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湄脞録︱汗葫芦
颍湄脞録 引言
颍水之湄的皖北颍上县,临淮跨颍。古往今来的颍上人,在这一片“胜似江南”的沃土上,繁衍生息,创造文化。特辟颍湄脞録,专门整理这一方水土上的各式民间小典故。
记得小时候,听来的一个段子。说的是学堂里的孩子,念书不专心,眼睛直朝外瞟。先生问他学的啥?他脱口而出——
鸭子凫水鸡挠糠,
葫芦爬到枣树上。
圆圆的葫芦总能给人带来喜感。我一直觉得,葫芦的这种喜感效应,源于它本身蕴含着的美学基因。它凸起的部分,看起来像一个大肚子,有一点儿叫人咧嘴欢笑的夸张。
葫芦的美学,是一种大众美学,老少咸宜。尤其是乡野村夫,对着葫芦把玩端详,觉得到的就是一种舒适的美。难怪古往今来,葫芦会成为很多文艺作品、神话传说中的道具。
高温盛夏,热,是主旋律。2020年的夏天,江淮流域遭遇洪涝灾害。出梅后,紧接着的就是高温。人在空调屋里不能出去。出去,瞬间就是一身水(汗)。
从前的颍上人,管这样的状况,就叫汗葫芦。
汗葫芦之说,可以用来自嘲,也可以用作他讽。嘲也好,讽也罢,言语中都没有恶意,而是充盈着生活的情趣。
2018年盛夏。我们单位参加脱贫攻坚专班的工作,住在村里。我的同事王奎明体稍胖,挨家挨户走访时,就是一清早也是一身水。村里人见了,都说真辛苦,浑身就跟汗葫芦样。
专班工作结束的时候,我们把这个话写进了工作总结中。我们觉得,这话就是群众发自内心的表扬与肯定。人说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群众随口一说的汗葫芦,就是对专班工作的最好评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