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特点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特点研究

【内容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清谈之风和道家学说的影响下,绘画艺术出现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专职的文人画家,绘画技法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并有了系统的艺术理论——画论,中外艺术在此时期也有了很大程度的融合,为后世的绘画艺术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的绘画史上留下了丰厚的一笔。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魏晋风度文人画家绘画技法画论中外艺术的融合

东汉中平六年(189)汉灵帝死,董卓趁乱进兵洛阳,废少帝,拥立献帝,控制朝政,自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长期的大分裂、大混战的时期。先是曹丕代汉称帝,至公元265 年司马炎代魏建立西晋王朝,结束了三国的混战局面,然而西晋的统一如同昙花般被内部纷争所结束,公元317 年西晋皇族被迫南迁至建康(今南京),即东晋。而北方少数民族则陷入了多民族的战争中,出现了许多少数民族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南方继东晋以后又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封建王朝,史称“南朝”。直到公元589 年隋统一南北,史称这一时期为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分裂、大混战的时期,又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科技、文化、思想和艺术大发展的时代。

东汉以来的战乱,引发了社会的剧烈动荡与变革,同时也引起了社会、思想的一系列变化。在群雄逐鹿的年代,各势力为了扩充各自的实力,便开始招揽大量治国用兵之士,然其用人方式较汉却大有变化,昔日的举孝廉、察举制已成空话,在当时统治者心中统兵治国才是关键。曹操公开摈弃名节、德行,他提出了惟才是举的用人政策,汉时讲求忠、孝、礼、仪的儒学思想黯然失色。这一时期思想意识方面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统治汉朝数百年的思想——儒学,失去了昔日的统治地位,各家思想开始抬头发展,并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为继春秋战国以来又一次思想大爆发的时代,其中老庄哲学最为显著。在老庄哲学的影响下,在社会动荡、杀戮不断的年代里,不少士人选择了隐居生活,淡漠世事,追求一种放达、脱俗的生活。

嘉峪关墓葬画像砖(牵驼人)

由于礼教束缚的被打破,统治阶级的支持和文人思想的解放,于是清谈之风大兴。清谈也可说是汉末的清议,其主要内容是评论时政和对人物的批评,在“党锢之祸”以后,士人们为了明哲保身,不敢去评论时政,于是舍去具体的人和事,变为对老庄哲学抽象哲理的探讨。罗红曾先生在其《中国全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思想史》一书中这样评论当时的清谈:

每一番清谈,都可以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或者引经据典,以深邃内容击败对方,或者自由发挥,以华丽的言辞吸引听众。在清谈场上既不受论资排辈的限制,也不由官方出面去“裁决”谁胜谁负。完全取决于谈者的理论水准和说话技巧,这种平等辩论,以理取胜的清谈风气,自然会受到士人们的鼓掌欢迎,交口称赞。①

在清谈之风和道家学说的影响下,人们不再看重秦汉时期所倚重的有所为的外在功绩,而是追求一种行为通达洒脱、不受拘束、简略飘逸、风度潇洒的人生境界,也形成了历史上所说的“魏晋风度”的思想意念。“魏晋风度不独是个人行为特征,实为时代思想解放之标志。绘画中名人肖像风靡一时,无不为因。”②由此看出魏晋时期绘画出现了新的发展。

1、专职文人画家的出现

潘天寿在其《中国绘画史》中说:

魏晋以前之绘画大抵为人伦之补助,政教之方便,以及帝王公卿玩赏装饰之用。作画者,除极少数之士大夫外,多属被圈养之工匠。全为贵族阶级所独占,至魏晋,各君主均以战争之纷扰,多整军经武之不暇,自无闲心顾及艺事。或间有此为雅好者,亦不与以有力之提倡,一任其自然发展……致吾国之绘画由贵族之手中,开始移向于民间。又两晋画人,受南方地理风习与清谈之特殊之影响,对于绘画之观念,亦由审美蹈入自由制作之境地,使吾国绘画史上渐见自由艺术之萌芽。③

绘画由贵族阶级的专属逐渐转向民间,加之宽松自由的环境,于是产生了大批文人画家。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的曹不兴,有“画圣”之美誉的卫协,冠以“三绝”的顾恺之,还有陆探微等均出于这一时期,对后世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三国时期,帝王将相便以善画为荣,如草髦、诸葛亮、关羽、杨修、曹不兴等人。其中杨修善画人,曹不兴以善画佛名冠一时,相传关羽善画竹,乃是画竹之始祖。至晋以后帝王画家更是层出不穷,如晋明帝、梁武帝、梁高祖、梁元帝、齐文帝等,帝王画家的出现,使得绘画的身价得到了提高,文人画家也随之得到统治者的宠爱,绘画也逐渐转至民间,绘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北齐徐显秀墓壁画

2、绘画技法有了显著提高

魏晋时期的绘画技法较秦汉时期有了明显的提高,由汉代绘画的古拙简率,转至魏晋的精密、婉约之美,这一转变出现在三国末年至两晋时期,画家曹不兴和卫协对此做出了巨大贡献。

曹不兴,东吴吴兴人,以善画名冠一时,最善画佛。曾在五十尺的绢上画人物,运笔迅捷,转瞬即成,不失尺度,衣纹褶皱,别处新样。相传孙权让他画屏风,屏风上误落一墨点他就顺势将其画为一只苍蝇,孙权来看画好的屏风,误将画上的苍蝇视为活蝇,引手去弹,可见其技法之高。

卫协,西晋人,师承曹不兴,有“画圣”之称,顾恺之在《画论》中评论卫协的绘画“伟而有情势”,“巧密于情思,世所并贵”。“其技法,用线细如蛛网,而仍有遒劲的笔力,所画对象内在精神气质的刻画已较之汉画更细腻。”④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也这样评论:“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可见卫协在汉代画风向魏晋范式转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至卫协后,绘画技巧日趋提高,到顾恺之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顾恺之师承卫协,他继承了卫协精思巧密的艺术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春蚕吐丝的线型,用线优美流畅,富有节奏感,将中国绘画中的用线造型推至一个新的高度。其人物塑造已不再满足于外表、动作、姿态等外形的相似,而是多注重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的描绘,戴逵、陆探微等人深受其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皆具有重要地位。

3、出现了系统的艺术理论——画论

因绘画技术的不断进步,审美程度的提高,有关绘画经验和方法的理论也比以前更加系统和完善了。晋以前的画论,多是一些很短的片段,以顾恺之为代表的艺术家开始有了长篇、系统的著作。顾恺之继承了传统的中国绘画技巧并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样他在中国画绘画理论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在总结前人的创作经验和绘画理论的前提下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均属其画论,他的画论中最重要的论述是如何“传神”,把“传神”作为评画的重要标准,并认为传神离不开对形的塑造,神是通过形体的塑造表现出来的。他在画人物时尤其注重人物的精神面貌,而最能体现人物精神面貌的也就是人的眼睛,他画人数年不点眼睛,有人问他缘故,他说:“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之中。”从而说明了传神的关键是对眼睛的描绘,表现眼神是最难的。他在描绘表现嵇康时,深切体会到“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正是因为他重视传神之写照,所以在画人物眼睛时特别谨慎,在画眼睛时特别说到:“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他在注意眼睛的刻画时,还提到应到现实生活中观察提炼,并且根据现实的环境刻画现实的人物。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体现了当时人物画发展的新水平和理论认识的不断加深,因为受他的影响这个时期大多数画家都把“传神”作为人物画的最高境界,并且对后世的人物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当时的另一位理论家谢赫,南齐人,擅长画人物,没有画作流传下来,但其理论著作《古画品录》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提出的“六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色;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六法”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气韵生动”是他所提“六法”中的核心,也是当时南朝绘画所追求的目标,指将充分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作为绘画的最高准则。其余五法则是达到“气韵生动”所必须的条件,“骨法用笔”是针对绘画技法的要求,骨法是古代相面术的用语,即人的外表特征与人的品行、命运有极大联系,谢赫所指的骨法用笔则是人的外在特征,用笔则是指用相应的笔法表现对象的特征。“骨法用笔”强调了中国绘画中线条的重要性,在刻画人的相貌时,用相应的笔法提取人物的相貌特点,进而揭示他的精神面貌。“应物象形”是指根据客观对象的特点,描绘出对象的艺术形象。“随类赋彩”指根据不同对象施以不同的色彩。“经营位置”是指绘画的构图形式。“传移模写”指对人物的写生与临摹。谢赫的“六法”是在绘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为以后各代画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理论依据,其本人因其“六法”名传画史。此外,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在山水画理论方面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中外艺术的融合

外来艺术对当时的绘画影响甚大,中外艺术的融合丰富了绘画形式和绘画技巧。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东汉时期已被统治阶级所接受,开始在社会上流行,至魏晋南北朝得到空前的发展。佛教艺术作为外来艺术对当时中国的绘画影响深远,它不仅丰富了士人画的题材内容,同时士人画家也从佛教艺术中吸收了很多技法。张帆的《中国古代简史》中这样评论这段历史:

汉魏之际,士人的精神风貌有较大变化,失去了评论时政、激浊扬清的热情,更多地转向对个人生命的关怀,由感慨时光流逝,人生短促进而产生对生命和万物的怀疑,或饮酒以逃现实,或服药以企求长生,旷达奇诡之风于是盛行。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理论对生死问题提供了一种解答,颇能满足士大夫的心理需求,加上大乘佛教当中的般若学说与玄学有相通之处,故佛学传播渐广。⑤

战乱频发和当时统治者的推崇,佛教在百姓中迅速传播,佛教艺术在此也大放异彩,并与中国士人画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丰富了当时的绘画形式,提高了绘画技巧。萧梁时期著名画家张僧繇,因其造型风格独特,被称为“张家样”,成为古代寺庙中佛画的经典样式之一。相传他在一乘寺画凸凹花,近看是平面,远看则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因此吸引观众,以致一乘寺被称为凸凹寺,其凸凹技法就是吸取了天竺的晕染法,利用不同色相的渐变和对比,使之呈现出远近立体的效果。他还使用色彩造型,取消墨线的应用,由此相传他创造了一种“没骨”的画法。更值得一提的是张僧繇一改顾恺之、陆探微以来的“密体”笔迹风格,创造了“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可见当时画坛上绘画技法已趋成熟多样。

另一位与张僧繇同被誉为“曹家样”的曹仲达,“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世称为曹衣出水”⑥,风格特征则吸取了印度笈多朝造型特点,“曹家样”充分反映了中外艺术交融的风格特点。

由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皆要经过西域传至中原地区,因此西域地区的艺术受欧洲和西亚的影响甚重,“在新疆现存最早的佛寺壁画也就是楼兰地区的米兰佛寺壁画残片中,仍能看到很多具有古希腊人面孔特征的人物形象和带翅膀的天人,”⑦完全是西方宗教的艺术形象,由此可见除佛教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如:希腊、罗马、波斯艺术对当时的中国绘画也同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大分裂、大混战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中国虽然处于政治上的分裂、割据局面,但艺术却处于高度发展状态。绘画领域逐渐摆脱了秦汉古拙简率的面貌,走向了成熟。帝王贵族和文人的加入使绘画价值大大提升,由政教之用转而成为贵族阶级和文人所推崇的一门艺术。由此,绘画技法也有了根本的发展,绘画技法的精密、婉约与传神成为这一时期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绘画技法获得巨大进步的同时绘画理论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使绘画艺术实践置于理性指导之下。虽然300余年的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同时也带来了各民族、宗教文化的融合和发展,佛教的发展使饱受战乱痛苦的人们找到了心灵的慰藉,由此佛教艺术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佛教绘画多见诸于各类壁画中,在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魏晋的士人们用他们的智慧编织了无数奇异绚丽的绘画作品,创造了系统完善的画论,对后世的绘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的绘画史上留下了丰厚的一笔。

注释:

①作者:罗红曾,《中国全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25页

②作者:李福顺,《中国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70页

③作者:潘天寿,《中国绘画史》,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34页

④作者:高师《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教材编写组,《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105页

⑤作者: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44页

⑥作者:潘天寿,《中国绘画史》,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53页

⑦作者:赵芳,《重彩壁画》,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出版社,2008年版,16页参考文献:

【1】罗红曾,《中国全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李福顺,《中国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高师《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教材编写组,《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潘天寿,《中国绘画史》,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

【5】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赵芳,《重彩壁画》,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出版社,2008年版

【7】黄新亚,《中国全史——中国魏晋南北朝艺术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8】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9】范文澜蔡美彪等著《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0)

相关推荐

  • 绘画入门新选择——色粉画技法一本通

    2021-01-22 13:35:10 <色粉画技法一本通>[西班牙]派拉蒙团队著潘毅 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色粉画技法一本通>一书详细介绍了各种色粉画材料:色粉笔.纸张.辅助 ...

  • 魏晋南北朝时期古琴形制研究

    摘要: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不小的历史跨度,古琴形制在这个时期是如何发展的?带着这个疑问及个人对古琴生命史的兴趣,笔者选择古琴形制为研究对象,选择具有特殊意义的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时间段为时间研究范畴, ...

  • 权霖泓 | 魏晋南北朝时期古琴形制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摘要: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不小的历史跨度,古琴形制在这个时期是如何发展的?带着这个疑问及个人对古琴生命史的兴趣,笔者选择古琴形制为研究对象,选择具有特殊意义的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时间段 ...

  • 美文推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初探——祝天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初探 作者:祝天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积极参加到绘画创作中来,便于展现的卷轴也开始流行,绘画逐渐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从传世的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女史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53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下)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下) 3.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封建依附关系的加深 (1)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田庄经济 大土地所有制的存在,在中国由来已久.两汉时期,社会上出现的豪强世族,不少就是广占田土的大地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52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上)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上) 1.城乡经济的衰落 东汉后期,政治腐败,经济衰退,东汉政府财政困难到发不出官僚俸禄,农村土地抛荒,流民四起,社会危机正不断酝酿成熟.公元184 年爆发的黄巾起义及其后的董 ...

  • 魏晋南北朝时期:寒门士族冲破世家大族垄断带来的影响

    引言: 在古代的阶级之中,士农工商是最为常见的,士人到底是什么角色呢,在春秋时期士人便出现了,基本上他们是来自于维护当时的价值观念的角色,无论是汉代的儒生或者是宋明时期的新儒生,都是承担了当时的价值观 ...

  • 古玉圈里的“大熊猫” | 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

    东晋 ·<玉螭虎钮印> 通高1.7厘米.印身长2.4厘米.宽2.1厘米.厚0.5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中央门外郭家山东晋墓出土 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藏 故宫博物院南北朝云虎纹玉璜 导读:魏晋南北 ...

  • 古玉圈里的“大熊猫”——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

    东晋 ·<玉螭虎钮印> 通高1.7厘米.印身长2.4厘米.宽2.1厘米.厚0.5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中央门外郭家山东晋墓出土 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藏 故宫博物院南北朝云虎纹玉璜 导读:魏晋南北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52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上)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上) 1.城乡经济的衰落 东汉后期,政治腐败,经济衰退,东汉政府财政困难到发不出官僚俸禄,农村土地抛荒,流民四起,社会危机正不断酝酿成熟.公元184 年爆发的黄巾起义及其后的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