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发烧历程】为了忘却的纪念
自从pmc进门之后,我很少听耳机,很少。以前总听别人说耳机和音箱是两回事,我还不太相信,既然都是hifi,有啥不同,但后来我就信了。2020年3月11日,我竟然真的卖掉了手里的800s,真的卖掉了此前一直很喜欢的森海次旗舰,卖掉后的那一夜,没有十年前卖掉540g时的辗转反侧,没有两年前卖掉600时的依依不舍,那一刻我知道,也许自己跟耳机的缘分真的尽了。如果说一切的开始都是为了结束,那这段缘分得从大学时候说起。
不像现在,苹果三件套是每个大学生的标配,我01年上大学那时能有一台台式电脑,一台随身听,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我大学四年都没混上电脑,倒是在大一省吃俭用,从嘴里扣出来一台松下超薄(RQ-SX72)。周末起个大早,跟同学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跑到武大校门外的电子产品一条街,找了一家门头不大的店砍了半小时价才拿下,具体多少钱真记不住了。交了钱,老板问我们要欧洲版的还是中国版的,我哪知道有什么区别,随口说了一句中国版。后来才知道,中国版tm是品质最差的,难怪那老板眼神中充满了不屑。磁带机时候所谓“富索尼,穷松下,国产的牛货声贼大”,买回来之后咋听咋感觉没有上铺的索尼低音好,也没有隔壁的国货声大,默默无语两眼泪啊。上铺的人说,松下耳塞不行,换个索尼的耳塞低频就好了,这才知道,原来耳塞也是可以单卖的。耳塞垃圾再加上中国版品质最差,用了没几个月,就卖给了隔壁班的帅哥,人生第一部随身听,算是彻彻底底的成了学费,不过那帅哥比我惨,机器到手没稀罕上两天就被人偷了,气得站在宿舍阳台上破口大骂了半天。
04年大三时候发现周围不少人都买了mp3,安分两年的心又开始躁动起来。同寝室一哥们在武大门外的“随身听第一网”拿下了松下的mp3(sv-mp21v),看得我心中着实痒痒,狠狠心,咬咬牙,也拿下了同样的机器。128m,现在看看简直小的可怜至极,也就能装二十几首歌,当时却感觉容量大得能装下整个世界。也许有人会问,怎么又是松下?不好意思,因为本先生压根就没想用原配耳塞,直接一并买下森海塞尔mx500(之前一直被我误称为“梅森海瑟”,后来被人纠正)。一个耳塞135大洋,买完之后,我也在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疯了。森海塞尔mx500,只要是对耳机略有了解的人都懂那是什么,神一般存在的耳塞。为了这耳塞我泡了半个月的论坛,为了这耳塞我戒了一个月的网吧,为了这耳塞我瘦了10斤。开声的那一刻,说实话,没感觉哪里好,根本不像论坛里说的那么牛,也许很多人都跟我一样,看到森海塞尔这个牌子,就已经深信这耳塞能轻松碾压比他贵两倍的索尼e888了,就认为自己也算是一个hifi玩家了,就感觉能听到大奥的声音了,到头来,一场空啊。
初级玩家大多喜欢低频轰头的东西,我也不例外,但mx500的低频太坑人,听个流行一点感觉都没有,于是开始物色“流行之王”,高斯pp,森海px100进入射程,px100相对便宜,所以义无反顾的拿下。回来轰了几天,开始挺爽,久了就感觉头疼,低频量大而且浑浊松散,过了蜜月期,怎么听怎么不喜欢,卖!说句实话,px100是我最失败的一个耳机。在用px100期间,森海在武汉做了场“大奥”试听的活动,周边器材实在寒酸,cd是linn的classik(cd机、功放、收音头三合一),线材是廉价的diy,这也恰巧映射了那个时代大多数耳机玩家在系统上存在的问题,一不重音源,二不重线材,只知道耳机和耳放。活动当天正经八百的耳机玩家没去几个,倒是学生党把会场挤得水泄不通,也正常,武汉的大学实在太多了,俺跟着同学也去凑了个热闹,还特意跟人借了个数码相机(当时也是稀罕物件),准备到时候跟大奥拍张照。试听会办的很热闹,代理介绍,商家露脸,绿坛的年轻小版主也在,还搞了有奖问答,有道题我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四大小协具体是什么”。由于试听的人太多,原本每人5分钟的试听时间压缩成了2分钟,排了半天队终于轮到我,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带上耳机,确实好听,比俺的mx500,px100强多了,但也只是好听,跟20w的售价比起来,根本不成正比,反倒是旁边的hd580+黑嗓333的组合更让我印象深刻。580播放蔡琴,厚度非常好,可谓一听入魂,要不是后面几个30岁左右的大哥用及其不耐烦的眼神看着我,我是真不想摘掉耳机。识趣的让位,大哥带上一听,吧唧吧唧嘴,用正宗的武汉话说道“880也不比它差啊”。原来是一群拜亚党,跑来砸场子了。因为这次试听,我开始想尝试拜亚动力,因为这次试听,我认识了乐韵悠扬的tw1812。回学校的路上翻看同学拍的照片,要么虚了,要么歪了,我@!#@¥%#¥……,唉,忍了吧。不过很可惜这些照片后来遗失了,试听会当天的火爆场面只能用文字描述了。
试听会后没几天,卖掉了px100,mx500也让我送给了一个出生在朝阳生活在武汉的同龄人(我tm真大方)。又又坐上公交,去电子城的“瑞光”请回了拜亚dt231。插在俺的松下mp3上,好!低频沉且弹性好,声场随不大但空间感明确,高频稍有刺激但质感不错,这才是hifi,这才是正确的声音,相比之下,森海的低端真是坑得彻彻底底。同寝过来蹭听,“这声音真他妈的脆”,其实他的意思是说声音解析好,但又不太会形容,所以用了个“脆”字。文哥过来蹭听,“这低音真是猛”。论坛有人说mp3的输出不够大,好,上索尼cd随身听,ej985。论坛有人说上了cd随身听也推不好,需要上耳放,好,上proav-100a。说cd随身听输出大,其实也就是从4mw提升到5mw;说耳放推力大,但用随身听做音乐低噪音太大,1000大洋扔出去了,提升却非常有限。但碍于面子,只能嘴硬说有提升,有改善。同寝又过来蹭听,而且反复对比有无耳放,“草,有耳放没耳放根本没区别,你他妈的别自慰啦,哈哈”。当时我就火冒三丈,对着他一顿狂喷,搞的随后几天寝室关系岌岌可危。另外我开始在乐韵悠扬买碟子了(原版古典一张碟子平均70),感觉是即交了学费又跳进另一个深坑。231这耳机正经陪伴了我一段不短的时间,毕业后卖给了大连一个大学生。
从231身上领略了“声场”这个概念后,由于我多数时间听古典,对声场又有了进一步的需求,由于耳放不给力,大耳机基本放弃,只能看看耳塞,所以,b&o a8自然就入了我的法眼,这耳塞当年也是号称千元以内声场最好的耳塞。05年大四,顶着武汉初夏的烈日,跟着老师干了半个月的测量,基本晒成了煤球,赚了大几百,又又又坐上了公交车,到店惊闻a8涨价,翻倍了,近千了,尼玛,玩我是吧。“不如看看小6吧”老板推荐到。音特美耳塞,大名如雷贯耳,旗舰小4是买不起了,小6(er6i)也就一千多点,买!十几张票子往桌上一拍,何等的帅气,何等的洒脱,何等的倜傥,旁边的mm惊呼“我的天,一个耳塞这么贵!”,我大方的让mm先听,mm再次惊呼“领教了,领教了”,当时心里那个爽啊,可能是因为mm比较丑,俺没勇气要电话号码。小6的佩戴直接决定了音质,刚开始不会带,三节套总不能完全的插到耳朵里去,总感觉这耳塞还不如地摊货,直到隔壁老李研究了耳塞说明书后,帮我“一插到底”,这才真正领略了这小家伙的实力,不过说实话,第一次插,真是有点疼(我没在开车,你们也不用找证据)。带着小6走在校园,整个世界无比清静,毕竟入耳式耳塞,隔音效果与普通耳塞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且声音清脆细腻,质感非常出众,声场也是漫无边际,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再听231,有些浑浊,有些粗糙,而且小6比231好推,耳放?不需要了。班里同学听说有人花一千多买了个耳塞,都惊为天人,排着队来我这蹭听,我也没客气,把他们挨个“一插到底”,听完一个个一边说着“牛逼”,一边揉着耳朵眼跑了,场面有种莫名的喜感。黄鹏又又又过来蹭听,“这声音更他妈的脆”。接下来,每天小6不离手,听着听着,盛夏到了,听着听着,毕业设计完成了,听着听着,我眼框含泪与同学们挥手告别了。
如果说小6有什么缺点,声音规模不行,且过于纤细,厚度也非常一般。由于毕业前厚着脸皮去武汉瑞光听了hd600+hp200的组合,心里hd600的草已经越长越高,终于,在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毫不犹豫的跑到大连佳信,拿下了hd600,从此开启了一段近13年的600之旅。在家里垃圾台式cd(由于外形比较像,朋友戏称之为国产588,那时我真的很心水“英国之宝”这个牌子)和proav-100a的推动下,600也算能够发声,但也只是发声而已。
06年元月,大连耳机爱好者举行了第一次巨型聚会,聚会因传说中的8pr、540g以及某老鸟的万元级线世界信号线的到场而蓬荜生辉,尽管音源只是一台马莱士17,尽管电源只是公牛插排,尽管其它线材全是机线。这次聚会是大连耳机界一次空前的聚会,一次屌丝的狂欢,以至于多年以后,我仍然能回想起聚会时的激动心情和火爆的场景。一群整天在qq群聊天的人今日终得相见,热情久久不散,大名的dt880,老k的sa5000,老林的240df,这几只耳机都让大家津津乐道,540g更是让全场沸腾,学生党们的耳塞如同大杂烩一般的堆在桌子上,想要抽出一条来试听,绝非易事。大家坐在一起听音乐,聊耳机,各个喜笑颜开,唯有那个带着万元级信号线、整天把“缺少细节”这句话挂在嘴边的老烧让我感觉有点不爽。聚会后我对8pr和540g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在北京一位朋友的帮助下入手8pr,之后我竟然买了04年武汉大奥试听会上的那台linn classik,之后先后买了3支540g,回头想想,自己都感觉有点传奇色彩,600的大气、稳重,540g的自然、灿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08年大连耳机界举行了第二次聚会,我抱着classik,背着叶老师的fp800隔离牛参加了聚会,对classik+kk的组合非常满意(原谅我没听过更好的),但当时kk价钱已经起飞且数量稀少,想拥有,很难。后来跟朋友去了趟那个让我不爽的老烧家做客,静电屏风、krell老旗舰后级、arc胆前级,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实在是牛得无法形容,箱子开声,这才明白为什么他总说耳机“缺少细节”,再听krell后级推的kk,唉,classik还是扔掉吧。回到家,心情莫名烦躁,看啥都不顺眼,classik功放部分功率太小, cd部分声音太软,旁边的540g则没低频,听交响等大编制作品实在无法胜任,没多久都卖掉了,只剩下了8pr+600+垃圾台式cd机的组合,随后这套组合也基本处于了闲置的状态,偶尔听听,找找情怀。
09年独自一人在日本相对落后的地区工作,百无聊赖中在山田电器看到了铁三角的ad300,售价比国内便宜不少。大学时期,耳机论坛里流行着“入门耳机四小强”的说法,森海px200、拜亚dt231、akgk66、铁三角ad300,耳机新兵大多从这四个中开始自己的耳机之路,所以,我也没多犹豫,直接拿下。小日本儿的耳机在同档次产品中,不论做工还是佩戴确实无可挑剔,只是习惯了德系耳机少染的风格,对这所谓的“日系染色”多少有些不太适应。农历新年坐着新干线跑到东京秋叶原,发现stax静电耳机可以随便试听,俺tmd也没客气,一屁股坐下去就是两个多小时,环境吵杂?无所谓了,至少比手里的ad300好听多了。一年后回国,重回hd600怀抱,ad300自然就出掉了。
12年,应该是我第一次为情怀买单,从大连的一个玩家那里买来了600欧的540一代(详见日志“我的540情结”)。12年以后,就真的退烧了,器材一件没买,cd一张没入,论坛也基本不看了。很难想象这持续了近十年的热情竟然退得如此彻底,内心深处隐隐记得那句豪言壮语“任wadia叫嚣,我心只有588”。我的588在哪呢?难道“上古神器”和“交响之王”真的只能委身于一台垃圾cd机?然而这就是现实,没钱,真玩不转hifi。
17年,这台从95年就在我家服役的垃圾cd(国产588)彻底歇菜,攒了几年的私房钱终于有了名正言顺的用武之地。随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艺雅cx7emp,惊雷430 and so on,600终于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可谓是我这十多年中听到过的最好的600,然而,它也只是600。年底,次奥来到大连,周边依旧寒酸,前去试听的人竟然寥寥无几,俺又去凑了个热闹,然而,心不再激动,手也不再颤抖,岁月让人变得沉稳,却也磨灭了些许年少的激情,依旧好听,依旧与价钱不成正比。次奥试听归来,600再也无法入耳,800s提上日程。
18年,800s到位,由于艺雅完全无法满足800s对音源的要求,cdp升级计划毅然启动。由于资金短缺,我卖掉了跟随自己13年的8pr+600组合。山东大汉诚意满满,打了飞的到我家,价钱刀都不刀,试听后直接打包走人。买家打包之前,我揭下了600外包装上的不干胶条,贴在了我的书柜门上,留作纪念。开车送他到机场,“兄弟,你走的时候千万别回头,不然,我也许真的就不舍得卖给你了”我心里一阵酸楚,默默的对自己说。随后,文豪cd8st le到位,这套组合安安静静的欣赏音乐再合适不过了,请原谅我在文章中第一次用了“欣赏”这个词。后来也听过blu+Dave+845伺候的800s,声音牛,价钱也牛,买不起啊,听听算了。
正当自己信心满满的认为可以安心听音乐时,我接触到了箱子----“首届大连音响展”。玩耳机多年建立起来的听音观,被音箱系统如同水银泻地般的声音冲得支离破碎,如此这般的声音架构感、动态、规模、声场,打得我完全没有招架之力,好吧,我承认我动心了。在寻找箱子的路上,我遇到了pmc,“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十多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回头望去,每支耳机陪伴我的时光都历历在目。然而如今,它们都已不在我身边,一切又都回到了原点,也是记忆的起点------2004年初春,我坐在540路公交车上,奔向mx500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