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是虚无主义的极致?|激萌现场:王金林教授以“海”解“马”
黄竞欧
小编笔记:9月27、28号两天,复旦大学王金林教授分别做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清华大学为大家带来题为“辩证法的歧义性”和“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的存在历史定位”的讲座。一向“神龙见首不见尾”(崔唯航老师语)的王金林老师的到来着实让大家兴奋不已(小夏飞刀老师为此开心一整周),接下来小编就从自己的视角带大家简单回顾一下讲座内容。
第一天的讲座当中,王金林老师以“辩证法的歧义性”为题,分三个部分展开:海德格尔对辩证法的基本定向、黑格尔的辩证法以及马克思对辩证法的重构。其中,“为辩证法划界”是讲座的一个核心思想。王金林老师从他最熟悉的海德格尔开始谈起,他认为海德格尔从现象学的角度探讨辩证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说:辩证法是哲学的困窘,使哲学狼狈不堪。这也体现出早期海德格尔对待辩证法的一个明确态度;即当他将哲学的对象与哲学的任务作为思考的问题域时,把现象学和辩证法对照来谈,从而得出了“现象学与辩证法水火难容”的判断。他把现象学的显示和辩证法的透视对立起来,因为现象学就是要保持在存在者之中,让存在者本身来规定,并且强调对自身认识的限度的自觉;而辩证法恰恰给世界附加了一个外在的次序框架,它按照先验的规定来看待存在者,同时一切存在者的意义也必须在这个框架中得以体现。与早期相比,后期的海德格尔对辩证法的定位有了较大改变。他在《思想的原则》中说:“辩证法在今天乃是一种世界现实,而且也许就是这种世界现实。黑格尔的辩证法乃是那些远远地发出声音的'控制世界’的思想之一,在辩证唯物主义被人信奉的地方,与在它——仅仅以同一种思想的稍有变化的风格——受到反驳的地方一样,是同样有力量的。”在王金林老师看来,此时海德格尔对于辩证法的讨论不再局限在一个方法论的意义上,而认为辩证法完成为世界现实,他甚至认为辩证法是整个形而上学思想进程当中最高的思想维度。海德格尔的这种判断首先基于存在论意义上的理解,即他将辩证法看作是整个西方形而上学的历史,这里的形而上学也是存在论意义上的,是指整个一部西方思想史,辩证法之所以“高”,是因为“只有辩证法才完全显露出思想为何是反思以及如何是反思。”也就是说,由于辩证法,形而上学才最终发现自己是自我反思的。
接下来,王金林老师继续谈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主奴辩证法”、“抽象-辩证-思辨辩证法”和世界精神辩证法。在“主奴辩证法”的部分王金林老师特别强调了黑格尔辩证法的“方向性”,与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运用辩证法谈启蒙和神话的相互转换不同,黑格尔的辩证法一定有第一第二第三项,而第三项就是和解,即便是暂时的和解,这种必然的方向性也导致了历史目的论。在“抽象-辩证-思辨辩证法”的部分,王金林老师提出一种“最低限度的解决”的理解。逻辑学中存在一种辩证法的模式,即抽象-辩证-思辨,中间的辩证环节由于处在一个二律背反的状态,也被大家流俗称为“正反合”。而王金林老师认为,在黑格尔那里的和解,或者例如存在与虚无对立的解决:变易,都是一种最低限度的解决,也就是说这里的第三项和前两项的差距要尽可能小,达到一种刚刚好的综合,否则就会落到前两项的对立之外,变得大而无道。关于黑格尔的世界精神辩证法,王金林老师的评价就是三个字“不靠谱!”
第二天的讲座王金林老师选择了“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的存在历史定位”作为题目,首先他给出了一个海德格尔基于Sein概念的总判断,即“整个一部西方哲学史就是一个遗忘存在的历史。”海德格尔这样下判断的理由是一种“存在论差异”,即所有其他西方哲学家所谈的存在,在海德格尔看来其实是在谈存在者,在一个存在的视阈中,海德格尔将后柏拉图的哲学家,一直到到马克思、尼采的思想都归结为形而上学,这里的形而上学是指“超出存在者之外,寻求存在者根据。”柏拉图的理念、基督教的上帝,到了近代,黑格尔的绝对精神、马克思的生产、尼采的权力意志都是在寻找元根据,而海德格尔质疑的恰恰是寻找根据本身。在海德格尔看来,一旦用元根据去解释世界,就根本无法将世界的差异性、不一致性、不连贯性、甚至冲突矛盾包含进来,也就泯灭掉了可能性。海德格尔反对整个西方的形而上学传统就是为了要让存在者如其所是地存在,即如他在《存在与时间》中所强调的:“现象学的第一原则是可能性高于现实性。”一言以蔽之,在海德格尔看来,存在历史就是一部存在被遗忘的历史,就是一部形而上学史,就是一部虚无主义史。
接下来,王金林老师继续谈到海德格尔为什么对马克思的存在历史做一种虚无主义的定位。他基于《人道主义书信》、《思想的原则》和《四个讨论班》三个文本循序渐进说明海德格尔怎样从《人道主义书信》中对马克思的明赞暗批到《四个讨论班》中将马克思推到虚无主义极致的位置上。在《人道主义书信》中海德格尔一方面肯定了马克思基于异化劳动对历史的理解,认为其察觉到了“无家可归”问题和存在的遮蔽;但另一方面又批判了马克思受限于对异化与历史的形而上学解读,即受限于他的唯物主义概念、劳动概念而无法真正认识到异化的根源在于存在的遗忘。唯物主义概念和劳动概念实际上是主体性原则最生动的体现,在海德格尔看来,这样的做法是不可能通达Sein的。海德格尔认为唯物主义的本质并非主张一切都是物质,而在于一种形而上学的规定,它的本质隐蔽于技术的本质当中,所以晚期海德格尔追问技术,他在批判技术本质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批判唯物主义。《思想的原则》中,海德格尔进一步把马克思的劳动史观定位成某种思辨形而上学思想和科学技术思想的混合,因为在他看来马克思所强调的每一种生产在自身中就是反思,其真正的生产要素是思想。到了《四个讨论班》中,海德格尔意境把马克思定位到虚无主义的极致上了。他依据马克思的观点“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认为马克思承认人的优先性但是不承认存在的优先性。对于马克思来说,人的存在就是人的现实生活过成,而存在就是生产过程,在海德格尔看来,把存在看作是一种生产过程恰恰是把存在变成了一种存在者,从而完成了对马克思作为虚无主义极致的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