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类买卖点图示

缠中说禅: 1- 3类买卖点图示

缠中说禅: 1- 3类买卖点图示

三买在缠论里是有严格定义的,必须是第一次创新高,第一次回调不破参照中枢的ZG才是三买,如图:

每一次图解,都是一个大知识块的结束,第一次图解,主要解决分段的一些问题,这次的图解,主要解决走势划分中的一些问题。

图1是两种中枢的结构,第一个是中枢,第二个是类中枢,再说一次,这两种中枢在别的地方讲,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本博这里,只有优先级的不同。方向向下的反过来就是。

图2是相对于两种中枢的第三类买点。这个地方要注意,黑线走势是一个级别的,不能说离开和返回中枢的走势是次级别之下的级别。

图3是一个标准的两中枢趋势背驰,A是第一类买点。这个地方用两个方框表示中枢,主要是想表达不论方框内的中枢是什么类型,不影响趋势背驰的判断。

图4是一个标准走势的买点图示,A是第一类买点,相对于图3的A的,这里是前面一段走势趋势背驰形成的位置,B是第二类买点,一般来说,B都是高于A的,特殊的情况下,B会低于A。C是第三类买点。

图5 的B点是第二次回抽不会到中枢,所以B不是第三类买点。另外可以看出,其实从A开始,走势开始构筑一个中枢。很多人都疑问,如果中枢之后,没有第三类买点,怎么形成下一个中枢,其实一般的情况,第三类买点就存在于下一个中枢的构造中。图6是三买之后构造类中枢的情况,前面说过,本博这里不区分类中枢的结构级别,所以这种情况相当于图5的特例。

图7是中枢级别扩展的第一种形式。第二个中枢的波动和第一个中枢的波动区间有重叠,则中枢的级别扩展。需要重点注意的是,本博在讲同级别分解的时候提到过,这种情况不要去划那个所谓高级别中枢的中枢区间,按照第二个中枢分析就可以了。

图8比较难以理解一点,其实任何离开中枢的走势,都是受到中枢吸引的,并不在乎两个走势是否同向,即使两个走势相向运行,也一样可以比较力度。

图9是一个标准的两中枢走势,这4幅图主要说明“缠中说禅背驰-转折定理”的最弱的情况。

图10是背驰转折定理的第一条“某级别趋势的背驰将导致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这里的最后两个中枢波动重叠,趋势最后一根中枢级别扩展。所以背驰的最低级别要求已经达到了其后立即上涨,是完全允许的。这个地方需要特别的提一点,前面在同级别分解中也讲过,就是走势的结束,不仅是方向,结构的结束,其实也是级别的结束。

图11就就比较特殊一点,属于背驰之后又创出新高的,也就是前面所讲2卖高于1卖的情况,但是由于仍然是附和最后一个中枢级别扩展的背驰后转折的最低要求,所以,后面如果继续上涨,也没有任何违反理论的地方。

图12的情况更加特殊,背驰之后并没有马上实现中枢扩展,而是在新中枢的中枢震荡过程中,像一个偶然事件一样,造成了中枢的级别扩展,实际这是一个必然事件,不是偶然的。也就是说,趋势背驰后,即使没有马上形成中枢扩展,但是在其后的走势进行中,也必然形成中枢扩展,或者说,在下一个中枢震荡的时候,必然有至少一次中枢震荡,触及前面的中枢波动区间。更加特别的情况就是,你判断,错了,那就不会有中枢扩展。

图10.11.12已经非常充分的表明了,即使的背驰转折中的最弱的情况,也有很多种不确定性,所以实际中,对走势进行教条化的分析,都是呆瓜行为,而如果不能对后面的走势进行一定的预判,也会遭遇在卖点点卖了,买不回来的情况。特别是低级别。

这4幅图解释的是“背驰-转折”定理的后两种情况“该级别更大级别的盘整或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反趋势”。

图13和图12的区别在于,图12只是回到中枢的波动区间,图13是回到了中枢区间。在“背驰的深度剖析(2)”里面已经讲过,图12中,最后两个中枢,只承认一个中枢,而图13中,最后两个中枢都是被承认的。或者说,图12中是一个走势,中间出现了中枢级别的扩展,而提高了走势的级别,图13是两个走势。

图14是图13的特例,背驰之后仍然只是接一个盘整,但是这个盘整的力度比较强,但是级别是一样的,所以大家在这里要树立一个观念,小级别的走势力度,未必就比大级别低,当然这是短线来看的。

图15仍然是图13的特例,这里面两个中枢的中枢区间都是重合的,很多情况下,可以看做是趋势第二个中枢的中枢震荡,但是如果按照图中绿线的走势划分,实际绿线右边已经是趋势背驰后接的一个盘整走势。因此绿线位置就是一个1卖,这里完全符合理论。很多人把这种情况应当按照中枢震荡方式处理,也是可以的,但是每次离开中枢的走势如果背驰,都是卖点,这在同级别分解中讲过。有人问本博说,是不是必须有第三类买卖点中枢才算完成,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中枢完成和中枢结束,不是一个概念,而且走势结束和中枢震荡结束也不是一个概念,从图15就可以看出来。

图16是趋势背驰后出现该级别及以上级别反趋势的情况,图中的蓝色方框代表的中枢的级别,一定不低于红色方框代表的中枢的级别,等于红色方框的是该级别的反趋势,而大于红色方框的,就是该级别之上级别的反趋势。

最重要的,趋势背驰后,力度比较强的转折方式,都是从力度较弱的走势演化而来,所以如果做出走势结束判断的时间不对,就会进入一个非常被动的状态。

这四幅图讲的是同级别分解。

图17是同级别分解的原理,在同级别分解中已经讲过,把所有的走势都处理做中枢震荡,同级别分解不关心整体走势是趋势还是盘整,也不允许级别扩展,只关心选定级别的最后一个中枢的中枢震荡情况,如图中的绿线划分方式。

图18是中枢级别扩展的另一种情况,这里不再细说。

图19是图18情况下的第三类买卖点在哪里的问题,其实不从同级别分解的角度看,所以的黑线,都是红色中枢的次级别,而A,就是第三类买点。而在同级别分解视角下,其实黑线是比红色中枢低两个级别的,我们不采取这种看法,只认为,黑线是红色中枢的次级别。

图20是在同级别分解中的操作问题,BCDEFJ,都是买点,而卖点,只有发生盘整背驰的GHI,K是第二类卖点,K的出现,代表从I开始,前面的走势已经结束,这个时候进入一个反向的操作过程。在这张图中还可以看到,在向上的趋势中,买点多于卖点,而向下的趋势中,卖点多于买点。这是非常符合顺势交易理念的。

图21是一个4中枢走势,自从本博写了“背驰的深度剖析(3)”似乎很多人开始把这个图形当作标准的2中枢图形,这个就比较夸张一点,似乎本博写这个的东西之前,没有人讲过。实际中,对于前面讲的2中枢背驰是很多的,而这个走势非常少见。

图22是对图21的一个分解,这里不说那个看法是正确的,只说一下本博对图21的分解。按照图,绿线将走势分解为4个同级别走势,B可以看做是一个特殊的反向盘整,或者说是一个特殊的A,整个走势可以通过比较A和C的力度力度来确认背驰。确定C背驰后,还可以对C的内部进行分析,比较C内部两段向下的走势,继续判断是否背驰,这就是区间套。进一步的观察就会发现,其实比较AC力度的方法,和比较C内部两段力度的方法是一样的,或者说,这两个结果虽然级别不同,但是形势是一样的。

图23是自同性结构和区间套的一个示范图,本博故意把他做成和波浪一样的形态,不要有误解。

图24的走势分解是重点要讲的内容。图中的GF,也就是绿线,其级别是低于黑线的。不妨设黑线是线段,绿线是笔。当走势走到G的时候,GF以非常强烈一笔的形式,上涨,随后的FD具有线段的特征,但是这时候如果要从G开始划分线段,那么还没有形成一个新线段。随后走到E的时候,DE也具有线段的特征,而且E之后的一段向上走势,也具有线段特征。如果在这张图图中,从G开始严格按线段划分走势,那么容易知道,GE会被当做一段。如果GE被当做一段,整个走势就变为一个中枢加一个类中枢的形式。而如果采取图中的划分方法,整个走势,就是两个中枢。这里GF被单独当做一笔,是允许的,因为完全允许连接两个中枢的走势,是次级别之下的走势,极端的情况GF就是一个跳空。两种划分方法都是可以的,严格和不严格不是走势划分的最终标准,对于走势的划分,是否能最体现走势的特征,才是走势划分好坏的标准。

图25是划分线段的另一种特例。图中红线是笔,而黑线是线段,按照线段划分标准,不论是缠博的原标准,还是本博的新标准,一笔直接新高的情况,前面一段都是不成立的。但是图中的情况非常特殊,黑色线段,构成一个收敛型中枢,谁都知道,收敛型中枢,如果高级别配合,后面的走势一般都会很强,于是就出现了,一笔直接破坏一段的情况,这种情况严格按照划分标准,红色部分应该属于图中第三段的一部分,因为第四段在红色部分出现后,就不成立了,但是实际中,一般不这样划分,而是直接把红色部分算作一段,因为这样更符合走势。

注:很少写这么长的课程,但是因为前面的内容积累的太多,所以今天的图解也相对较长。看完这节课,除了要真正的理解基本概念以外,就是要多想想图24和25的内容。真正的明白了图24.25的内容,就会明白,走势划分,和线段划分,根本没有所谓的权威,更没有统一的答案。很多时候有人会问本博,你画的图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甚至你为什么有时候画图采取的规则都不一样,其实则很容易理解,这是规则对现实做出的让步。以后如果看到不一样的划分,自己可以想一想那个更能体现走势的特征,而不必非要找出谁对谁错。

另外就是要了解走势的复杂性,背驰之后的情况,本博的单是图解就给出了各种不同的情况,更别说实际中出现的情况,所以不要呆板的去理解概念和定理,更不要呆板的理解走势。

最后说一说这几天的走势,这几天的走势,如果在低级别应用技术分析,基本属于自寻死路型,所以本博也没兴趣一直盯盘,来抽空写课程,期指出来之后,一定注意期指的持仓量变化,短期波动可能会非常大,技术在低级别不一定起作用。

1.不要等拉了大阳线才买股票,一定要习惯于在放量突破回调时买股票,这样风险小很多。

2.第三类买卖点比第一、二类要后知后觉,但如果抓得好,往往不用浪费盘整的时间,比较适合短线技术较好的资金,一定要注意,并不是任何回调回抽都是第三类买卖点,必须是第一次。而且,第三类买卖点后,并不必然是趋势,也有进入更大级别盘整的可能,但这种买卖之所以必然赢利,就是因为即使是盘整,也会有高点出现。操作策略很简单,一旦不能出现趋势,一定要在盘整的高点出掉,这和第一、二类买点的策略是一样的。

3.对日线中枢来说,次级别是30分钟,而次级别的完成,需要再次级别,也就是5分钟图上呈现3段走势类型。

4.只有第二类买点与第三类买点是可能产生重合的,这种情况就是:但第一类买点出现后,一个次级别的走势凌厉地直接上破前面下跌的最后一个中枢,然后在其上产生一个次级别的回抽不触及该中枢,这时候,就会出现第二类买点与第三类买点重合的情况,也只有这种情况才会出现两者的重合。当然,在理论上没有任何必然的理由确定第二、三类买点重合后一定不会只构成一个更大级别的中枢扩张,但实际上,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大级别的上涨往往就会出现。

5.如果一个股票,在周线或至少在日线上出现第三类买点了,那就一直持有等待相同级别或至少是次级别的第一类卖点出现。股票其实就这么简单。

6.一般第三类买点突破,都有至少20%以上的涨幅,各位等30分钟背弛就出来,换别的第三类买点的,这样来回几次,资金利用率就高了,

7.第三类买点介入后,在5分钟发现背驰后离开,然后就去换另外的日线第三类买点的股票,这样资金利用率的高了。当然,如果没有这种快速切换的熟练,就慢慢来,把操作的级别放大点。

8.一般按日线第三类买点进入的,只要你资金不太大,而且判断不出问题,离开也及时,而且够勤奋,每天都选好下一个可介入的品种,那么,一月内至少可以操作7、8次,一月翻倍并不是太难的事情,当然,前提是你的资金不能太大.

9.如果判断不准,就参照一下技术指标,一般这时候,30分钟的MACD有一个回抽0轴的动作,一般都不该跌破0轴.

10.600832的走势比较复杂,12月8日是一个日线的第三类买点。一般这种买点出现后,肯定会回升,但并不一定就能形成趋势上涨,还可能演化成复杂的中枢扩张,该股就属于后者。因此站在大的角度看,该股现在已经逐步在摆脱这巨大的周线中枢延伸。1月17日,是一个三段30分钟回拉的日线第三类买点。注意,第三类买点的结束位置不一定是整个回拉的最低位置。因为一个三段回来,C段并不一定创新低。在复杂的回拉中,还有三角形5段回拉的,只要最后一次回拉不回到原来的中枢就可以了。

11.日线级别的第三类买点怎么可能是一天完成的?必须有30分钟上明确的三段走势,这不会一天就能完成,你说的那天根本不是第三类买点,只是突破的第一段的中途休整。

12.如果这种连续涨停是出现在第一段的上涨中,即使打开涨停后,震荡结束,形成一定级别的中枢后,往往还有新一段的上涨,必须在大级别上形成背驰才会构成真正的调整,因此,站在中线的角度,上面所说的超短线,其实意义并不太大,有能力就玩,没能力就算了。关键是要抓住大级别的调整,不参与其中,这才是最关键的。

13.看日线没必要去找1分钟的,一般日线上很明显地看出三段,而且,每段中日K线有至少三根以上重合,那基本都是30分钟的走势了。当看次级别的背驰等,才需要去看次级别的图。

14.好好总结,第三类买点一定要等到次次级别的背驰或双次回拉确认,

15.背驰就是背驰,没有什么假背驰,错了是因为你判断错了,最多错误都是发生在把盘整背驰转化为第三类买卖点给搞成背驰了。能把这关过了,你的水平可以上初中了。

16.离开中枢的回抽的力度越小,后面可以期待越高。至于形态上,比较复杂.

17.对于超短线来说,最好的就是下午形成第三类买点的,也就是说,上午还是原中枢的延续,后面起来,下午一个第三买点确认,然后在14点后再拉起来。当然,还有很多类型,以后再说了

18.离开中枢必须是次级别,回试也必须是次级别,单在中枢上有一个次级别的中枢并不能绝对保证安全,例如,很多跳空后的岛型反转就是这样。第三类买卖点后可以演化成更大级别的震荡,当然有可能两者的位置特别近,所以要选择大级别的操作,这样才有足够回旋的空间。当然,如果你技术好点,能精细去当下把握第三类买点转化为大级别震荡的这种情况,一旦出现,马上离开,也就是只选择继续中枢上移的那种,这样会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只要级别不太小,即使是转化为大级别震荡的情况,也能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去从容离开。

19.在本ID的理论里,没有什么追高不追高的,只有买点卖点。一个上涨的股票,如果是日线级别的,最晚就是在第三类买点介入,这是最安全的,100%获利。如果错过了,那就按小级别的介入,30分钟、5分钟、甚至1分钟,总能找到介入的位置,关键是怎么去把握了。但级别越小,可操作性越差。

作者:雨过初晴
链接:https://xueqiu.com/1468953003/78447616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