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临床诊病中,有一类患者经过我们望闻问切,确认为上热下寒,结果开中药调理好了后,过了一段时间又继续恢复了这种情况,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中药运用的不好吗?是因为这个病难治吗?不是的。
是因为我们没有正确的认识到什么是上热下寒,那么什么是上热下寒呢?首先,上热下寒属于一种中医的病机。
通俗的来讲就是人体的上面有火,表现为失眠、上火、口干口苦、口腔溃疡、耳鸣等上面有火的症状。下面有寒,表现为下肢怕冷、拉肚子、小便量多、男性阳痿、女性宫寒的症状。这些症状不管轻重,都可以用药治好,但是如果患者自己不注意,过段时间会有轻微的复发。那么,上热下寒是属于正常现象?还是病理现象?我近一年经过对100多位患者的临床用药总结发现:这一类疾病可以当成正常现象,症状轻微者甚至可以不用中药,通过日常饮食和锻炼就可以改善这种情况,症状重者可以用药恢复,但是患者需要改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这是为什么呢?一:人体的阴阳并不是平均分布的,比如说足三阳经,在人体的前中后都有分布,但是足三阴经只分布在人体胸腹部。人体十二经脉并不是阴阳-阴阳-阴阳这样对等、平均分布。二:人体的阳经都经过头面部,所以头为诸阳之会,头在人体上部。人体的足三阴经都经过“三阴交”,这个穴位在人体的下部。三:咱们日常所说的调和阴阳,只是在这种阴阳分布不平均的状态下,寻求一个动态的阴阳平衡。在《黄帝内经》里面就对人体各部位的阴阳归属做了分类,上为阳,下为阴。也就是从阴阳的分布来说,人体上半部是属于阳的,下半部是属于阴的,也就是说上热下寒,是人体上下阴阳划分的一个具体表现,属于正常现象。阳代表的是热量、上升,是主人体上半部的动态的发热的诸多变化;而阴是主寒凉,主静态。也就是说上部有火下面有寒是阴阳异常变化的一种表现。从气血方面分析,气是往上升的,血是要在气的推动下参与人体整体循环的。生活中有种现象很常见:患者在生气或情绪激动、长时间紧张工作的压力下,心情焦虑状态下很容易出现口腔溃疡、上火、失眠这种情况。举个例子,岳飞在《满江红》里面提到“怒发冲冠”。就说有这种情绪的刺激会导致人体的这个气血往上涌,所以“上热”是一种人体在诸多病因刺激下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上面说的这种生理变化由外界情绪变化引起来的,上热的症状会随着情绪的平息之后逐渐地消退,这种情况下,在我来看就不建议吃药,而西医认为是属于维生素缺乏在在我看来,这种情况可以不用吃药,通过调畅自己调节心情来逐渐恢复。阴在下,人体属于阴的物质都往下走、水曰润下。人体的阴经主要分布在小腹部,所以说如果仅有轻微的感觉到脚凉或腿凉,是外界的“阴”与人体内“阴”相互结合的一种生理反应。这种是经过穿厚衣服能够缓解的,这属于人体的一种正常现象,不需要吃药。所以偶尔出现上焦有热,下焦有寒的情况,是人体的一种正常变化,可以不用去管,通过自己调节饮食,增加锻炼,促进人体气血循环,即可缓解。即使是很长时间形成了病态的“上热下寒”,通过饮食、锻炼对身体也是很有帮助的。那如果是多年的生活不注意,小病变成大病,形成“上热下寒”体质,除了饮食、锻炼以外,该怎么用药?咱们明天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