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襄助 笔墨传情——钱松岩《群山万壑一城新》赏析

作者:吴国亭

人们都知道,文艺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一般蕴涵在内容之中,看完作品,由读者自己去领悟,因而多以藏而不露、蕴藉含蓄为妙。然而,在生活中人们表达思想感情可不是这样,倒喜欢一针见血,不转弯抹角,尤其当感情沸腾到顶点时,更是把心中的千言万语汇成一句非常简单、普通、率直的话语迸发出来。
比如看到难以名状的美好事物时,会脱口而出:“啊,太好啦!”再如情侣之间纵有万般柔情,到头来总归是用“我爱你”三个字表达爱慕之情。可谓一句话一个“主题思想”,没遮没拦豁露真情。这类简明朴素的语言,观之浅显,味之无穷,它们可以说是感情的凝聚和语言的浓缩。
我以为钱松岩这画,用的就是感情到达沸点时的那种“我爱你”式的表达方式。你看,“群山万壑一城新”,画题就是主题,歌颂社会主义建设还有比这更直率的吗?这位素以构思蕴藉、择题巧妙的巨匠此时似乎顾不得搜肠刮肚了。
由此可见其对所描绘的题材情之切、爱之深。这种一语道破的手法——是艺术技巧中的一种——能给人以明确、强烈、有力的印象。
画面副题标明:“庚子入蜀过秦岭得此稿。”交代了所画的时间和地点,为宝成路上所见景色。可以想见,当时老画家见车窗外高峰耸天,绝壑无底,层层梯田嵌在岭侧崖畔,桥梁似群山手挽着手,公路偎峻岭圈绕着圈,烟囱像春笋,电杆如林木,厂房似城市,起重机吊臂仿佛交通警察的手臂在指挥着冰天雪地里热火朝天的前进步伐。
昔日荒凉贫瘠的西北荒山里,如今在改天换地建设新生活。一路上,这样的风景一幕幕从身旁闪过。啊,这不就是最动人的诗、最好听的歌、最美丽的画吗?老画家激情澎湃,回到家中,开砚捉笔,抒泻他从生活中带回的一腔痴情,倾诉他对新时代的一片爱心。
歌德曾说过:“只有对自己所要表现的东西怀有深情的时候,你才能淋漓尽致地去表现它。”是的,老画家笔下一座座山峰,一幢幢房屋,一道道桥梁,一条条公路,一孔孔隧道,一处处烟囱,乃至一根根电杆,一笔一划皆饱蘸着热情,认真细致地交代清楚,工谨不苟。若无爱心,哪来耐心?
当然,光有情还不够,还得有技、有理,将情寓于技与理中去求取最佳艺术效果。将那些物象的位置、造型、透视均贴切地布置在岭间壑中,令人感到无一处失当。
这画以线条为框架,辅以淡彩渲染。凝重滞涩的中锋是典型的“虫蚀木”“屋漏痕”笔法。马牙皴和折带皴并举。布局有主辅、详略、远近、高低、虚实之分;线条有粗细、浓淡、疏密之变;造型有大小、钝锐、零整之差;色调有黑白、冷暖之别。细密的建筑群与淡墨疏笔的雪山相映衬。处处涵泳法理,匠心累见。
这些精妙佳绝的艺术技巧将山峰的自然美和建筑物的人工美熔铸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当然,其中新城市的建设是画家钟情眷意之笔。如果把“群山万壑”比作绿叶的话,那么“一城新”当然是绿叶丛中的红花。
当我被钱老作品激情感染、技巧折服之时,更使我觉得可贵的是创作这画时,他已是年届耄耋的老人,而艺术观点却不囿陈旧,乐于表现新内容,反映新思想,开拓新境界。笔墨紧跟大时代,完美地解决了古为今用的课题,忠贞不二地体现了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古人云:“有是志,则有是诗”,我们不妨套用一下:“有是情,则有是图”。钱老在画坛上逴踩前人、凌跨群雄的造诣,明白地向我们昭示着这一艺术真谛。

<当代山水画佳作赏析>

编著:吴国亭

吴国亭《当代山水画佳作赏析》

目录

合计84篇,每天一篇

王家勋 | 当代山水画佳作赏析——序言

吴国亭画作赏析

编后缀语

  日本美术评论家吉村贞司先生对中国当前绘画状况发议论道我感到遗憾,中国绘画已经把曾经睥睨世界的伟大的地方丢掉了,每当我回首中国绘画光辉的过去时,就为今日的贫乏而叹息。'又说,'我希望至少不要把过去的伟大作品全部都当成过时的东西丢掉,好好地研究研究,好好地看一看,再在这个基础上发现美的道路,走上新的旅程。'(《宇宙的精神自然的生命》)好心的批评,偏颇的意见和恳切的期望,都搅在一起了,其本意是希望我们在尊重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贯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精神。每当我翻到笔记本上的这段话时,真是百感交集,不知该从何说起是好。

  是的,眼下有一批'美术家',他们有的只学了十年八年画,有的甚至只学了两三年画,手头既未掌握笔墨功夫,胸中又无文墨积累,可极能经营、颇善公关,常常活跃于电视银屏上,应酬于豪华的酒宴上,作品刊印在自费的画集里,张挂在大宾馆的小卖部中,其至挂着'中国著名画家'的头衔奔走于海内外,把个画坛搞得有声有色,十分热闹,像卖假药的江湖郎中那样滥造又丑又怪的东西四处兜售。

  对此,许多正派的画家们是不屑一顾的,指出他们的怪画背后所隐藏的实质是:一些有点成就的画家在具象上创作不出新意来,画点怪画来掩盖他的窘迫相;而那些技术本不高明,出不起风头,画点怪画,可以吸引一部分人的注意,如果怪得新奇的话,还可一鸣惊人。

鲁迅曾说一怪即便胡来。'胡来正是藏拙的好办法。但是,与此同时,中国当今尚有不少耐得寂寞,认真做学问的画家,他们人品端悫,谦虚谨慎,并且甘于淡泊'不随时俗浮沉,默默地探索着比前人更深更广的艺术道路,他们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主流,画界的精英,精神文明的中坚。我想,吉村先生可能看到的只是中国画界鱼目混珠、瓦釜雷鸣的前者而忽视了后者所发出的感喟吧!

  有感于此,我一直就想编著一本能够真实全面反映当代中国山水画水平的画集,顺便写点宣传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让人们真正摸到现今山水画创作的脉膊,于端正画风、于学术研究作点实事,在画界哪怕起点微小的作用也好。然而古人说,'评画大难,苟非巨鉴,必不允当。'(清·范玑)我非巨鉴,怎能胜任?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我又怎敢在人们面前老三老四指手划脚?但心中确实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涌动,加之全国各地广大习画者的普遍要求和出版社的一再催促,在主客观的迫使下,不避才疏学浅之短,以一名讲解员的身份和口气说话,不摆居高临下的架子对待作者和读者,总该是可以的吧!于是丢下画笔,干起这吃力的'爬格子'的营生来,时辍时写,前后花了两年多时间。

  书中入选的篇什自然反映了编著者的观点和对作品的理解,这些作品不能说张张都无懈可击,不过,总体上看都相当严肃,较为完整,多能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反映生活有一定的思想内容,有特定的意趣,画面的组织和笔墨也经得起推敲,至少没有把民族传统'当成过时的东西丢掉'。

  我在选画时主要把握艺术质量,而不计作者社会地位高低,知名度大小,润格多少,年龄长幼等画外因素。我尊重学术权威,但也不怠慢无名画家。这一点,在目录的编排上读者亦可看得出来,前后次序无轻重高下之分,主要考虑题材和风格的变化,使全书取得统盘平衡。

  还要说清楚的是,一幅优秀的作品应该在各个方面都是站得住的,无论从选材、立意、布局、笔墨、色彩或者从气韵、格调等各个角度去分析都有可取之处,但要对八十余幅作品泛泛而谈,定然象报流水账一样乏味,谁还有兴致逐幅细读下去呢?'大观园'里的姑娘个个标致,但美得不一样,各有各的相貌,各有各的风韵,我力图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在这许多画幅上,象中求理,形中取法,通过逆向思维,依循画家足迹既寻觅它们共同的东西,更着重它们自身的特点予以解说。

  关于作品的分析,歌德曾说过广题材人人看得见,内容只有费过一番力的人可以寻到,而形式对大多数人则是个秘密。'绘画艺术美更多的则是形式美,解说的重点侧重于艺术形式规律的揭示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囿于编著者的见识,除入选作品之外,各地定然有许多我不知道的高手和精作被遗漏,有些是约了稿而无条件提供幻灯片的,有些是约稿限于篇幅怕增加读者负担而精减了的。

  书稿付梓时,遗珠之憾与割爱之痛交并于心,实出无奈,敬请有关同仁海涵;同时由于编著者学力不逮,对作品开掘得不深不透,或许难免还有谬误之处,也希作者和读者指教。

吴国亭 1992年5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