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老字号故事:张寡妇和她的黄酒

“口述宁夏”

张寡妇黄酒

清朝光绪年间,在宁夏一家破旧的小酒铺里出现了一种奇特的酒——明澈亮黄,甘醇馥郁,犹如玉液琼浆;汁液浓酽,斟之挂碗,饮之沾唇。

它一面市,小酒铺便蓬筚增辉,顾客盈门。 

此酒的炮制者是一位年轻的寡妇。

她,名叫张袁氏,一八六七年生于宁夏金积堡,长得眉目清秀,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子。

其夫张春林,系湖南湘乡人,清末随左宗棠的军队来到宁夏,其后退出清兵,与当时只有十六岁的袁氏成家。

张春林在湖南老家做过醪酒,因此,夫妻二人便在金积堡开了个小小的酒铺,以卖醪酒为生。

没过几年,张春林暴疾而亡,时年二十三岁的张袁氏便独守空房,开始了漫长的守寡生活。

次年,张袁氏在悲伤中生下遗腹子,取名张永吉。她带着永吉,苦心经营着小酒铺。

当时,金积堡有七八家酒铺,光是做黄酒的就有四家,竞争激烈,同行们都不把这个守寡的妇道人家放在眼里。

性格刚强、聪颖过人的张袁氏,为继承亡夫遗业,决心在酿酒上胜过别人。她放弃醪酒,改作黄酒。

当时的黄酒,只能现做现卖,存放几日,便要腐变,味道既酸又苦,十分难喝。

为了能制出能存放、口味好的黄酒,张袁氏潜心摸索制酒诀窍,经过无数次的失败,花了整整三年的心血,她终于制出了一种配方别致,工艺独特的上乘黄酒。

因张年轻守寡,世人皆呼“张寡妇黄酒”。

张寡妇黄酒在同类酒中,如鹤立鸡群,色、香、味俱佳。

它鲜艳悦目,辉耀着金子一般的亮黄色,甘甜,醇郁,清香,绵软,沁人肺腑,余香绵长。

它能长时间存放,埋在地下,年代愈久,酒质愈佳。

此酒还是一种难得的滋补佳酿,具有舒筋活血,养阳润肺,祛寒补气等作用。

面黄饥瘦者和老年人经常饮用,两颊见红,体壮神旺,益寿延年。

妇女带下症患者喝了,经血活络,效果显著。

尤其是肺疾患者,如果以此酒和胎盘一起配合饮用,更有特殊的疗效。

由于张寡妇黄酒品质殊优,不仅蜚声故里,而且名扬西北。

人们用它送往迎来,馈赠亲朋,绾连友情。此酒传入兰州,立即被当成最佳药引。

在甘肃,一度流传着“兰州的二一旦药,离不开张寡妇的黄酒”的口谣。

来自西安、青海的沽酒者,整日络绎不绝。

内蒙古阿拉善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们,拉着一串串背负木桶的骆驼,越过腾格里沙漠,前来驮酒。

由于供不应求,人们往往要住下来等候。马鸿逵还把张寡妇黄酒作为宁夏特产带到南京,送给达官贵人。

后来,此酒传入沿海,输出到香港和新加坡等地。

当时在银川天主教堂传教的英国神甫,也将此酒作为礼品带回英伦三岛。

刹时,买酒的商贾纷至沓来,白天门庭若市,夜晚灯火辉煌,金积堡成了宁夏最繁华的地方。

张寡妇的酒铺也挂出了“德生和”的字号,结束了寒薄的光阴,财源滚滚而来。

她拥有十二套院子,共一百五十多间作坊,占去了金积堡的半条街。

此外,她还经营两个果园,饲养着成群的骡马和肥猪,家资达十万银元之巨,成了闻名遐迩的大富户。

早些年,人们在她当年的果园里还挖出整坛的银元。

据金积堡的老人回忆,张寡妇当年创业时常常一个人背着口袋下乡,把采购的高粱、糯米背回家。

后来发了财,她就骑着一匹黄骡子下乡采购原料。

直到垂暮之年,不顾乘骑颠簸,她还拄着拐杖下乡催粮。

为了保证黄酒的质量,张寡妇从选料到操作都很注意。

别人用土井的水酿酒,她嫌土井里的水离地表面近,又未经过滤,酿出的黄酒不好,便披星戴月,在自己后院的坚硬土地上挖了一眼水井,用石头、沙子把井壁砌好,使渗下的水得以过滤。

说来奇怪,周围的井水都是苦的,唯独这口小井的水清冽甘甜。

黄酒是由白酒与配入曲料捣成浆状的糯米一起炮制而成。白酒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黄酒的质量。

为了酿制上等纯高梁白酒,张寡妇亲自走乡串户,选购颗粒饱满的上乘高梁。

张寡妇制酒时,十分注意卫生,酿酒的用具、盛酒的容器,都擦洗得干干净净。

她操作前要先洗净手,然后用花椒水漱口。藏酒地窖的小门,永远对刚吃过荤腥的人紧闭着。

因而,地窖的门一打开,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直沁脾腑,令人陶醉。

张寡妇黄酒的配方和制作工艺一向不为人知。

作者虽与张寡妇的后人几度长谈,过从甚密,但仅知配方中有冰糖、藏红花、栀子叶和人参,余者便不知其详了。

张寡妇在世时,对其黄酒配方更是守口如瓶。家中虽然常有一二十个帮工,但配料等关键工艺,都是她亲自动手。

为了防止秘方外传,他对自己的女儿都严守秘密。

曲房,只有儿子可以走进。

后来,儿子娶了个贤淑的妻子,深得张寡妇的宠爱,她便把技术传授给儿媳。

张寡妇深得健身之道,更知自家黄酒的妙用,她每天早晨饮黄酒一碗,六十多岁时,仍步履稳健,精神矍铄,面容红润白细。

一九四六年,七十九岁的张寡妇辞世,酒坊便由儿子张永吉夫妇经营。

张永吉严守老母遗训,只将酿酒绝技传给独子张玉林。

后来,夫妇俩相继病故,知道张寡妇黄酒秘方的,就只有其嫡孙一人了。

解放后,张寡妇的后代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

一九四九年,给宁夏人民带来解放喜讯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的官兵路过金积堡,还应主人的邀请品尝了张家酒坊黄酒。

同年秋天,宁夏省第一任主席邢肇棠亲临张家酒坊请张永吉到宁夏省的首府银川办酒厂。

张永吉恋乡难移,一直没有离开金积。

一九五五年,当时的金积县政府把张永吉接收为国营职工,到县商业局专门做黄酒。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的灾难,也祸及到小小的酒坊,黄酒停了产,张永吉也因母亲张寡妇酿酒致富而受到批斗。

为了不使老母独创酿酒绝技失传,张永吉忍辱负重,关上门,拉严窗帘,在家里用小锅、小缸、小盆做工具,手把手地教十五岁的儿子小玉林做黄酒。

在父亲悉心教诲下,张玉林很快掌握了黄酒的配方和操作全套技术。

一九八二年,张玉林应自治区有关部门之请,在家里照着祖传秘方炮制了一坛黄酒,并将它献给同年十月召开的“宁夏土特产品尝会”。

自治区领导和许多深谙酒道的人品尝后,一致认定,此酒色泽艳亮,甘醇馥郁,入口绵软,余味悠长,与当年张寡妇亲酿黄酒毫无二致。

1997年,宁夏电影制片厂根据张寡妇黄酒制作的故事,拍摄了一部电影,起名《这女人这辈子》。

文章选自《宁夏文史资料》第17辑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0)

相关推荐

  • 1870年,新市办起了“杨元新酱园”

    ‍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1870年,新市办起了"杨元新酱园" 作者:张明儿 1870年,是清朝同治皇帝理政的第九年. 太平天国的漫天硝烟已 ...

  • 陇西永吉天缘酒坊开业暨“襄武春”酒品鉴会庆典诗文选

    庚子年十月,酿自永吉深山陇西天缘酒坊的"襄武春"酒终于注册商标上市了.廿一日,在"天缘阁"酒店举行了隆重的品鉴会.陇西各界人士纷纷前来品酒.祝贺.为祝贺此次盛事 ...

  • 千年汾酒今犹在

    酒这种东西,其实,并不是人类某个先祖发明的,它是天造,先于人类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酒精生成很简单--只要有酵素起作用,糖或淀粉都可以转化成酒精--这种过程,在全然没有人工参与的 ...

  • 十几年前横行黄酒界的上海老酒,现在怎么少了?

    我是个地道的枫泾人,是在"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巷"的吴越古镇里闻着黄酒香气长大的.小时候,几乎家家都酿黄酒,最香的当数当年的枫泾酒厂周边,只要从枫泾三桥上走过,衣袖便似洒了酒一样. ...

  • 农村小本生意,一年挣几十万,50多岁也能干!

    在近几年,新农村发展的趋势大家有目共睹,农村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比如,在我们乡下,有几个年轻人,包了几十亩地种青菜,全程不用化肥农药,只用农村有机肥,种出的青菜一斤要卖20-30块钱. 这么贵 ...

  • 宁夏老字号故事之“同福居”几度变迁

    "口述宁夏" 银川"同福居"饭馆是老字号饭馆之一,迄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 "同福居"的最早创办者是宋守福(山西平遥人)和卢某,俩人于193 ...

  • 王琼 | 张寡妇与大雁的故事

    总第1431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金秋时节,成群的大雁南飞,一排排成双成对.突然一只大雁直直地从半天空中坠落下来,还发出嘶哑痛苦的叫声.正在飞的大雁们全然不顾它的离去,依旧在领头雁的带领下, ...

  • 民间故事张仙翁与七仙女!

    民间故事:张仙翁与七仙女 永州刘川,出生富家,却无纨绔之气,从小熟读诗书,很有学问.刘川22岁,许多媒人上门提亲,但他一直推迟.心中欲寻一志气相投.才貌俱佳之人,也非易事. 这天,平阳镇上来了一辆大马 ...

  • 民间故事:寡妇为保容颜,每餐必吃蛇蛋,蛇仙化身书生,入梦报仇

    古时,一寡妇听说吃蛇蛋可以美颜,每餐必吃十个蛇蛋,方圆百里的蛇蛋都被她吃光.寡妇梦见自己和一位俊朗的书生巫山云雨,不久后,寡妇怀孕生下了一窝蛋,书生上门说出了真相,他提着一窝蛋,化身黑烟离去. 进贤县 ...

  • 没有故事的故事 张红静/文

    没有故事的故事 张红静 已是深夜时分,除了钟表的嘀嗒声,连声音都进入深度睡眠!越是困倦越舍不得闭上眼睛,我有个没有故事的故事要讲给你听呢. 昨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样骑着小电动出了小区的大门.出门往北拐,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张巡

    唐玄宗李隆基的时候,安禄山造反,所向披靡. 颜真卿.郭子仪.李光弼.张巡等人开始对安禄山开始阻击. 敌兵有四万多人前来进攻张巡,张巡或带兵冲锋,或以火守卫,或夜袭敌营,坚守六十多天,经历三百多次战斗, ...

  • ​我家的读书故事 | 张桂琴

    我家的读书故事 张桂琴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太夸大其词了.但读书益智,读书明理确是千真万确的,我对这一点有深切的体会. 我的几位哥哥,都出生于解放前,长在新 ...

  • 故事:寡妇背男子入山洞,回头瞥见洞口闪过一影子,寡妇心头一怔

    故事:寡妇背男子入山洞,回头瞥见洞口闪过一影子,寡妇心头一怔 作者:梁永逸 那是一个很遥远的山村,村中有个命很苦的女人叫阿珍,她刚生下儿子不久,丈夫就因病去世了.她成了寡妇,带着年幼的儿子,与瘫痪在床 ...

  • 民间故事:寡妇卖酒

    北宋时,河南府也叫 西京 ,十分繁华.城内西街有个漂亮寡妇姓林,二十出头儿,丈夫宋昌染病去世,撇下林氏和两岁的儿子宋轶.婆婆方氏不想媳妇受苦,屡劝林氏改嫁,但林氏不肯,发誓要把儿子抚养成人,为婆婆养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