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妙解丨20 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
相关推荐
-
道德经解读: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这是出自<道德经>第62章的内容,它的原文如下: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 ...
-
【道德经】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道对人没有亲疏远近,常与善良的人亲近.善良的人容易和道沟通,容易融于道,同于道,容易达到天人合一.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 ...
-
道德经概论:什么是道,什么是德(三)
上一篇<道德经概论:什么是道,什么是德(二)> 好,下面我们讲第三部分,就是道是可以把握的.第一点就是非常重要的返于道的力量.对应的经典原文就是: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 ...
-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二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二章(德篇第七章) 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 (原第79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注 ...
-
道德经解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这是出自<道德经>第79章,它的原文是: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今译] 调解深重的怨 ...
-
道德经解读: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说,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会留下残余的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怨恨,这能算作和善呢?所以有道的 ...
-
《道德经》62章:道者,万物之奥
原文: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
-
如何成为一个深不可测的人?
鬼谷子说,圣人行事,出无间,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我们在生活中,能遇到这样的人吗? 甚至,我们能通过努力学习,成为这样的圣贤之人吗? 鬼谷子说,圣人之在天地间,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筹策万类之 ...
-
道德经妙解丨33 淡中悟真道 常里识真人
33 淡中悟真道 常里识真人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 ...
-
道德经妙解丨60 宇宙最伟大的力量——大爱
60 宇宙最伟大的力量--大爱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 ...
-
道德经妙解丨53 江海处下百川汇 处世三宝 慈俭无争
道德经妙解丨53 江海处下百川汇 处世三宝 慈俭无争
-
道德经妙解丨52 民心纯朴社会安
道德经妙解丨52 民心纯朴社会安
-
道德经妙解丨51以德报怨 和谐共存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道德经妙解丨51以德报怨 和谐共存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
道德经妙解丨49 大道遍行 天下太平 大国处下天下归
第四十九集大道遍行 天下太平 大国处下天下归 推荐欣赏: 道德经妙解丨46 天地父母恩 道德经妙解丨47 莫从片面下论断 超越逻辑狭窄观 道德经妙解丨48 勤俭积德国运
-
道德经妙解丨50 不为名利昧良心
上期:道德经妙解丨49 大道遍行 天下太平 大国处下天下归
-
道德经妙解丨47 莫从片面下论断 超越逻辑狭窄观
47 莫从片面下论断 超越逻辑狭窄观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 ...
-
道德经妙解丨46 天地父母恩
46 天地父母恩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