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战略教授郭斌:百年未有之十大变局
文 / 郭斌,浙大管院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主任,博导,睿华创新管理研究所副所长;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已获授
在新冠疫情的持续冲击下,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显著提升,许多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疫情的蔓延将会给全球经济带来哪些变化?企业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生存概率?在这样的大变局当中,中国制造业企业又该如何寻找自己的方向和定位?
从去年的12月份到现在。疫情毫无疑问,已经对我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果我们回溯到当初的时候,我们在过程中实际上会需要不断思考一个问题:疫情的冲击究竟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问题?疫情的影响究竟会有多大,持续时间有多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越来越多的信息表明,人们对这场疫情的判断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首先,引用一下《人类简史》的作者赫拉利在3月20号在金融时报上写下的一篇文章,其中有这样的表述:“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危机,这也许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危机。当风暴过去之后,我们将会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中”。当然,对于赫拉利来讲,他关注的是在更大的背景下,疫情对人类社会对全球治理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如果我们把眼光聚焦到中国企业上来思考,疫情对中国企业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可以用一句大家很熟悉的话来概括——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短期冲击向长期冲击演变
就像前面所提到的,人们现在已经意识到疫情已经不是一个短期冲击了。事实上,不论是从对社会对经济所带来的影响,还是对于中国,甚至对于世界来说,疫情的影响都已经呈现出一种长期冲击的趋势。换言之,如果我们要去思考它所产生的影响,就不能用两个月之前我们对疫情冲击的思考模式。
因为我们当时的讨论大部分:控制现金流、寻找替代的市场、寻找机会,这些更多的是站在当下的时间点上应对疫情的方式,这是把它当作一个短期冲击来应对。但如果疫情变成一个长期的冲击,虽然这些做法还是很重要。我们所要思考的就不仅仅是这些了。
二、全球经济衰退成为大概率事件
现在一个很明显的趋势,也就是全球的经济衰退已经成为一个大概率事件,那么这种大概率事件会给企业,尤其是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带来一种什么样的影响?如果说三月份及其之前的影响就是整个经济暂时停摆,供应链的中断,企业不得不停止运转。但接下来的一波冲击,就不仅仅表现在供给端了,从最新的一些数据来看,中国的复工复产已经比较有序进行,但是接下来要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一个冲击是来自需求端的变化,也就是,由于整个疫情向全球的蔓延,导致的并不仅仅是中国的需求在收缩,甚至可以预见整个全球的经济也会收缩,这也就意味着需求开始萎缩,需求收缩,反映的比较明显的是对海外市场有比较多的依赖的中国企业已经在面临市场需求收缩,接下来一定会导致很多企业产生问题;这也意味着,虽然企业已经复工复产了,但是需求可能正在不断的减少,随之而来的订单减少,客户流失。那么在这个时间点上以及接下来我们将会面临需求端带来的第二轮冲击。那么,这场疫情再往下发展的话,实际上我们还会有第三次冲击。
在供给端方面,由于前两轮的冲击,整个供应链上的一些企业现金流耗尽,也会造成供给端整个链条上的冲击扩散问题。同时,在需求端,如果进一步收缩的话,就会产生双向夹击,这个冲击可能是一个非常剧烈的冲击了。因为,无论是对中国企业而言,还是对这个整个世界而言,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发生冲击的话,就会带来巨大的螺旋型影响。
三、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已转向冲击波下半场
另外还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说在四月份之前,中国在在应对疫情上面已经交出了一份算是不错的答卷。尤其是相对于整个全球而言,我们自身还保持比较乐观的情绪,甚至可以看到现在对疫情的控制已经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了。但事实上,对于中国而言,我们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很可能是在后面。
这个挑战是怎么发生的呢?由于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在疫情早期的时候反应迟缓,没有及时应对,造成了巨大的问题,整个欧美的国家被迫进入了所谓的群体免疫的这种应对方式,如果这些国家被迫进入了所谓的群体免疫,当绝大多数人群都经历过疫情的冲击之后,反过来中国就会面临的一个极其严峻的问题——如果全球的人口都经历了群体免疫,而中国由于控制的比较好,没有经历过群体免疫,那么当国外整个经济重启的时候,对中国来讲,是一个非常两难的选择。因为国家经济不可能脱离全球化的背景,特别对中国这样一个已经深度的嵌入在全球化里的国家而言。如果在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找到很好的特效药,或者疫苗也没有完全成功的话,那么到那时对中国来讲是一个巨大的困难,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为中国不可能完全脱离全球经济体系的运转,但是现在为了应对疫情又不得不采取一些相对封闭的措施。这样反而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中国企业而言,我们远远不能够进入一种比较乐观的状态;恰恰相反,在接下来的四月份之后到年底,很可能中国企业会遇到很多更大规模的冲击。
四、最有效率地利用短暂时间窗口
以上基于对疫情的分析,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要最高效率的利用现在来之不易的短期的时间窗口。我们在前面针对疫情的防控措施的确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中国经济的运转,相对全球来讲,已经率先进入了一个复苏的正常状态。虽然很多企业还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现在可以利用这个时间窗口,在接下来的三到六个月能够很好地去应对上文分析的疫情所带来的冲击——从供给端向需求端的冲击,再到供给和需求的双向冲击。
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增加我们的生存概率呢?这些就是我们接下来想要探讨另外一个问题——战略需要以未来引导当下的思考与行动。
五、全球供应链配置的再平衡
随着中国制造在全球化体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重新审视制造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所具有的价值。
近年来,已经有一些国家考虑试图重新定位制造业的价值,但是它们思考的重心,放在如何通过一些更为高端、技术含量更高、生产效率也更高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来提升制造业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和贡献。
此次疫情将导致全球供应链的重新配置。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以及那些大型的本土企业,会发现以往按照市场临近、成本降低、效率优先的原则对全球制造资源进行配置和整合的策略,仅仅对于那些相对稳定的竞争环境或者趋势相对明确的变化环境是很有效的。
但是,在面对此次疫情这样的大型冲击时,由于各个国家出于控制疫情的考虑被迫封闭区域、物流能力受限以及一些零部件的重要厂商因疫情出现工厂停摆,即使是对于一些在正常时期看上去不是很核心的零部件,都可能会造成最终产品生产商因为零部件供应不足而停摆。
这种情况将会导致那些全球运营的或者是全球采购零部件的公司重新设计它们的全球生产网络以及供应链网络,甚至是为了整个生产网络的稳健性而牺牲一部分的成本和效率。
六、疫情会给美国经济带来一个非常大的变数
毫无疑问,美元已经扮演了非常长时间的一个世界货币的角色。此次疫情会给美国经济带来一个非常大的变数,甚至可能引发美国陷入经济危机。
美元作为全球货币,它事实上这些年来一直是依赖于美国强大的经济体系来作为支撑的。美国经济的削弱,将会影响全球对于美元的信心,进而会去寻找一些新的货币作为部分替代。
虽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元作为全球货币的地位是很难被替代的,但是在全球贸易中会有越来越多的部分寻求用一揽子货币来作为风险对冲的选择,这就意味着一些经济保持相对强势的国家其货币将会以组合的方式部分地替代美元所行使的全球货币职能,成为全球贸易结算中的工具,例如欧元、日元、英镑和人民币。
微观的一个可见表现就是欧元、英镑、日元和人民币在全球贸易结算中来自于企业的使用规模会出现明显的上升。
七、在更长的时期内面对存量竞争格局
中国制造业在从1978年到2018年,实际上面临的是一个持续增长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思考的焦点是如何抓住增长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增量增长的机会。但如果由于经济的收缩,被迫进入到存量博弈的阶段,这对企业的挑战是完全不一样的。
因为在存量博弈的时代,企业所拥有的任何市场份额都是以其他的企业减少为代价的,这就意味着竞争将会比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都要更加激烈。这就需要企业去调整策略,因为在此之前中国企业已经适应了高速增长的时代所带来的战略的机会。
企业关注销售、关注扩张、关注使用杠杆。但是在存量博弈时代,企业战略就需要很大调整:要有更精细化的管理、对成本更高的控制能力,对市场有更精准的战略定位。这些都是企业需要面对的挑战,这个挑战不仅仅是在今年,很可能会延续接下来的五年甚至十年的时间。
八、性价比将成为竞争优势的基础
在存量博弈的时代,中国企业更需要利用性价比作为竞争基础。性价比,实际上并不是单纯的价格问题,而是在同等的价格情况下,质量是否是最好的;或者说,在同等质量的情况下,成本和价格是否有竞争力的。
这其实并不容易做到,因为在很多时候产品定位需要有一些平衡。比如说,在传统的定位里市场会被分为高端和低端,高端更多的强调高质高价,低端强调低质低价。
但是中国制造的发展背后,实际上已经有了非常强大的基础,也就是在性价比上面来达到一个极致的平衡。这一点在增量增长的时代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但是与此同时,也有大量的采用低端的方式获得巨大的生存机会。但是,在存量博弈的时代,低质低价的生存模式,特别对中国制造来讲,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窄。
这里面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国企业的成本确实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出现上升的趋势了。这就意味着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大部分企业来讲,寻求极致的性价比将会成为很好的一条道路。
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很多企业来说,在接下来的五到十年里,如何把性价比做到极致,是企业生存乃至参与全球竞争的法宝。当然,那些在整体的能力上,或者在一些细分的技术领域或者产业领域里做得非常出色的公司,他们一定会走向另外一条道路——如何在市场阶梯和技术阶梯上完成向上的迁移。特别是在存量博弈的时代,贸易摩擦有可能会变得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两个重要的历史使命:向产业链上游迁移,向下整合。
九、技术链与新兴产业机会的重要性
现在中国的制造在产业链制造上的环节上,已经做得相当出色。但是底层的一些重要的设备、应用软件和技术还很难做到完全可以自主可控的地步。所以,如何在技术层面上建立中国的优势,是接下来中国企业一定会遇到的挑战。而这有利于在中国制造业走到顶端的那些企业,或者是在细分领域里取得相当大成就的企业。这些企业将会承担这样的历史使命。
另一个就是,企业可以利用一些新兴的产业机会。事实上,在一些新兴产业里,中国已经从某种意义上获得了跟全球同步甚至领先的一些机会了,这个领先并不是因为技术上的问题,而是因为中国庞大的本土市场所带来的机遇。这就是我们需要去利用的一种机会。
十、数字化转型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接下来的十年里,对于中国制造和中国企业来说,会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浪潮——数字化转型。
事实上,数字化转型在这个时代也变得更有可能。因为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面对的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地域上来看,现在的市场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为广阔。
而且,由于个性化的觉醒以及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市场的差异化需求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因此,企业需要更敏锐地对市场来做出响应,这就造成了传统的模式驾驭不了日益庞大的组织,也满足不了需要及时响应以及越来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毫无疑问,数字化转型提供一种可能性:数字化不仅仅可以帮助大型的企业适应组织以及市场需求带来的变化,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也可以借助数字化转型获得越来越多的机会。
因为,中小企业可以利用数字化转型把自己演变成一种即插即用的资源,围绕着产业链集成者形成一个更大的产业生态。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能够将这些资源更好地整合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生产体系。这也是中国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一个很大优势:
中国企业在单个的意义上也许并不是最强大的,但是如果把这些企业看作是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形成的一个整体的产业链条,那么这些企业将会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制造企业。
所以,中国的未来并不仅仅取决于少数领先公司,也取决于整个中国制造业是否能形成一种生态式的强大的制造体系。
最后,用2020年4月8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上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当然这句话是站在一个国家的层面来思考的,但是这毫无疑问也适合于当下我们的企业对这场疫情带来的冲击所进行的思考。
我们需要有更长的眼光来思考,在接下来的三到六个月当中,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的生存概率?我们也需要去思考,在未来的三到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面,在整个中国面对的这种大变化大变局当中,中国制造业企业应该怎样去寻找自己的方向和定位。
—————————
华夏基石e洞察(微信号ID:chnstonewx):由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泰斗、咨询业开拓者、《华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的彭剑锋教授领衔,资深媒体人及企业文化咨询专家宋劲松先生联合创办,我们努力提供最具原创性、思想性和实践意义的管理文章,是中国顶尖管理智库平台和原创中国管理思想策源地。权威、理性、睿见,高级管理者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