20楼接小孩只为不打扰王老师。通过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两位家长的善于替人着想的素养。
王老师的讲座总体分为两大块,一是阅读,二是写作。阅读占了大部分,写作相对比例较少。这也说明了王老师之所以能够写出那么多好文章是因为厚积薄发的结果。
阅读者
王老师所经历或者看过的文章先感动着他自己,通过分享又感动着我们。《马戏团来到小镇上》两小孩为看戏,帮老板搬东西,等到马戏开始后,却睡着了。透着淡淡的忧伤。曾国藩童年背书大半夜,还未背出,梁上君子都已经背出来了,还指责曾国藩太笨了。事实证明,看似笨的功夫,实在是治学的基本功。曾参愚鲁,却成为被孔子学问的重要继承人之一。读书可治愚。
读书可解惑。《相约星期二》与生活讲和,一段时间失眠,与自己讲和。《小王子》与玫瑰互相驯养。戒指的由来。等等。
读书可以无畏,“你有我黑吗”“你识字吗?在张家港9年,苏州中学4年,校园里与学生一起漫步,成长,有点类似亚里士多德的“逍遥学派”。
爱书癖,借了书,不敢看完,莫泊桑的《朋友》,《捉蜜蜂的孩子》
偷书贼。
不成功的经历,在露天电影看《白莲花》,看到骑着马,英姿飒爽的白莲花,后来被收编,被打死。大人带回去的情况下。幼小的心灵充满着悲伤:“白莲花这样的英雄都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偶然看到小人书店里有《白莲花》自己却没有钱,于是从家里带了一本《乔老爷上轿》要来换。纠结了很久,也盯着那胖胖的中年妇女让老板很久。结果被发现了,老板娘把《白莲花》放回原处,然后从书架上把《乔老爷上轿》给扔到外面。当年的小王同学落荒而逃,以后到这里都绕道而行。
“成功”的经历,镇上新华书店的老人。好几次拿两本书到前台结帐,说“还买一本”,老人一般都只收一本的钱。小王同学一本书的钱买了两本书,心中窃喜。直到有一次,小王同学的家长让他去镇上买农药(剧毒的),买完农药后到新华书店。老人非常关心地给小王同学用塑料皮筋编了一个网把农药瓶给装起来,小王同学看中了一本书。但是带的钱不够。问老人能否赊购,下次再给剩下的钱。老人说话了:“你喜欢这本书吗?”“你很爱看书,我注意你很长时间了。”“这本书我送给你。好孩子,我知道读书的孩子将来都会有出息的。”
一直到读高二,回到镇上,老人已经不在了。当年小王的同学曾到过书店,老人还问起过小王,怎么好久没有来了。这位老人应该就是方心田老师主编的《优秀教师成长的关键人物》中的所说的“重要他人”吧。
写作者
写作要有框架,知识的框架,东西方文化的基本框架,推荐了一些书:《希腊神话》、《苏菲的世界》、《西方文化十五讲》、《国学的天空》、《这些人,那些事》、《论语》、《老子》、《美的历程》、《傅雷家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