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PYP课程如何评估?--评估的原则

二、评估的原则
大道至简。越是复杂的体系,越是依靠简单的原则去驱动。比如孩子的成长是复杂体系,根据正面管教理论,驱动他成长家长只需要做到十个字“和善而坚定,温柔而有边界”。
那么推动整个学习社区发展评估能力的原则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十二字:真实明确、多样发展、协作互动。
有效评估是真实明确的。小学项目框架下鼓励教师无论是备课还是教学中都要考虑内容是真实的,是来自于现实世界的,是与你正在教的学生有关联的。无法让学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经历或认知产生关联的评估,可以说是失败的,因为脱离了学生主体,把学生和学习人为进行了割裂。同时,有效评估又是明确而具体的。
结合《国家课程标准》制定的学科范围与顺序为我们明确了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老师的评估工作是从解读目标开始的。我们首先要区分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反省认知知识,事实性知识通常是浅表的、零散的、孤立的信息,而概念性知识是复杂的、相互关联的、有组织的知识形式;程序性知识是学会“如何做“的知识,包括技能、算法、技术和方法的知识,比如社会学中如何阅读地图,英语语言教学中的语法知识等;反省认知知识,指的是能够帮助学生客观公正地回顾自己的知识和思维,对学习的过程有更多的觉知并且负更多的责任的知识。
比如数学学科中的“周长”是概念性知识,如果把它当作程序性知识来评估,那么教学中可能会侧重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等图形周长计算公式,而非让学生去理解生活中周长的应用,那么学生似乎掌握了大量公式,但高年级时他们还是容易把周长与面积相混淆,原因在于我们没有真正解读对评估标准,没有注重学生将周长迁移和运用于理解日常生活的经验,例如身体的三围、操场跑道长度等来自于真实世界的链接。
有效评估是多样发展的。PYP框架下的总结性评估,考察的是学生对中心思想的理解并促其采取行动,它可以同时评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概念的理解,其目的是为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信息。形成性评估贯穿整个学程,通过经常性的反馈促进学习。尤其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给出及时反馈,会让学生产生参与感和价值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能动性。
(图片来源:《小学项目的实施:国际初等教育课程框架》
根据评估的目的,教师要运用多种多样的工具和策略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和学生一起制定清晰的评估细则,大到单元学习目标,小到知识点的要求,例如英文日记的写作教学,在学习之后与学生探讨怎样的英文日记是一篇好的日记,从格式到内容,从语言表达到标点符号甚至书写美观度各个方面,让学生参与进来制定Diary Writing Checklist,也能让他们在书写日记时更有意识。
(图片来源:Twinkl学习网站)
当要考察学生对中心思想的理解时,可以使用“概念图”策略,让学生分享对概念的认识,在概念图上做标注,从而了解学生的已知知识和已有经验以及想要探究的兴趣方向;或提出开放式的问题:例如,“它使你想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到这个问题的?”“你会怎样改变这个问题?”等。采用多样的评估策略与工具,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情。
同时,我们也要清晰意识到,评估是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PYP框架下的评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而并非学生之间横向的对比。因此,保存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测验和作业的记录显得尤为重要,引导学生自己整理学习档案也是不错的选择。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类似ManageBac的教学支持系统,帮助教师备课、记录学习过程、并且向学习社区及时反馈学习。
有效评估是协作互动的。这一点比较好理解,上文中提到的与学生共同制定评估细则,就是教师与学生协作的一种方式。此外,在开展评估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参与。评估是信息的反馈,又不止于此,评估要为下一阶段的学习与教学提供信息,由此改进学习和教学。日本学者佐藤学曾说过,学习是三个相遇与对话,即同教科书的相遇与对话,同教室里伙伴的相遇与对话,同自己的相遇与对话。借用他的“三个相遇与对话”,我们的评估活动,也可以看作是学生与自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

本文参考《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IB文件《学习与教学》《小学项目的实施:国际初等教育课程框架》

分享,是为了促进和提升。欢迎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