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遥镇国寺

【汉唐雄风】
--- 平遥镇国寺 ---
    看到这个题目,很多人会哑然失笑,不以为然。平遥镇国寺虽贵为“国保”,是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无论是整体规模,还是单个体量,都不大。作为中国早期木结构古建筑,虽然被划入了“五代”,勉强也就沾个“唐”边,怎么还和“汉”整一起,不待这么装的。

在中国历史上,自打汉太祖高皇帝季哥被封汉中王而建立“汉朝”以来,历代着不着边的各种刘姓阴谋、野心家,前后建立了好多大小的汉朝,甚至还有外姓。反正“刘汉”至少比俺们“李唐”是多。那么你想想,中国历史上这一大堆汉朝中,有个汉朝是建立在山西的--- 北汉。而镇国寺就是山西的这个汉朝建造的,是这个汉朝遗留的纪念品。既继承“唐”做法,又是“汉”造的,说镇国寺“汉唐雄风”名至实归。

【镇国寺·五代-清·平遥】


【镇国寺·五代-清·鸟瞰(网图)】

    不过,说起“国保”这个日益无底线的装逼称号,你会发现,平遥镇国寺仅仅只是第三批“国保”,距离第一批“国保”已经晚了27年。而镇国寺作为“独一无二”的中国早期木结构古建筑,经常被人从文物价值上与南禅寺、佛光寺相提并论,而这“二唐寺”都是第一批“国保”。其实还有,发现镇国寺很早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差不多与南禅寺同时被发现,怎么会造成这么大滴差距呢?
    当初,发现镇国寺时,人们看到这房子虽然外观“庙貌奇古”,但里面很新,甚至涂料油漆都油光锃亮。结果,在寺内清嘉庆年刻立的碑碣上,找到了这么一段话“虽因其旧而葺之。勤垣墉,涂阶垐,凡栋梁之摧折者皆易也。”意思就是,不管“垣墉、阶垐”甚至“栋梁”全换了,只不过“因其旧”而已。实际上就是清代照着唐代的样子新建了一个房子。至今,持此论者对镇国寺屡有不屑。
    好在这块碑还在,通读碑文即知,根本不是这回事。古人与今人都是人,贪天之功为自己涂脂抹粉,是“正常”心理:本来换了两根椽子,几块瓦,充其量也就是重盖了一下顶子,树碑立传时就说成是“重修之盖事,虽出于因,而功则几同于创。”啥意思呢?就是说,艾玛!这工程整滴这费劲,这“功劳”就是新盖了一个。得!五代的房子成了他们新盖的了......
    所以,有了这个“定论”,专家自然都不当回事了。好在,今天人们的认识已非七十年前,很多与镇国寺状况一样的木结构也见识多了。对于有时候很早的房子比很晚的房子保存的好,也知其偶然,见怪不怪了。镇国寺虽然跻身“国保”晚了点,但对于它的价值,重新评价,复而认知的很自然了。
    其实,无论是在南禅寺,还是在佛光寺,这种梁上晚期题记,碑上大言不惭的记载都有。不一样是,“二唐寺”没镇国寺这么“新”,就这个“新”坏事了。为什么它就这么新呢? 五代以后,宋、金、元、明、清代有修葺,最近的两次修缮仅相隔3年,不新才怪了。

【镇国寺·五代-清·山门兼天王殿】

【镇国寺·五代-清·天王彩塑】

【镇国寺·五代-清·山门铺作】

    其实,我说镇国寺规模体量“小”,是指和那些在晋国木结构古建筑金字塔尖上的其他庙比较的。镇国寺的规模并不小,二进院落,总面积一万多平米,大小亭阁殿堂近40间;其间附属着彩塑、壁画、碑碣等珍贵文物数以百计。经常被人称道的,自然是被誉为“唐宋转折”的五代彩塑。
    虽然山门还算元代建筑,包括其中的四大金刚大型彩塑,仅此再无他,也足够那无底线的“国保”了。但是在大汉万佛殿的阴影下,没人觉得元代是个物件。
    万佛殿是现存宋以前早期木结构古建筑的经典之作,但这是个很小的房子,在屈指可数的宋以前木结构中,仅比南禅寺大殿稍大一点。如果按照宋代《营造法式》的规定来考察,宋以前双杪双下枊形制的房子不过应县木塔、佛光寺、独乐寺、奉国寺;华林寺、崇明寺等区区几座而已。从这些名字即可看出,“双杪双下枊”此制有着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宋以后也算上,也不过崇福寺一座,最晚都到金代了。
    对镇国寺万佛殿的精确测绘,已经晚到2011年了。每说起万佛殿的各种木结构指标数据,经常被人与南禅寺对比。只举折稍逊与南禅寺(南禅寺总举高1.90米,前后橑檐枋间距11米,举折比为1:5.85,确实极其平缓; 镇国寺总举高3.6米,与前后橑檐枋间距之比为1:3.65)。
    但是镇国寺的铺作、梁架结构,远非南禅寺可比。这两座大殿的构造形制完全一模一样,相同的还有芮城五龙庙,即六椽栿通搭前后檐,厅堂式殿内无柱。万佛殿的特别之处在于,虽然构架的基本原理与南禅寺相同,但是其具体细节复杂而发达:铺作总高度占到柱高的2/3(70%以上),也就是说,万佛殿梁架层层叠垒。尽管如此,它依然是一座十分低矮的房屋。
     但是由于其出奇的飞檐,甚至比崇明寺出檐还远,飞檐距离柱中线达3米。因此尽管万佛殿室内面积只有124平米,但屋顶覆盖着200平米的面积,而且它还不“拄拐”。

【镇国寺·五代-清·前院】

【镇国寺·五代-清·万佛殿外景】

【镇国寺·五代-清·万佛殿外檐】

【镇国寺·五代-清·万佛殿转角铺作】

【镇国寺·五代-清·万佛殿内】


【镇国寺·五代-清·万佛殿梁架正、侧面】

【镇国寺·五代-清·万佛殿脊槫下构造】

【镇国寺·五代-清·万佛殿脊槫题记】

    镇国寺之所以能引起人们足够的兴致,主要还不是它若干项超强的“指标”,而仅仅是它诞生的历史阶段--- 北汉。在万佛殿明间脊槫下,楷书题记着“维大汉天会七年岁次癸亥三月建造”,在其他平槫下还书写着“大金天德三年”“大清嘉庆二十年”等多条题记。唯独这“大汉”听着带劲。
    其实,大汉天会7年已经是公元963年,早在3年前的公元960年过大年时,赵匡胤就欺负晋王“他孤儿寡妇”搞起了大宋,这个时候中原大地和后来的中国历史已经步入大宋的节拍了。这种所谓的“大宋正统”一直在“华夷之辨”的历史上作怪。清代刻立的镇国寺重修碑中都换算着年号“北汉天会七年,时宋太祖建隆三年也”。这也算了,毕竟“大汉”不仅为北宋所灭,地理上也还挂在北宋边上。
    更有意思的是“重修于金天德三年,时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也”,这年号换算的够准确。我就想不通,这种学究怎么能在沙陀大汉(其实刘继元本人是汉人,但他继承的名义是沙陀)治下生活这么多年。

【镇国寺·五代-清·万佛殿彩塑】

【镇国寺·五代-清·万佛殿壁画】

【镇国寺·五代-清·万佛殿背影】

【镇国寺·五代-清·万佛殿鸱吻】

【镇国寺·五代-清·二进院门】

【镇国寺·五代-清·后院及地藏殿】

【镇国寺·五代-清·地藏殿彩塑】

【镇国寺·五代-清·地藏殿阎君】

【镇国寺·五代-清·三佛楼】

【镇国寺·五代-清·三佛楼内景】

【镇国寺·五代-清·三佛楼彩塑及壁画】

【镇国寺·五代-清·其他彩塑】

【镇国寺·五代-清·“半截碑”】

    在镇国寺附属的众多珍贵文物中,有一件堪称稀罕物的却少人关注,那就是“半截碑”。这块碑就静悄悄的树立在万佛殿右侧的碑廊下,已经被凿刻成了碑座。大清嘉庆十八年和二十年(1813-1815), 镇国寺仅搁三年就修了两次。最后整明白以后,照样要树碑立传颂功德,不知道村民搁哪找来这么块石头,咔咔就给整了....这时候有个乡耆“增檍公”看见石头上有字,仔细释读才知道是一块“大汉”碑。
    本来石头就破的圆头尖脚的,石匠又稀里哗啦整一顿,剩下的字前言不搭后语,不知道是啥碑。但是“增檍公”认为,这是个古物,而且上面的字也不错,应该留下来让孩纸们临摹习字,于是就留下了。但清代人也没整明白到底是啥意思。
    现在通过释读,才搞明白是北汉后主刘继元的弟弟刘继钦的墓碑,虽然没头没尾不知道具体刻立时间,但碑文中有“天会十二(968)年”字样。说明此碑是968年以后的某年立的。
    尽管碑文中泛泛溢美,但这个刘继钦不是什么名角,著名的杨无敌杨业,在抗宋战争中就曾受他节制,结果有败无胜。仅仅十年多后,即公元979年,大汉就没了。
    我是不懂书法的,仅仅是喜欢漂亮汉字而已。因此,书法界对“半截碑”的高度评价我不大整的明白。按常人的眼光大略,那字确实写的不错。更加上它属于特殊的历史时期,确属中国书法的凤毛麟角。

【镇国寺·五代-清·“半截碑”细部】

【镇国寺·五代-清·外景】

    镇国寺的巨大文物价值,确实因为那段仅仅延续了半个世纪的特殊历史时期,尤其还是北汉这么个孱弱主家。平遥距离晋阳不过百公里,虽然地理上属于“大汉”的心腹肘腋,实际上在宋国咄咄逼人的军事形势下,平遥差不多就是前线。
    而就在“大汉天会7年”,即公元963年,宋国人已经发动了战争。就在镇国寺开工建造的当口,东边的辽州,西边的石州城下,汉兵和宋兵的殊死战斗就在进行中。在大汉捉襟见肘的经济形势(额外增派“赡军费”,大幅降低官员工资)下,居然想起来搞这么一个庙,真不知道他们咋想的,大概是为了给自己祈祷,诅咒宋国?
    历史就这么捉弄人,大汉早就没了,镇国寺却残存到了一千年后的今天。当时大汉共有“十州”约50万人,而正规军将近5万, 每十个大汉人养一个兵,还有众多的贪官污吏。就在这种情形之下,他们居然还要修造镇国寺这种对“国计民生”至少眼下完全无用的工程。“勤劳善良智慧”的中国人民就是这样稀里糊涂的过了三千多年......
(0)

相关推荐

  • 平遥:不平常,不遥远

    一座古城就是一本厚重的古书.这本厚重的古书,把曾经的风雨烟云不动声色地嵌入字里行间,在临风开卷的时候,让身处其间的人们浑然置身在历史的瞬间,从时间的褶皱里品读沧桑和必然. 清晨的鸡鸣狗吠中,状如乌龟的 ...

  • 世界遗产名录的明珠,寺名镇国!

    点击蓝字关注我哦 镇国寺 1997年12月3日,镇国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镇国寺,原名京城寺,明朝嘉靖年间改名为镇国寺,延用至今. 古建筑 KEEP WARM 这座寺修建在一座小村庄 ...

  • 山西藏有小众寺庙,寺内保留着五代建筑,相传藏有两棵千年古树

    相信不少旅行者的平遥之行都止于古城旅游区域,殊不知其实在平遥古城外面还藏着两座极其重要的千年古寺,这两座古寺曾经在平遥古城入围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 这两座寺院分别是地处郊外的双林 ...

  • 山西有座古寺,规模不大曾经是皇家寺院,藏着中国少有的五代建筑

    对于古城有着一种莫名的向往,或许因为在这里可以找到不少古代保存下来的建筑,依然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比如像平遥就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座古城. 不过平遥古城最让我惊喜的景点并不是城内的文庙,也不是晋商票 ...

  • 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彩塑在平遥镇国寺完整保留

    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彩塑在平遥镇国寺完整保留

  • 有着中国保存最完好的五代建筑,还掺杂着唐代的风格,不愧是平遥镇国寺

    快点关注我们吧 唐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五个朝代和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的十几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五代为期54年,这期间战火纷飞,大小战事不停.黄河流城中下游地区因长期混战而严重破坏, ...

  • 山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遥镇国寺

    为了行文方便,我把最后一天行程的镇国寺和双林寺放到平遥环节一并说完.     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平遥古城的界定中,包括了"一城二寺",一寺是以彩塑闻名的双林寺,另一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遥市楼

    --平遥市楼 平遥市楼兴建的年代远无可稽,唯知17世纪前的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曾重修. 晋商称雄天下,平遥市面空前繁荣,当政者无不注重市容建设,而且商家也争相资助.市楼于清代中晚期以及20世纪9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遥清凉寺

    平遥清凉寺,据<平遥县志>载,明嘉靖五年(1571年).三十六年(1557年)增修. 位于县城南14千米处永城村北,南望村舍,东临沟壑,西.北两面是广阔的农田. 寺院建于元至正二年(134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晋中平遥镇国寺

           晋中平遥镇国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襄垣乡郝洞村.距祁县乔家大院西南23.3公里.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国寺原名京城寺,最早创建于五代,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明朝嘉靖年间改名为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高邮镇国寺

    高邮镇国寺地处高邮市京杭大运河中间,东临高邮市区,西近高邮湖.有"运河佛城"之称. 镇国寺始建于874年. 唐懿宗弟看破红尘,出家为僧,他遍访名山古刹,一日云游至高邮,来到运河边,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晋中平遥利应侯庙

          晋中平遥利应侯庙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襄垣乡郝洞村,与平遥镇国寺一墙之隔.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开放. 平遥利应侯庙金泰和六年 (1206年)建成,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修葺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晋中平遥襄垣慈胜寺

    晋中平遥襄垣慈胜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襄垣乡襄垣村.距平遥镇国寺东南4公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遥襄垣慈胜寺始建年代不祥,明.清重修.坐北朝南,一进院落,现存戏台.正殿及东西配殿.正殿,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晋中平遥清虚观

         晋中平遥清虚观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东大街东段路北.距平遥日昇昌旧址东640米.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遥清虚观因修缮未开放. 平遥清虚观是平遥古城内最大的道观.清虚观始建于唐显庆二年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晋中平遥市楼

          晋中平遥市楼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古城南街是平遥全城中心.,距平遥清虚观西南步行610米.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遥市楼横跨南大街,市楼为三层,高15.5米,木构为清式常例,在楼东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