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津液辨证

气血津液是脏腑正常生理活动的产物,受脏腑支配,同时它们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一旦气血津液发生病变,它不仅会影响脏腑的功能,亦会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反之,脏腑发生病变,必然也会影响气血津液的变化。气血津液辨证可分为、和。

气病辨证

气病的常见证候,可以概括为气虚证、气陷证、气滞证和气逆证。

气虚证,是指体内营养物质受损或脏腑功能活动衰退所出现的证候。

症状: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疲倦乏力、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脉虚无力。

病因病机:多由久病、饮食失调、或年老体弱等因素引起。

气陷证,是气虚病变的一种,以气虚无力升举为主的证候。

症状:头昏眼花、少气倦怠、腹部有坠胀感、脱肛或子宫脱垂等,舌淡苔白,脉虚弱。

病因病机:气虚则脏腑功能衰减,出现清阳不升,气陷于下,升举无力,内脏下垂。

气滞证,指体内某些部位或某一脏腑气机阻滞,运行不畅引起的病变证候。

症状:闷胀、疼痛、时重时轻、走窜不定,得暖气或矢气后胀痛减轻。

病因病机:外感六淫,或内伤七情,或饮食劳倦,或跌仆闪挫等皆可引起气机不畅,出现气滞证。

气逆证,指气上逆不顺而出现的病变证候。一般多见肺胃肝之气上逆如肝气上逆。

症状:肺气上逆主要以咳嗽喘息为特征;胃气上逆主要以呃逆、嗳气、恶心呕吐为特征;肝气上逆主要以头痛、眩晕、昏厥、呕血为特征。

病因病机:外邪犯肺,或痰浊壅肺等致肺失宣降,故上逆为咳喘。外邪犯胃,或饮食积滞,或气郁等而致胃失和降,其气上逆,则呃逆、嗳气、呕吐。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气上逆,火随气升,故头痛、眩晕、昏厥、甚则呕血。

血病辨证

血病的常见证候,可概括为血虚证、血瘀证和血热证。

血虚证,指机体内血液亏虚所引起的症状。

症状:面色萎黄或苍白、唇色淡白、神倦乏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妇女经量少、衍期甚或闭经,舌质淡、脉细无力。

病因病机:久病耗伤、或病失血(吐、衄、便、溺血、崩漏等),或后天脾胃虚弱,生化不足等诸因皆能令人血虚。

血瘀证,凡体内血行受阻,血液瘀滞,或血离于经而瘀阻于体内所引起的病变证候,均属血瘀证。

症状:局部痛如针刺,部位固定,拒按,或有肿块,或见出血,血色紫暗,有血块,而色晦暗,口唇及皮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等。

病因病机:因气滞而血凝,或血受寒而脉阻,或热与血而相结,或外伤等血溢于经,导致瘀血内停,出现血瘀证。

血热证,即血分有热,或热入血分的症状。

症状:心烦,躁扰发狂,口干喜饮,身热以夜间为甚,舌红绛,脉细数,或见吐、衄、便、尿血及斑疹等,妇女月经提前、量多、色深红等。

病因病机:外感热邪侵入,或五志郁火等所致。血分热盛,心神受扰,故烦躁,甚则发狂;血属阴,热入于内,入夜交争甚,所以发热至夜尤甚;阴血受灼,则口干喜饮;热盛血耗,不能充盈于脉,故脉细数;热迫血妄行,血络受损,必见出血,妇人月经亦必见量多而提前等。

津液病辨证

各种原因所致水液代谢障碍,或津液耗损证候,均可称之为津液病。津液病变,一般可概括为津液不足和水液停聚两方面。

津液不足证,又称津伤证,是指津液受劫所致的病变证候。

症状:唇、舌、咽喉、皮肤干燥,肌肉消瘦,口渴,便秘,尿少,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病因病机:多因大汗、出血、吐泄、多尿以及燥热灼伤津液等所致。

水液停聚证,多由肺、脾、肾和三焦等脏腑功能失常,使津液代谢发生障碍,造成水湿潴留,而形成痰、饮、水肿等病证。

积水成饮,饮凝成痰;痰者稠粘,饮者清稀。虽二者皆由津液停聚而致,但痰与饮临床表现却颇多差异。

痰证一般又分风痰、热痰、寒痰、湿痰和燥痰,临床表现各有特征。

1.风痰:阴虚阳亢,风阳内动,嗜食肥甘,痰涎内盛,痰盛而动风。症见头晕目眩,喉中痰鸣,突然仆倒,口眼歪斜,舌强不语,四肢麻木,偏瘫等。

2.热痰:热邪入侵或阳气亢盛,炼液成痰,痰热互结而成。症见烦热,咳痰黄稠,喉痹,便秘,或发癫狂,苔黄腻,脉滑数等。

3.寒痰: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衰,水津结而成寒痰,或痰与寒结为病。症见畏寒厥冷,咳吐稀白痰,四肢不举,或骨痹刺痛,脉沉迟等。

4.湿痰:脾虚不运,湿聚成痰,痰湿并而为病。症见胸痞,纳少,呕恶,痰多,身重困倦,脉濡滑,舌苔厚腻等。

5.燥痰:燥邪内干,或热灼伤津化燥,炼液而成痰,燥与痰合而为病。症见咯痰粘稠如块如珠如线,量少,难咯,甚或痰中带血丝,口鼻干燥,咽干痛,便秘,脉细数而滑,舌干少津。

饮证可分为痰饮、悬饮和溢饮。

1.痰饮:中阳不振,水湿内停聚而成饮,留于胃肠。症见胸胁支满,胃脘有振水声,呕吐痰涎清稀,口不渴或渴不多饮,头目眩晕,心悸短气,苔白滑,脉弦滑等。

2.悬饮:阳不化水,水饮留于胁肋。症见胁痛,咳唾更甚,转侧呼吸牵引而痛,肋间胀满,气短息促,脉沉而弦。

3.溢饮:阳气不振,脾肺输布失职,水湿成饮,流溢于四肢肌肉。症见肢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见发热恶寒而无汗,咳喘痰多上逆,胸满气促,倚息不得平卧,浮肿多见于面部,痰津多而色白,苔白腻,脉弦紧。

(0)

相关推荐

  • 劳则气耗精亏,逸则气滞血瘀

    今天 <素问·举痛论>提出"百病皆生于气"的理论.气能推动精血津液的运行以及维持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反之若精血津液及脏腑功能失常,也往往见气病.   气为人体生命活动的 ...

  • 『中医精髓图解』第八章 气血津液辨证

    第八章  气血津液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是中医六大辨证之一,主要通过分析气.血.津液的病理变化,辨证其所反映的不同证候.气血津液是脏腑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脏腑发生病变,可以影响气 ...

  • 『气血津液辨证』(一)气 虚 证

    气虚证为功能减,神疲乏力与懒言: 自汗气短易感冒.舌淡脉虚力不显. 气虚证是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头晕,舌淡苔白,脉虚无力. 元气亏虚,不能养神,所以气少 ...

  • 『气血津液辨证』(二)气 陷 证

    气陷之证必气虚,无力固摄与升举: 脏器下垂眼昏花,久泻腹坠气难续. 气陷证是气虚无力升举而反下陷的证候,由气虚证进一步发展而来. 临床表现:头晕眼花,少气倦怠,久痢久泄,腹部有坠胀感,脱肛或子宫脱垂等 ...

  • 『气血津液辨证』(三)气 滞 证

    气滞证为气不畅,多在肝胆与胃肠: 轻则胀满重胀痛,脉来弦细如弓张. 气滞证是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胸胁脘腹等处胀闷疼痛,时轻时重,部位不固定,其痛常随暖气.肠鸣.矢气而减轻,与情 ...

  • 『气血津液辨证』(四)气逆证

    气逆证在肺胃肝,咳嗽气喘平卧难: 嗳气呃逆伴呕吐,目赤头痛与晕眩. 气逆证指气机升降失常,逆而向上所引起的证候. 临床表现:肺气上逆则见咳嗽喘息:胃气上逆而为呃逆.嗳气.恶心.呕吐:肝气上逆而见头痛. ...

  • 『气血津液辨证』(五)血虚证

    血虚证为失濡养,面白无华或萎黄: 唇甲色淡眼昏花,失眠心悸又健忘: 妇女经少甚经闭,舌淡脉细少力量. 血虚证是血液亏虚,脏腑筋脉失去濡养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面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头 ...

  • 『气血津液辨证』(六)血瘀证

    血瘀证为血行瘀,因热因寒因气虚: 疼痛如刺位不移,舌紫脉涩似刮竹. 或有肿块或出血,唇甲色暗皮下瘀: 妇女痛经或经闭,肌肤甲错青筋露. 凡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和消散,停留于体内,或血行不畅,壅遏于经脉 ...

  • 『气血津液辨证』(七)血 热 证

    血热证热入血分,生风动血为特征: 各种出血与发斑,烦躁狂乱与神昏. 面红目赤尿短黄,热盛肉腐疮疡生: 舌盾红绛脉滑数.清热凉血法可斟. 血热证是指火热之邪外侵或里热炽盛波及血分所出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

  • 『气血津液辨证』(八)血寒证

    血寒证为血中寒,寒盛阳虚失温暖: 肢末冷痛见青紫,甚至坏死变溃烂. 小腹拘痛得温减,月经来迟经色暗: 淡而紫脉沉迟,面白唇青又畏寒. 血寒证是指寒邪客于血脉,凝滞气血,或阳虚失温而致血行受阻所表现的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