捋一捋八王之乱||~5~荆棘王座
最后一个让司马炎下定决心不废太子的关键人物,是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yù)。
公元272年,司马衷与贾南风成亲,司马炎担心儿子年幼愚憨,不懂男女帷房中事,就派一个叫谢玖的才人去东宫侍寝。六年后,谢才人怀孕,遭贾南风嫉妒,因惧怕受到迫害,便请求回到西宫。公元278年,生下儿子司马遹。
司马遹自小便十分聪明,很受司马炎的喜爱。司马遹5岁的时候,皇宫失火,司马炎倚着高楼看救火,司马遹牵着他的衣角,走到暗处,对他说:“夜晚仓卒之间,应该防备非常变故,不应让火光照见陛下。”(宫中尝夜失火,武帝登楼望之。太子时年五岁,牵帝裾入暗中。帝问其故,太子曰:“暮夜仓卒,宜备非常,不宜令照见人君也。”由是奇之。)
还有一次,司马遹看到宫中园林里养着一些很大的猪,便说:“猪很肥,为何不杀掉来犒劳将士大臣,却让它们在这里浪费粮食呢?”司马炎认为他的主意很好,于是让人杀掉这些猪赏赐群臣。并抚摸着司马遹的背,对廷尉傅祗说:“这小儿将来会兴旺我司马家呀!”(尝从帝观豕牢,言于帝曰:“豕甚肥,何不杀以享士,而使久费五谷?”帝嘉其意,即使烹之。因抚其背,谓廷尉傅祗曰:“此兒当兴我家。”)
白痴的儿子生出个这么聪慧的孙子,给了司马炎苍凉的心一丝慰藉。司马炎经常对群臣说司马遹很像司马懿,并给他取字为“熙祖”,意为继承祖先的事业,并发扬光大。
司马炎的意图已经很明显,打算让司马衷继位,做个守成之君。发扬光大的事情由皇孙司马遹来做。但依然有朝臣反对,说太子不堪使命。那么,这些人是否明白司马炎的意图呢?
他们自然明白,只是他们不接受。他们不接受,是因为他们另有人选。而这个人选,却是司马炎不能接受的。
这个人选,就是齐王司马攸。
齐王司马攸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同母弟弟。史书说他“少而岐嶷。及长,清和平允,亲贤好施,爱经籍,能属文,善尺牍,为世所楷。才望出武帝之右,宣帝每器之。”他的才能和声望都超过司马炎,祖父司马懿很器重他。因伯父司马师无子,父亲司马昭便将他过继给伯父。司马攸是个至情至性的人,在他十岁时候,伯父司马师去世了。他伤心痛哭,哀伤之情让左右也为之感动。“及景帝崩,攸年十岁,哀动左右,大见称叹。”待到父亲司马昭去世时,他伤心的水米不进,几欲昏厥。“居文帝丧,哀毁过礼,杖而后起。左右以稻米干饭杂理中丸进之,攸泣而不受。”在倡导孝治天下的时代,司马攸无疑是仁德之君的典范。按照宗法制,司马师是司马家族的嫡长子,而司马攸是过继给司马师的,显然,他比司马炎更具有继承王位的资格。司马昭数次要立他为世子,每次见到他都会拍着身下的座位说,天下是哥哥司马师的,我只是代理摄政。我百年之后,这是桃符的座位。
“初,文帝以景帝既宣帝之嫡,早世无后,以帝弟攸为嗣,特加爱异,自谓摄居相位,百年之后,大业宜归攸。每曰:“此景王之天下也,吾何与焉。”将议立世子,属意于攸。”
“攸特为文帝所宠爱,每见攸,辄抚床呼其小字曰"此桃符座也",几为太子者数矣。”
相比较司马攸的至情至性,司马炎显然更具备政治家的隐忍和权谋。为了争储,他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活动,请来贾充、裴秀、荀顗、何曾、羊琇、山涛等一大群有名望、掌权势的大臣替他美言。
初,文帝以景帝恢赞王业,方传位于舞阳侯攸。充称武帝宽仁,且又居长,有人君之德,宜奉社稷。及文帝寝疾,武帝请问后事。文帝曰:“知汝者贾公闾也。”
初,文帝未定嗣,而属意舞阳侯攸。武帝惧不得立,问秀曰:“人有相否?”因以奇表示之。秀后言于文帝曰:“中抚军人望既茂,天表如此,固非人臣之相也。”由是世子乃定。
帝以齐王攸继景帝后,素又重攸,尝问裴秀曰:“大将军开建未遂,吾但承奉后事耳。故立攸,将归功于兄,何如?”秀以为不可,又以问涛。涛对曰:“废长立少,违礼不祥。国之安危,恆必由之。”太子位于是乃定。
初,帝未立为太子,而声论不及弟攸,文帝素意重攸,恆有代宗之议。琇密为武帝画策,甚有匡救。又观察文帝为政损益,揆度应所顾问之事,皆令武帝默而识之。其后文帝与武帝论当世之务及人间可否,武帝答无不允,由是储位遂定。
司马昭毕竟是个成熟的政治家,纵然他再喜欢司马攸,但看到司马炎的羽翼已丰,他用自己的理智克服了情感,接受了大臣们的建议,最终确定了司马炎的世子地位。可以说,在司马昭时期,司马炎和司马攸便有过储位之争。两人的斗争虽不似曹丕曹植兄弟那般惊心动魄,却也是暗流涌动。
司马炎做了皇帝后,便对弟弟继承王位之事十分忌讳。按照立嫡以长的宗法制,司马攸是景帝的嗣子,而景帝是宣帝的嫡长子,晋朝的皇帝就应该是司马攸,司马炎反而有篡位的嫌疑。
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难成”。做皇帝不是立山头,凡事得讲究个名正言顺。那么,改立弟弟司马攸,是司马炎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作者简介
大好,一个喜欢阅读的,有点强迫症的小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