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不懂分享的人,很难领悟真正的美

点击上方收听蒋勋老师亲述音频 ☝
01 妙玉的洁癖
 
第四十一回,贾母牵着刘姥姥逛大观园,走着走着就到了妙玉修行的栊翠庵。
栊翠庵是大观园里的尼姑庵,一般人平常不太会去。
尼姑庵的住持妙玉个性孤僻,一向不与人来往,栊翠庵也就成了大观园中一般人最不常有机会了解的一个处所。
妙玉出身仕宦人家,读过书,通文墨,生活极讲究品味。
但妙玉从小多病,家人曾买替身代她出家,来为妙玉消业除灾,都没有用。
最终还是妙玉自己入了空门,带发修行,跟了一个师父修道,师父死了,她住在牟尼院,正巧贾府找人主持寺庙,就用请帖把妙玉请来。
妙玉是《红楼梦》里出场不多,却形象鲜明的一个角色。
她还没有出场,第五回里贾宝玉作梦。到了太虚幻境,看到大柜子里一个一个女儿的命运账册,其中十二金钗的判词里就有妙玉。
欲漾何曾漾,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妙玉非常自负,有强烈洁癖。第四十一回里,她用成窑五彩小盖盅奉茶,盛了“老君眉”给贾母喝。
贾母喝了一口,就递给刘姥姥,要她尝尝看。刘姥姥喝了,觉得太淡,说:“再熬浓些就好了。”
妙玉从心底里嫌弃刘姥姥的粗俗、贫穷、肮脏,稍后就命令小尼姑把杯子扔了。
宝玉知道妙玉嫌杯子脏了,觉得扔了可惜,就为刘姥姥讨了这杯子,说:“她卖了也可以度日。”
妙玉勉强同意,还说了一句:“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是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她。”
妙玉心里好像有许多恨,恨贫穷,恨无知,恨粗俗,恨肮脏。她恨刘姥姥,恨这样贫贱的乡下老太婆跑进栊翠庵,糟蹋她珍贵的器皿、珍贵的茶。
宝玉安慰了她,在刘姥姥走后,还派人为妙玉把栊翠庵的地都清洗一次。一个修佛的人这么怕脏,一个修佛的人心中有这么多的恨,或许是妙玉的悲剧吧。
这么有洁癖的人,判词里却说“欲漾何曾漾”?一个修佛的人,心里都是是非爱恨。不能平等包容从作者眼中看来,总觉得悲悯吧。
“云空未必空”,妙玉口中说的“空”,恰恰好是她自己做不到的。
许多评论《红楼梦》的人都不喜欢妙玉,林语堂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
他们不喜欢妙玉的作假,妙玉心中明显暗恋着宝玉,却表面装作十分冷淡清高。
在评论者的笔下,妙玉常被评写为一个六根不净的尼姑,心里有着七情六欲,不是一个彻底的修行人。
多看几次《红楼梦》,却不觉得作者讨厌妙玉。
作者当然知道妙玉修行不彻底,但是《红楼梦》本身像佛经,本来就在写人性不彻底的修行。
人世间有谁修行彻底了呢?
妙玉的不彻底,与其他人物没有那么大的不同。评论家对她苛刻挑剔,或许还是因为她是“尼姑”吧。
世俗中男性常有“尼姑思凡”的嘲讽刻薄,然而《红楼梦》作者并不强调妙玉身上“尼姑”的标签。
02 别让你的“痴”走向极端
妙玉十八岁,身体多病,父母双亡,她的带发修行,也只是为自己消业除灾的一种无奈选择。
她像大观园里所有的少女一样,有强烈的爱恨,只是在这个尼姑庵中,被贴上了尼姑的标签。
她没有机会认识任何男性,唯一来往的男性就是宝玉,除了宝玉,她没有任何对象可以寄托她年轻的热情。

评论家嘲讽妙玉,《红楼梦》作者却对她充满悲悯同情,文学的伟大与否,也许恰在此有了分际。
妙玉是懂得生活品味的,也透露了她从官宦家庭长大的自负高傲。
第四十一回,她撇下了贾母等主要人物,单独约了黛玉、宝钗到耳房吃“体己茶”,宝玉也跟了来。
宝钗上了她的榻,黛玉坐在她的蒲围上,她如此嫌厌刘姥姥的体污,却对黛玉、宝钗这些青春中的知己同伴没有了洁癖。
妙玉拿出“舨照犀”给宝钗用,又拿犀牛角制的“点犀盘”给黛玉用。出了家,妙玉的茶器还如此珍贵讲究。
她给宝玉斟茶的杯子,则是她自己日常用的“绿玉斗”。
作者知道“洁癖”最终是嗅觉触觉的自闭,妙玉如此厌恶刘姥姥用了她的成窑五彩小盖盅喝茶,然而她仿佛渴望着自己唇齿的记忆,可以借着一只杯子与宝玉亲近。
《红楼梦》看似没有心理分析,但细微处的人性空间是耐人寻味的。
黛玉问了一句:“这也是旧年的雨水?”雨水烹茶已经够讲究了,黛玉却遭了妙玉白眼,妙玉说了一段有关那水的来历:“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
妙玉的故事令人心痛,这样的洁癖,这样的坚持。
这样爱美,在梅花盛放的花瓣上收积雪,雪带着梅花蕊的香,存放在青瓷缸中,埋在地下,五年后打开,为几个青春知己喝一次茶。
这是喝茶吗?还是妙玉借着喝茶,引领青春的生命进入如此带着梅花雪香的世界?她的青春在寺庙中消亡,她的青春与美在佛前一一成为梦幻泡影。
那一个下午,栊翠庵的茶里流着青春生命共同的记忆。
作者在嘲讽妙玉吗?或者她正是“都云作者痴”的“痴者”之一。觉悟了,就不是“痴”,“痴”也正是修行的不彻底。
看到自己或他人生命修行的不彻底,可能嘲笑,也可能悲悯,各人有不同的领悟。

妙玉可能是《红楼梦》里许多人的一面镜子吧。
03 美是可以分享的
所有《红楼梦》中青春年华的人,这一天都在现场,独独缺了妙玉。
而妙玉必须在场,所以她人没有来,她的花来了。
她在庙中栽培出来的灿烂的红梅花,代表她没有死去的某一种热情。
这是作者很用心的地方,否则红梅花可以开在很多地方,为什么偏偏开在栊翠庵。
一语未了,只见宝玉笑嘻嘻背了一枝红梅进来,众丫鬟忙已接过,插入瓶中。众人都笑称谢。
我觉得这是今天的孩子可以学习的部分。
不是只有别人给你东西才感谢,别人让你感受到美,也要表达谢意。
我相信在我们的生活里,很多的道谢不应该是针对有目的性的事件,有时候是无目的的。
美是一个无目的的状态,也许今天你可以谢谢一个人提醒你,不然你不知道杜鹃花开得这么好。
生活里多了这种感谢,人的关系也多了很多不同的情谊。
妙玉的性格非常孤傲,不太好打交道。
不过我始终不赞同世俗观点里,包括林语堂在内,对妙玉的批判,认为她是一个六根不净的尼姑。
妙玉之所以孤傲,是因为她对美的要求太严格。她觉得那个美别人都不懂,不懂就会糟蹋,所以就把它封闭起来了。
今天宝玉就是拆开这道墙的人。宝玉告诉她,你开在院子里的梅花,每个人都看到了,每个人都在欣赏。
分享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所以妙玉虽然没有来,可是花来了,她的美到了人间。这里有一种蛮动人的东西。
之前,刘姥姥用了妙玉的茶杯,她就要把那个杯子扔掉。因为她觉得自己跟刘姥姥的生命差距太大,好像刘姥姥把她美的世界弄脏了。
可是我想,等真正的美有一天有了信心,其实是可以跟别人分享的。
梅花的美在于枝干,它是线条上的美。每一次大风雪后,受伤、折断的枝干会产生很多异变的姿态。
这正是梅花美的原因。梅花跟春天的桃花、杏花最大的不同,就是后者的枝没有受过太大的伤。
有一年冬末,我在西湖边看到最漂亮的枝干都是梅花,因为它有一种顽强。
我一再强调,《红楼梦》是一本关于美学教育的书,不过只读到书中的知识是不够的,在生活中学会欣赏美,大概才是重点。
如果读了许多描写山水之美,描写花草树木之美的诗,可到最后还是没办法回到生活中,好好去欣赏一朵花,其实是没有用的。
所以我常常跟朋友说,美真的不是一种知识,美被误解成一种知识,其实也很可惜和僵化,美应该是一个心境。
就是有一天你会看到阳光的美,会看到春天新发的小小的嫩芽的美,或者是菩提叶子在风里摇晃的美,我相信那个才是生活美学。
编辑 :yuxua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