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麒麟自曝从小怕黑,德云社轮番“侍寝”!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昭德心理】
解锁您的专属管家!
“我儿子今年5岁了,很怕黑,晚上不敢一个人睡,睡前不肯关灯,连稍暗一点的地方都不敢走。
今天早上,我发现他尿床了,问他为什么不起来去厕所,他哭着说怕黑,不敢一个人去。”
坐在我对面的妈妈叹息了一声,继续说道:“他都已经长大了,是个小小的男子汉了,还这么胆小,可怎么办啊!”
从某种角度来说,有类似担心的父母不在少数。
在《爸爸回来了》中,郑钧带儿子Jagger去海洋馆,海洋馆灯光很暗,Jagger很害怕,几次崩溃到流泪。
在谈及儿子时,郑钧说:“他怕黑,老觉得有妖怪,我觉得他别的都特别好,就是比较胆小……”
不光是Jagger,顶顶也很怕黑,曾在独自睡觉时被吓哭,董洁也在不断尝试,训练孩子的胆量。
美国一项儿童睡眠情况研究显示:在300名4-12岁的孩子中,怕黑的比例高达79.3%,“害怕黑夜”在儿童中非常普遍。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孩子们普遍怕黑呢?
孩子怕黑,是天生的吗?
前几天,我和六岁的小侄女聊天,她说她总是半夜惊醒,醒来后,在一片黑暗中,桌子、椅子都变成了各种各样的人,她很害怕,把头蒙在被子里,出了一身的汗,久久地难以入睡……
对于成年人来说,桌椅变成人似乎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皮亚杰认为,2~7岁的孩子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泛灵论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之一。
所谓泛灵论是指:儿童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在这种心理基础上,孩子会和一切事物对话,分不清想象和现实,所以他们容易对黑暗产生丰富的联想,体验到强烈的恐惧情绪。
(图片来源网络)
除此之外,精神学家认为怕黑是人们对于死亡恐惧的外化表现,人们对于死亡有着与生俱来的恐惧,而黑暗又是死亡的象征。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没有足够成熟的心智能力来理解死亡这个大的命题,于是,在面对刺激性场景时,他们会本能地启动“逃避”这种防御机制,表现出来就是在面对黑暗时不安、甚至是哭闹。
这些观点似乎都佐证了孩子怕黑是与生俱来的,但我们又该如何解释每个孩子对黑暗的恐惧程度千差万别?认知有了一定发展后的孩子仍无法摆脱对黑暗的惧怕?以及,为什么女孩普遍比男孩更怕黑?
后天因素对孩子怕黑的影响
1、不当的教育方式
闺蜜小安是一个在父母的吓唬中长大的孩子,小时候,她喜欢在夜间玩耍,经常不睡觉,父母为了让她乖乖睡下,经常对她说:“你再不睡,狼就过来把你叼走”“鬼专门在晚上抓不睡觉的小孩”……
久而久之,小安就将黑暗与恐惧建立起了联系,黑夜意味着不安全,这种条件反射一旦建立,孩子也就不可避免地怕黑了。
2、观察学习

班杜拉认为,人类大部分学习不是行为结果的塑造过程,而是更有效的直接学习榜样的过程。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实验者在猩猩面前表现出对小鸡的惊恐万分时,猩猩也对小鸡表现出了恐惧,而当实验者在猩猩面前玩蛇时,猩猩对蛇的恐惧情绪也随之降低。
这就是观察学习的结果。同样的,如果父母在夜幕降临的时候表现得害怕,或是影视剧中的人物对黑暗感到恐惧,那么孩子就会习得对黑暗的恐惧。
3、性别刻板印象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造成了性别角色的分化,从而使得人们对男女行为差异有了相对稳固的、倾向性的看法和信念。
比如:人们认为男孩子就应该勇猛、大胆,女孩子就应该温柔、害羞,这种性别刻板印象让人们在怕黑问题上对男孩和女孩有着不同的期望。
之前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小毅和小夕是一对兄妹,在对小毅的教育上,妈妈基本上是放养状态,着重培养其坚毅的品格。
而对于小夕,妈妈理所当然地认为女孩子就是胆小、娇气一些,不让她参加任何有挑战的活动,晚上睡觉也陪着她。久而久之,小夕就认为自己天生胆怯,害怕是正常的,这种想法一旦形成,孩子就会养成退缩、胆小怯懦的性格。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女孩比男孩更容易怕黑。
孩子怕黑怎么办?
从以往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孩子怕黑是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先天部分我们无法改变,但作为父母,可以通过后天的干预来帮助孩子缓解甚至是消除对黑暗的恐惧。
1、给孩子安全感和情感支持
在《飘》中,斯佳丽的女儿小美蓝特别怕黑,有一天晚上美蓝在半夜醒来,四周一片漆黑,于是,她那小脑瓜里能够想象出的各种无名恐惧便一齐袭来,她吓得尖叫。
这时,父亲瑞特冲进门,把女儿搂到怀里,安慰女儿,美蓝呜咽着诉说自己让什么给吓着了,瑞特轻声细语地问她:“所以那东西就堵在你胸口上了?”“那东西很大,是吗?”“夜里我就守在这儿,要是它来了,我就用枪把它打死。”瑞特的语气满含关切,美蓝逐渐平静下来。
斯佳丽认为孩子怕黑就应该不管她,让她自己克服,瑞特生气地说道:“你这个人毫无想象力,当然没法体会那些富有想象力的人所受的折磨——特别是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要是有个头上长角、脚上有爪子的怪物压在你胸口,你不也会嚷嚷着让它滚开吗?”
很多父母都像斯佳丽那样,认为孩子怕黑不能顺着他,要让他自己克服,其实不然,这样做反而会让孩子对黑暗更加恐惧和无助,只有像瑞特那样,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关爱,让他感受到安全感和情感支持,才能帮助孩子平稳度过“怕黑”的心理阶段。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告诉孩子:
“你要是害怕或者有什么事情,可以随时喊我们,我们会立马过去。”
“我们理解你的害怕,爸妈小时候也这样。”
“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永远爱你,爸妈永远是你的保护神。”
如果孩子依然害怕,我们可以陪伴他,通过讲故事来转移他的注意力。
比如,在一次节目上,嗯哼因为怕黑睡不着,霍思燕就给儿子讲白雪公主的故事,成功转移了嗯哼的注意力,不一会儿,嗯哼就睡着了。
2、模仿学习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模仿学习会让孩子对黑夜产生恐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作为模仿对象的父母给孩子一些正向示范,它也能够达到让孩子消除恐惧的目的。
比如:父母给孩子多次示范在黑夜里上厕所或找东西的场景;在灰暗的环境中,父母面不改色、从容镇静。
事实上,父母表现得越紧张胆怯,孩子就越容易害怕,而父母越是镇定自若,孩子越是胆量大。
当然,除了父母之外,也可以选择孩子喜欢的英雄来作为观察模仿的对象。
3、系统脱敏法

如果孩子对黑暗感到过度恐惧,父母可以采取系统脱敏的治疗方法,让孩子慢慢地消除对黑夜的害怕。
系统脱敏法是美国心理学家沃尔朴最先发明和应用的,简单来说就是先让孩子面对轻度的恐惧场景,等孩子适应了以后,再加大场景的恐惧程度,直到孩子彻底不害怕。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父母通过训练或者讲述美好的事情,让孩子处于放松状态中,使孩子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然后,给孩子讲述黑夜的形成原理,让他们对夜晚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不再对“黑夜”下意识地感到恐惧。
第二步,确保孩子处于放松状态后,打开所有的灯,并陪伴孩子在夜晚上厕所,当孩子对此不再恐惧时,进入下一步。
第三步:让处于放松状态下的孩子自己去上厕所,父母暂时不守着。
这种方法通过用放松状态或者积极的情绪体验来一步步地对抗恐惧情绪,进而帮助孩子成功摆脱对黑夜的害怕。
无论采用模仿学习,还是系统脱敏,当孩子做出勇敢的行动后,我们一定要给予鼓励,以强化他下次的行为。
在一期节目上,郭麒麟自曝,小的时候,他害怕一个人睡觉,所以总得找个大哥哥,搂着他睡,有时候是岳云鹏,有时候是德云社的其他人。
很多父母认为怕黑是胆小懦弱的表现,其实不然,如皮亚杰所说,怕,代表着孩子对危险识别的敏感,自我能力的认知以及自我保护的意识,它并不都是负向的。
从小怕黑的郭麒麟如今幽默风趣,受人追捧,又哪里有懦弱的影子呢?
事实上,对于孩子来说,怕黑是正常现象,父母要做的,就是正确地引导,陪伴孩子度过这一时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