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这深深庭院
晚上送同寮三年的同学离开学校,突然有了一丝离别的酸楚。对于我们,在一次次的熏习中,已把离别聚散看得很淡很淡,但就在他坐进车里的一刹那,真的意识到这是一个时段的结束。
和另外的三位同学喝完茶,在毗卢殿前的松树下,走了一小会儿,三年来的许多自以为忘却了的片段,一一浮现。没有胶着,又不忍其一飘而过,消失在黯然的夜,索性数笔将它记下,毕竟,三年,美好甚于遗憾。
场景一
早晨,我们在教室里学习日语,上课的是南里孝子先生,一位慈祥的日本老太太。气氛和谐,笑声阵阵。来浩同学:“先生!ちょっと、休みましょう (休息一下)”。老师笑了,我们也笑了。这是来浩同学最擅长的一句,也将永远地植入我们的记忆,和着老师的慈容,同学的爽朗,以及从天井投射进来的一缕和煦阳光。
场景二
一切都安眠了,月当空照,散撒了一地清辉,把古老的院子、古老的树、古老的屋瓦,全蒙上了一层轻轻的银白。从东边的四槐居,到西边的法师小院,穿过长长的廊道,每一步,都恰是是在静止的世界里,独自移动。此时,他人、他事,仿佛在瞬间销陨,只留下脚步,只留下一颗心在感知月的温度,树的呼吸和大地的熙怡。
场景三
门外大雪纷飞,卧室里,香已点燃,水已煮沸,沏上一壶春茶,独自饮。茶的气息,不与鼻根对话,与味蕾促膝,它演绎了春天里山崖间的百草丰茂,细雨中万象更新。息心地坐着,没有忆念圣容,没有提起正念,只是循着身心想要钻入的状态,静静地看着它,越钻越深,未曾有的风景,一笑,不必拘泥,不必夸张,只管随着它走,若不系之舟,似御风而行,不知止处。
场景四
四槐居的冬日,没有雪,仰头望,满空的光枝丫点缀着辽阔天际的一碧如洗,偶尔飞过几只蓝鹊。院中只我一人,趟泥步在地上画出了深深的痕迹深深的圆。一圈圈地走着,在零下两三度的北方,我挥汗如雨,内衣早已湿透,我很欢喜地走着。
三年的时光,不快不慢,一切感觉刚刚好。同学问我毕业的感言,我说:“收获高于期待值。”对于学术的认知,在半年多的论文撰写中,有了新的角度,也摸索到了其中的一些窍门与规律。然而,这三年来,始终没有忘却自己是一修道者的身份,尽管期间许多时候是在散乱放逸懈怠中度过的。朝着锁定的目标,我深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知足,因为尝得了法最粗浅的滋味,所以,自足自喜地在那一亩三分地中徘徊,希冀能更植种出更为微妙的花果。所以,当扬名立万的事在向自己招手,也能躲避在法的角落里,独自哼唱。知道一个真理,从理论上,并不难,而能体会,能运用自如,则非一日之功。三年,沉浸在法海的真源里,长养着慧命,对这深深的庭院,有着几许留恋,或者,不是留恋,而是深深的感激,感激它的给予,感激它肥沃的供我生长的土地。一个半月后,我将离去,而这三年,是我从出生,时至今日,最好的三年。
感谢因缘!我会记住这深深庭院。
2016年7月3日
作者简介: 福建人,毕业于福建佛学院,中国佛学院研究生,现任漳州角美福慧净寺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