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个饭规矩大得像闺女出嫁,对Jasper来说过分不?

先是Jasper将碗放在桌上时,碰出了声音,外婆立马说:“请你把碗放在桌上时,动作轻一点。”

在后来吃饭的过程中,应采儿与婆婆又严肃地对Jasper进行教育:

饭粒不能掉在桌上、筷子不能直接放在餐桌上、要坐端正、吃中餐的时候用筷子,桌上有什么就吃什么,不能挑食,不能吧唧嘴,碗里的东西要吃光……

应采儿在育儿方面,一直都是严格与温情同在。

朱丹吐槽她太严格了,应采儿说:“这都是基本礼仪!你知道多少父母在外面被人家嫌弃吗?”

没有规矩的小孩,容易失去规则感

曾经看过一个电视片段,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吃饭,有两个年龄相仿的小男孩,大概七八岁左右;

其中一个乖巧地等着大人先动筷,面前有什么就吃什么,吃饭规规矩矩;

另外一个小孩,则不停地扒拉着盘子里的菜,并且霸道地只挑自己喜欢的肉吃。

当盘子里只剩下最后一个鸡腿的时候,他理所当然地认为,鸡腿就应该是他的。

相比之下,你更喜欢哪一个呢?

从行为来看,第一个小男孩行为举止之间显示出礼貌、有家教,他的妈妈在旁边也坐姿端正,与他说话时放低声音,避免打扰到其他人。另外那个透着一股妄自尊大的小男孩呢?他的妈妈也不停地把菜夹到他碗里,纵容着他的一切行为。

餐桌礼仪的背后,透出的是这个孩子的教养,反射出的是他所生活的环境,以及家长对他的教育。

赵丽颖在《中餐厅》中吃饭时用筷子扒拉菜,随后网友吐槽不断。

这些规矩的背后,是面对不同事物的规则,是世间万事万物的秩序,是个人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界限。

有规矩的小孩,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在内心形成一种规则感,懂得尊重、懂得敬畏,懂得遵守、懂得进退,他们更容易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态度;而内心没有规矩的小孩,不知道边界在哪里,不懂得规律何在,会因为“无知”而“无畏”,对于周边环境和他本身来说,也是一种危险。

别让孩子长大了说:“我也不想这样”

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2岁以前,孩子没有规则意识,并且缺乏理解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2岁以后,孩子进入规则敏感期,并且开始具备自主意识和初步判断能力,到了第一个“独立期”。

也可以说,从孩子出生开始,就不要有“他还小,等长大了就好”“童言无忌,他什么都不懂”等等这些思想,孩子每天所看到的、经历的,都会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侄子今年2岁多,是我见过吃饭最乖的孩子。

他能一个人坐在自己的小餐椅里,规规矩矩地吃完一整碗饭。

尽管对餐具的使用并不是那么灵活,但他不像我见过的其他孩子一样,需要通过看手机转移注意力才能吃饭,有的还跑来跑去,大人就端着碗追在后面喂。

这得益于表姐对他的教养方式,从侄子能够坐稳开始,无论喝水、吃饭还是吃水果,他都必须坐进那个小餐椅,吃完了才能起来。

对他来说,那个蓝色的小餐椅就是他固定的“吃饭的地方”,并且必须要吃完了才能离开,才能做其他的事情,这种规矩在他的意识里已经固定。

在《不可思议的妈妈2》中,何洁家里有一块小黑板,给4岁的七宝立了七条家规。

我们并不是要通过立规矩来显示作为家长的权威,而是作为陪伴孩子成长的监护人,我们需要在孩子养成行为能力的阶段,帮助他理解“边界”。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每个孩子刚入学时老师都会教的,因为生活习惯伴随着我们学习成长、社会交往,特别是当一个人进入婚姻生活后,各种生活细节暴露无遗。

《不可思议的妈妈2》

闺蜜总是因为不同的生活习惯跟老公吵架,老公成长在那种大大咧咧的家庭,说是大大咧咧,其实也有点不太讲究。

同一块抹布可以擦桌子和地板,吃东西总是漏了一桌子,一个水杯可以好几个人共用。

在一次激烈争吵过后,老公无奈地说:“我也想改,可是我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很多东西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要改真的需要很多时间。”

成长是不可逆的,当一个孩子渐渐成长,他的大多数行为模式、思想习惯都在随着他长大,即便他已经意识到这样不好,但要改,已经很难了。

所有的自由都是以规则为前提

《给孩子立界限》一书中说,“养孩子这条路,可以比作让孩子在护城河上走。你要在两边设置界限,让孩子掉不下去,这是家长的职责。”

生孩子只是父母的开始,我们只是生育了一个新生命,而养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养育不仅仅是我们要陪伴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更要通过教育来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规则感、有教养的人。

给孩子立规矩,首先要划定规则的界限,并有明确的态度和表达。比如,在做完作业之前不能看电视,这是你们之间的规则。

那无论什么时候,这个规则就像一条线一样,立在“没做完”和“做完了”之间,没做完作业之前是完全不能看电视的,无论在什么样的处境,孩子撒娇也好,耍赖也好,家长都不能妥协。

图注:应采儿认为去别人家做客要懂得客随主便,懂得基本的礼仪,而这些基本的礼仪礼貌并不能因为你是一个孩子就可以抛之脑后不顾。她和Jasper去别人家里做客,她要求Jasper:大人煮什么就吃什么,作为孩子你不能挑三拣四!
当孩子做完了作业,已经完成了他需要完成的事情,这个时候就可以允许他看电视。
“言出必行”也是每一个家长都需要做到的,这样会让孩子知道,只有完成了约定,才能有相应的娱乐和放松。
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曾在《孩子挑战》一书中提到过:保持规律,赋予生活的界限和范围,让孩子在可以预知和期待的生活中过得愉快而安逸。

为什么有些孩子的生活井然有序,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在什么地方可以做什么,而一些孩子的生活就杂乱无章,毫无头绪,就是因为界限和范围并不明确。
“有规矩的自由叫作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作放肆;不放肆叫作规矩、不活泼叫作呆板。”所有的自由,都是以规则为前提的。这中间的度,需要很好地把握。
行为准则、社会公德,这些都是必须遵守的秩序,对于孩子来说,只有先和这个社会一致,而后才会有个体的不同。
成长中,他们更需要我们的耐心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终身教育的4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当一个新生命降生在一个家庭里,他/她的一切就在被这个家庭所影响。好的餐桌礼仪,只是我们需要教会他们的其中一点,而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日常行为习惯,需要在我们的一点点引导、一点点矫正下,慢慢养成。
余秋雨在《山居笔记》里写过:“一切无序的行为至多得力一时,不能立业于长久”。
每一个孩子都带着他们原本的色彩来到这个世界,让他们懂得敬畏,知晓因果;懂得进退,明白界限,是所有父母除了生养之外的力所能及。

陈凯歌《演员请就位2》
让我们牵着孩子的小手,让他们能够对这世界存有敬畏之心,这既是爱护,也是保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