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完美的人生,应该是一半清醒一半糊涂 2024-06-12 04:57:39 郑變 仿文同竹石图 故宫博物院藏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郑板桥清朝年间,扬州冒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他们被称为“扬州八怪”。这些人才华横溢,作风清高,各有各的怪癖。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怪在传奇。郑板桥在民间有种种传说,这些赞颂他人品的传说不一定都是真的,但是人们之所以要把这些传说安在郑板桥身上,是因为他鲜明的个性:他的狂、他的傲、他的正直、他的厚道。郑變 兰竹石 184cm×93cm 上海文物商店藏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真好汉康熙三十二年,郑板桥出生在鱼米之乡江苏兴化。父亲是一名教书先生,老实本分,好读古书。从《尚书》中“燮友克友”一句获得灵感,为儿取名,单字燮,字克友,希望他今后做个随和平顺的人。从后来的人生履历看,人如其名的说法,在郑板桥这儿,对了一半。郑板桥幼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可谓身世悲苦。仕途也颇为坎坷,他有一枚印章,上面刻着“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二十岁中秀才,四十岁中举人,四十五岁那年,好不容易中了进士,在家待业六年,才等到官职,却是穷乡僻壤的七品芝麻官。但郑板桥没有抱怨命运的作弄,相反这激起他的傲气,他曾说: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真好汉!这样的郑板桥更像是茫茫人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为了心中的那股傲气,与命运对撼,可爱又可敬。郑變 行草七律诗 141.8cm×71.8cm 苏州博物馆藏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郑板桥,有个毛病,爱骂人。正如他自己所说:好大言,自负太过,谩骂无择。诸先辈皆侧目,戒勿与往来。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说话太直,脾气太坏,想说就说,想骂就骂。但读过郑板桥家书,你才会知道,狂的背后还有仁,毒舌的背后却是厚道。有一次,他在家里的旧书籍中翻到一样东西,那是先代家奴的卖身契约。留下这么一张凭证,说不定会让后代子孙借此欺压对方,如果送还本人,恐怕会引起对方的羞惭之心。出于这两点考虑,郑板桥当即在灯下将契约烧毁。对于这件事,他在信里跟弟弟说:这点用心,既是为别人着想,也是为自己着想。假若事事都要留一手,以便让别人入套,甚至让对方无法逃脱。这种做法只会为自己和子孙遭来祸害,他很不赞同。郑變 墨兰 故宫博物院藏《道德经》有言: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菜根谭》也说: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匮之思。聪明反被聪明误,想算计别人的,最终将自己算计了进去。郑板桥曾作一题画诗: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有节有香有骨,为人耿介,待人厚道,这才是真正的君子之风。郑變 甘谷菊泉 189.6cm×49.5cm 南京博物院藏墓地好,不如心地好雍正十二年,郑板桥四十岁,中了举人。为了全力以赴第二年的会试,他孤身前往镇江焦山,在那闭门苦读。虽然环境清幽,远离尘俗琐碎,但在读书之余,还是会想一想生死之事。他记得郝家庄有一块墓地,父亲在世时本打算买下来的,只因为发现其中有一座孤坟,后来只能作罢。时隔经年,在对身后之事的思索下,郑板桥忽然记起这一茬。于是写信给表弟,询问这块墓地的情况。郑變 七言联 121cm×26.5cm 安徽省博物馆藏他在信中叮嘱表弟,如果这块墓地还没卖出,就前去购买,里面那座孤坟也要留下来,不能刨掉。并且给子孙定下规矩,以后清明时节,扫墓祭祀,在这座孤坟前面,要做到一视同仁,有饭有酒地祭扫一番。他在这份信里,他与兄弟共勉:“吾辈存心,须刻刻去浇存厚。”作为一名古代文人,在封建迷信思想的局限下,郑板桥很是相信墓地风水那一套,但他在另一封写给表弟的信中,写有这样一句话:墓地好,不如心地好。郑變 节录怀素自叙诗 180.9cm×107cm 扬州博物馆藏务令忠厚悱恻,毋为刻急郑板桥一生坎坷,但也曾过了一段舒心得意的好日子。乾隆九年,郑板桥五十二岁,在山东范县任职。这里民风淳朴,老百姓各安其业,惹是生非的人少,鸡鸣狗盗的事也少。所以,平日在衙门,他经常能够得闲饮酒赏花,有了醉意,还会一边拍打桌子一边放声高歌。这样的闲情逸致,相比后来在潍县“衙门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真是不亦快哉!相比工作上的清闲,更让郑板桥高兴的事情是,盼星星盼月亮,期盼多年,妾侍终于为他生下一个儿子。郑變 墨竹 128.8cm×68.5cm 浙江省博物馆藏老来得子,无限喜爱,但是没有因此对其放纵溺爱。因为工作调任的缘故,他将妻儿送回了兴化老家,儿子交于弟弟管教。在写给弟弟的信中,关于子女教育,他说: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顽耍,务令忠厚悱恻,毋为刻急也。又说: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在信中,他建议弟弟,不可让孩子玩弄蚂蚁昆虫,万物有灵,都要爱护;不可让孩子去欺负奴仆家的子女,应当一样去爱惜;饭后的各种果饼,不要让孩子吃独食,而应该让他学会分享……做人厚道,怜悯弱者,是郑板桥的家风。郑變 五言诗 141cm×71.7cm 辽宁省博物馆藏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郑板桥最为世人所最熟知的莫过于他的“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相传他任潍县知县时,堂弟寄来一封信,说为了祖传房屋一段墙基的归属和邻居闹到了县衙,希望他能函告兴化知县,以便赢得官司。郑板桥立即回书: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因为退让,缓解了邻里间的矛盾,不再为墙基之事争执。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郑變 墨竹图 168.7cm×90.5cm 炎黄艺术馆藏人生是公平的,命运坎坷,却也给了他才华与心胸。他幼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官场失意,让他大彻大悟:人生不如意常有,万事只求心安。他说:吾毕生之愿,欲筑一土墙院子,门内多栽竹树花草,清晨日尚未出,望东海一片红霞,薄暮斜阳满树,立院中高处,俱见烟水平桥。这份旷达让他的晚年生活恬静而温馨,郑板桥在1765年冬雪纷飞时离开人世,享年72岁。郑變行书七绝诗 167.7cm×44.5cm 扬州博物馆藏郑板桥生前自认为一生无一知己,又无一人不知己。离世后,人们称他为“诗书画三绝”的怪才,“清廉天真”的好官,更是穷尽一生,才“难得糊涂”的老头。他说,活得太清醒,凡事争个明白,容易烦恼;该糊涂时糊涂,该清醒时清醒。完美的人生应该是一半清醒一半糊涂。 ﹀ 赞 (0) 相关推荐 【转】真正的胸有成竹!郑板桥的四十九幅经典作品欣赏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 ... 郑板桥 | 完美的人生,应该是一半清醒一半糊涂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郑板桥 郑變 仿文同竹石图 故宫博物院藏 清朝年间,扬州冒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他们被称为"扬州八怪 ... 【哲理人生】人生何需太完美,一半清醒一半醉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哲理人生] 人生何需太完美,一半清醒一半醉 作者:诗词君 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 路旁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 有杏花春雨, ... 诗词丨人生何需太完美,一半清醒一半醉 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 路旁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 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 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 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 --季羡林<八十述怀> 一出折子戏,一 ... 人生何需太完美,一半清醒一半醉 闲云谷 峰下闲云云上松,珍兰奇蕙伴节丛:不忍移爱进瓦罐,卷书抱坛迁谷中. 99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我走过阳关大道, 也走过独木小桥. 路旁有深山大泽, 也有平坡宜人: 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 有 ... 一日禅 | 人生何需太完美,一半清醒一半醉。 ▲點擊音頻聆聽音乐 一出折子戏,一群悲欢人.在生活这霓虹闪耀的舞台上,生为主角,我们各自演绎着自己. 幕落后,人散时,有人变得清醒,现实而冷漠,一些则开始迷醉,肆意而放纵. 其实,谁的生活不是一半阴雨 ... 最好的人生 一半清醒 一半醉 一出折子戏,一群悲欢人,在生活这霓虹闪耀的舞台上,生为主角,我们各自演绎着自己. 幕落后,人散时,有人变得清醒,现实而冷漠,一些则开始迷醉,肆意而放纵. 其实,最好的人生,不过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与 ... 八点诗词丨人生何需太完美,一半清醒一半醉 红松古诗词 3天前 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 路旁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 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 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 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 --季羡林<八十述怀&g ... 一半清醒一半醉,人生何需太完美 作者:诗词君 来源:诗词天地(ID:shicitiandi) 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 路旁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 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 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 有迷途知返,也有 ...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然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