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高桥

【引题】:这篇文章写于2015年,如果和本公众号此前的那篇《背回高桥头颅的那个人……》一起读,便可以全面了解烈士的一生了!

寻找

5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宁城县八里罕镇烈士陵园。

八里罕镇烈士陵园位于八里罕村北山梁南坡,距八里罕中心区约5公里,1946年始建,1968年扩建,建筑占地3663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4239平方米,共有墓冢84座,安葬革命烈士84位。

高桥烈士就曾经被安葬在这里!

在宁城县乃至冀东的抗日救国史里,他是一定要被载入的,并且是一定要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的!

这个人,就是,高桥。

高桥,本名高明海,除此之外还有苏然、徐文良等化名。他是洛阳军官学校第四期毕业生,1938年入党,历任八路军营长、团参谋长、冀东军分区三区队长。关于“高桥”这个化名的来由,据说在一次对日作战中打死一个很有名气的日本军官,缴获了一枚刻有“高桥”字样的水晶手章。为了纪念这次战斗的胜利和保守苏然、徐文良这两个化名的秘密,司令部首长包森宣布:“将苏然改名高桥吧。”

战争年代的残酷和条件所限,高桥的生平详情至今还知之甚少,比如烈士牺牲时的年龄,有的说是27岁,有的说是31岁,到底哪个年龄更接近实际呢?其一是根据洛阳军官学校第四期同学录记载:高桥“一九三五年十月,二十二岁,辽宁省辽阳人”。其二是据高桥的战友周治国在给宁城县党史办的信:“……我(指周治国)是1917年旧历四月初一生于河北省迁安(今迁西县)罗屯镇东寨村。是属小龙的,绝无差错。……对他(指高桥)的年龄,在我的记忆中,从1938年我二人初次相见起,一直在我的记忆中高桥大我二、三岁,不是小于我的年龄。我认为你们掌握的他在洛阳军官学校同学录第四期记载的,1935年10月22岁,是出生于1913年,是接近实际的,也符合大我二、三岁的记忆……”

至于高桥的出生地嘛,过去的说法几乎一致,即辽宁省辽阳人。但据由宁城县革命老区促进会于2014年编写出版的《红色宁城》记载,高桥应是黑龙江省密山人,幼年时随父迁居沈阳和辽阳等地。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不愿意做亡国奴的高桥流亡到关内。1934年,高桥进入到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格阳分校学习,为第四期生。1936年,他从军校毕业后,并没有参加国民党的军队,而是来到了已沦入日本人统治的冀东,在唐山海关谋到了一个职务,一边维持生计,一边寻求抗日救国之路。

当时,唐山是中共冀热边特委的活动中心。

经供职于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警务厅的地下共产党员朱新涛介绍,冀热边特委负责人李楚离与高桥相识,介绍其入党。1938年7月,冀热边特委举行冀东抗日大暴动,高桥任抗日联军司令部作战参谋,后任五总队副参谋长、五中队队长。1939年夏天,冀东抗日联军改编为八路军,高桥先后任十四总队队长、二十八团一营营长。秋季,部队进入平(北京)西根据地整训,高桥入中共晋察冀中央分局党校学习。1940年夏季,高校从晋察冀中央分局党校毕业,回冀东任十三团一营营长,1942年秋任十一团参谋长。

1943年5月,为开辟承(承德)平(平泉)宁(宁城)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中共冀东区委决定正式成立承(德)平(平)宁(城)联合县工作委员会和联合县办事处。同时,以第十三军分区第十一团四连和特务连为基础,组建了第三区队,共三百多人,为承平宁地区主力武装。高桥被任命为三区队队长兼中共承平宁联合县工委委员,政委黄云(杨雨民),任中共承平宁联合县工委书记。

烈士

1944年3月29日,高桥在八素台(今布日嘎苏台)老西沟被刘其讨伐队(队长刘其昌)包围,高桥在激烈战斗中壮烈牺牲,牺牲所在村现名“高桥村”。

据高桥的战友张一宇回忆:1943年秋季,高桥患腿疼病,不能走路,行军时由战士用门板抬着,也不肯离开战斗岗位,不肯撤回冀东根据地休养,仍然坚持打游击。1944年2月,张一宇随部队奔袭宁城时,高桥还能走路,指挥战斗。当时说高桥是犯老寒腿,现在看可能是严重关节炎、风湿病。

高桥等人率领三区队转战于承平宁各地,痛击日伪军,严重地扰乱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军事部署,这让日本侵略者非常恼怒。他们除了在承平宁地区大搞集家并村,制造“无人区”,妄图切断共产党八路军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外,还于1944年3月调集了关东军骑兵旅、装甲兵旅及伪警察讨伐队等重兵向承平宁地区进行全面扫荡围剿。游击区军民处于非常困难时期,战争环境急剧恶化。为了保存实力,三区队主力部队和部分地方干部被迫奉命陆续撤回关内。高桥及部分战士留了下来,坚持与日本鬼子继续战斗。

10年前,也就是时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曾就高桥牺牲的经过进行了调查。据了解,1944年3月29日下午两三点钟,身体已经相当虚弱的高桥刚刚吃完一碗老乡做的莜面,正躺在八素台一户王姓人家的炕头上休息。忽然,一声枪响,高桥连忙起身下炕出屋。“有情况!”他一面还击,一面组织战士突围。好心的老乡牵出自己家的马,送高桥走。由于几天前刚刚下过大雪,积雪最浅的地方也没过了膝盖,山上的树又全被鬼子烧炭砍光了,高桥刚翻过山梁,就被从山梁西侧上来的另一股敌人迎面截击,壮烈牺牲。

在此次遭遇战中,还有多名三区队战士也在突围的过程中牺牲了,但具体人数却有三种说法:按当年堡垒户的后人回忆,当年与高桥一同牺牲的有七位战士,一人脱险;《中国共产党宁城县大事记》的记载是:在激战中,高桥等19名同志壮烈牺牲,只有一人脱险;宁城县委党史办的《高桥专辑》说法是:高桥率部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在中心区游击歼敌,最后只剩下了二十三人。一九四四年三月二十八日夜晚,高桥和战友踏着积雪,辗转来到宁城八素台沟双庙村(现在的布日嘎苏台乡高桥村)老西沟……这场苦役,我军二十二名同志被夺去了生命,只有侦察排长张广顺冲出包围脱险。

在本文中,记者决定以《红色宁城》当中的一段话为准:“……1944年3月29日,三区队队长高桥率领区队直属队30余人在宁城西部山区八素台(布日嘎斯台)双庙村老西沟与日伪军遭遇,有七名战士在村口阻击敌人,掩护队伍突围,全部壮烈牺牲。敌人撤退后,当时该村‘堡垒户’王斌等人将七位烈士的遗体秘密掩埋。20世纪80年代,村里在村前一块平地上修建了七烈士合葬墓,树碑‘高桥的七位战友,口里人’以示纪念。”

2009年,中共宁城县委、宁城县人民政府在高桥村一块最宽敞的台地上新建“高桥七烈士陵园”,将7位抗日烈士的遗骨移入园内。

高桥牺牲后,遗体被刘其讨伐队运到八里罕。他们残忍地将英雄的头颅铡下,挂在八里罕街里示众。日寇还调来了不少部队在八里罕开庆功会,奖励了打死高桥的人。之后,日寇将高桥的头颅放入装满药水的广口瓶子里,送往平泉、承德等地继续“示众”,在报纸上刊登“号外”,大肆宣传,企图瓦解抗日军民的战斗决心。但日寇的残酷并没有吓倒中国人民,当地群众偷偷地买来了棺材,将英雄的无头遗体装殓起来,暂时埋在了当时三区宣传部长刘振文家的菜园子(八里罕街东头)里。

纪念

5月9日下午,当记者来到了高桥烈士的牺牲地,这里的春色正浓,花好美,山好俊,让人流连忘返。但印象更加深刻的是,人们并没有忘记那些英魂,至少这里的人们没有忘记。比如,记者在“高桥七烈士纪念碑”前,就看到一对附近村子的年轻夫妇,怀里抱着他们的孩子,他们说他们每年都要来看看的。再比如,有人在一个小小的山湾儿里建了一座小小的庙,名字就叫“高桥将军庙”。

“纪念这几位烈士,已经成了当地百姓的一种自发的行为了,这么多年过去了,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宁城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骞国安告诉记者,因为,身经百战的高桥在当地老百姓的心目中何止是一个英雄、一个烈士,更是一个“战神”啊!

大现渠伏击战  1938年7月,冀东举行抗日大暴动,组织安排高桥在司令部当作战参谋。秋季抗联西进时,被派到抗联五总队任副参谋长。抗联西进遇阻东返,在柳沟峪整编时被任命为五中队长。1939年夏天,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高桥指挥部队攻打鲁家湾据点,歼警察队一个中队。是年秋,五中队编为八路军十八团,高桥任一营营长。1940年7月,冀东组建十三团时,高桥任一营长。他带队一连气打下了蓟县、宝坻、玉田、三河等县的几十个伪军据点,声威大振。最精彩的一仗是在1940年12月的大现渠伏击战中,高桥带领一营不到半小时就歼灭了一个骑自行车到蓟县城西清乡扫荡的日本小队(只逃出一人)。缴获一挺"歪把子"轻机枪,两个"掷弹筒",几十支步枪和几十辆自行车。我军无一伤亡。

长山设宴  1940年3月,高桥率领十三团一营到平谷县西部开展活动。那里的郑九如杂牌军打着抗日旗号,实际却是国民党的一支地下游击队。高桥给郑九如写信,争取郑与八路军合作。经多次通信和上层关系的搭桥,郑九如慢慢地向高桥部队靠拢。正在这时,郑九如部队突然来了一名姓周的参谋长,周企图把这支队伍拉到日伪军方面去。高桥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定除掉这个家伙。办法是写信请周参谋长来吃饭。周一到,埋伏的战士立即缴了周参谋等人的枪。高桥当众宣布:周阴谋破坏抗日,应予处理。经过动员,郑九如队伍中有部分参加我军,其他人员被遣散。消除了这个隐患,使地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飞弹炸车  1940年4月,高桥率领的一营驻扎在玉田县杨家板桥村。杨家板桥村西北的小高庄,是玉田到林亭口的必经之路。一营教导员郑紫明(郑维家)向高桥建议:在此打一个埋伏战。高桥当机立断,做好了战斗准备。第三天下午,敌人果然乘三辆汽车从玉田方向开来。此次战斗,敌人的第一辆汽车被炸翻;第二辆翻到路边的大水坑里,车上敌人多数被淹死;第三辆汽车被打坏。这次共打死敌军六十人,缴获机枪三挺,手枪六支,步枪五十一支。

激战曲梁河 1940年5月,高桥指挥一营参加了冀东军区司令员李运昌部署的曲梁河伏击战。他带领一营二连从曲梁河村西头涉水过河,绕到敌军背后迂回夹击,使敌人腹背受敌,全线溃乱。这次战斗共歼日军一百二十八人,伪军数百人。

开辟承平宁 1942年春夏间,高桥指挥了界牌伏击战和十棵树战斗,都取得了胜利。是年秋,高桥调到十一团任参谋长。冀东地委和军分区派高桥、周家美、杨恩禄带七百多人到承平宁地区活动。随后,主力部队围歼了锦承路上谷车站铁路警护队,击毙警护队长鬼行(日本人)等七人,全俘了三十多名警护队员。各部分别攻打下三沟、黄土梁子警察署和六沟等11个警察分驻所及上谷、永和两个车站。共缴获步枪一百四十多支,手枪十七支及粮食、布匹等大批物资。

主力部队连克据点,使日伪军惊恐万状。伪热河第五军管区立即调集八千人左右,对承平宁地区进行扫荡。对我军主力部队形成一个包围圈。主力部队处在敌人的包围圈中,虽打了几次胜仗,终是无法彻底粉碎敌人的包围。1943年2月初,周治国、高桥等经历了残酷的光头山突围战。

重建承平宁 1943年5月末,冀东军分区决定组成冀东军分区第三区队,重建承平宁。任命高桥为区队长,黄云(杨雨民)兼政治委员,郑紫明为副政治委员。

6月上旬,三区队袭击了承德境内的日伪烟筒山银矿,缴获二十多支步枪和部分物资。8月16日,袭击了宁城三座店鸦片组合。缴获了大批物资,派一个连送回冀东根据地,解决了部队给养问题。9月份,高桥部队与张野溪基干队拔掉了钉子据点--谢杖子据点。战斗击毙一个叫东山岛的日本军官,打死守备队长山本等二十多人,缴获机枪两挺,掷弹筒一个,步枪十九支,手枪二支。这次战斗打得干净利落,当地百姓都说八路军是"神兵天降"。战斗后,日本守备队从谢杖子撤走。9月20日,三区队又在驿马吐川打掉一个警察分驻所,击毙日军九人,俘虏十几名警察。9月末,三区队与马骥领导的七区队会合,合力消灭伪国兵一个连。缴获重机枪两挺,其它枪支若干。这样,一共有六个区、二百三十个村的游击根据地又开辟出来了。

奇袭宁城 1944年初,由于敌人实行集家并村,对游击区进行严密封锁,使部队和地方干部的给养更加困难。为解决这个难题,2月4日,承平宁工作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攻打宁城(小城子),夺取物资解决给养。2月5日,高桥及其他领导率领部队向小城子集结。晚九点,进入阵地。至次日4点,战斗结束。这次战斗缴获伪币十万多元,缴获一批烟土、烟泡、白片,部分枪支弹药及大量的布匹和鞋袜等物资,俘虏伪警察数人。这次战斗震慑了敌人,影响很大。延安《解放日报》登载了打下宁城的消息。

以上的这几场战斗只是一种粗略的统计!

千古

刘英武,宁城三座店人,伪满时期当过三座店村甲长。

高桥、杨雨民等人领导三区队在宁城地区开展轰轰烈烈抗日斗争时,刘英武成为了一个“两面甲长”,他一方面为日伪方面做事,又暗中为三区队提供过帮助,据说他的家中还藏过八路军。为此,八路军方面又任命刘英武为三座店村行政委员会主任,任命另一个叫汤兴舟的三座店人为副主任,刘、汤二人是亲戚关系。

日寇投降后,宁城县各族人民对高桥同志十分怀念,特别是对高桥头颅的下落十分关注。此时,刘英武站了出来,他说他想去趟承德,通过杨雨民同志找到高桥烈士的头颅。

1945年冬,刘英武坐大马车到平泉,再坐火车去了承德。当时,热河省人民代表大会刚刚在承德召开,杨雨民时任热河省政府副主席。杨雨民认识刘英武,而寻找战友的头颅更是义不容辞的。很快的,杨雨民就在承德水泉沟找到了高桥烈士的头颅。为了安全,临行前,杨雨民还送给刘英武一头驴、一支二号盒子枪和一件棉大衣。至于高桥烈士的头颅,被装在了一个木箱子里,背在了刘英武的背上。

年根儿前,刘英武终于将高桥的头颅背回来并交给宁城县委。

这时宁城地区还属于平泉县,但也有了宁城县委和宁城县政府机构,县政府安在八里罕孔家大院,县委安在八里罕金家大院,即后来的八里罕中学。

宁城县委把高桥的头颅暂存于大院的西厢房,打算过了年再与身体合葬,合葬地点选在八里罕佛爷庙北山坡上。

1946年,“四八”事件震惊全国,王若飞等人从重庆回延安,飞机失事遇难。中共中央号召全国各地都要举行纪念活动。于是,宁城县委决定把安葬烈士和召开“四八”纪念活动合并,两会在一起开了。

1946年4月11日,高桥烈士的安葬仪式在八里罕完小操场隆重举行。葬礼开始,高桥的棺材被放在大马车上,杨苏纵队的一位领导亲自赶车,棺材上系两联大白线布,被走在两边的战士拉着。由农民、学生、干部、地方部队和杨(得志)苏(振华)纵队的战士组成的送葬队伍有几千人,浩浩荡荡地从学校操场一直延伸到墓地,场面极其肃穆壮观。

当天,和高桥一起安葬的还有另一位烈士,他就是二区长贺仲一。

贺仲一是1944年4月18日牺牲的,与高桥牺牲时间仅仅相差20天。他们的牺牲情况相似。这天,韩全讨伐队(队长韩全福)向西部山区搜索扫荡,在三座店小塘土沟与贺仲一率领的几名工作人员相遇。因寡不敌众,贺仲一在战斗中牺牲。敌人把贺仲一的头颅割下挂在三座店街西卡子门外一棵大杨树上“示众”。事后,群众将贺仲一的尸体掩埋在了大金沟西沟。

1954年,中共宁城县委和宁城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由八里罕移至天义,高桥烈士的遗骨也随之迁到了天义,并在当时的天义北郊、天义火车站北500米铁路东侧重新修建了高桥烈士陵园。

1991年,由于天义镇城区扩大,宁城县委和县政府再次选址重修了高桥烈士陵园,即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天义高桥烈士陵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