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宜业、宜居、宜游、宜养、宜学“五宜社区” | 《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7月1日推广实施
近日,自然资源部正式发布《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7月1日起将在全国推广实施。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社区的功能更加复合化,作用更加凸显。如何激活“城市细胞”,打造“五宜社区”(宜业、宜居、宜游、宜养、宜学)多元功能的空间单元,让社区更有魅力、更具活力?《指南》作为行业标准,将为地方进一步做好社区生活圈相关规划提供具体指导,提高社区生活圈相关内容编制与实施的针对性、时效性与可操作性。
《指南》内容包括正文、附录和参考文献,正文部分共八章,重点阐述了社区生活圈规划的总体原则、城镇社区生活圈及乡村社区生活圈的规划指引、差异引导和实施要求等。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价值导向。作为社区生活圈规划工作的技术指引,《指南》遵循五个基本原则,包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强化系统治理、因地制宜塑造特色生活圈。
二是覆盖城乡。提出城镇社区生活圈和乡村社区生活圈在配置层级、服务要素和空间布局等方面的规划指引,其中城镇社区生活圈可构建“15分钟、5-10分钟”两个层级,乡村社区生活圈可构建“乡集镇-村/组”两个层级。
三是差异引导。将服务要素分为基础保障型、品质提升型和特色引导型等三种类型,并从社区服务、就业引导、住房改善、日常出行、生态休闲、公共安全等六方面提出不同的导向和要求。各地可立足实际,统筹经济能力和资源条件,结合居民需求,评估主要影响因素,细化《指南》的规划技术要求,使社区生活圈规划“因地制宜”“因需制宜”。
四是注重实施。生活圈作为空间单元,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是实施层面的重要抓手,也是规划体检评估的重要对象。《指南》综合运用全生命周期的方法,明确现状评估、规划方案和行动计划制定、动态监测等工作程序,提出新建地区、城市更新地区和老旧小区等工作重点,鼓励部门协同、公众参与和社会共建。
以下为《指南》(报批稿)全文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自然资源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