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的自行车

夜里下起倾盆的大雨,我担心雨会淋进了屋子便起身来到阳台,正准备关窗子时,瞥见楼下的马路上一辆黑色的轿车在大雨中不紧不慢地驶来。它没有一直往前开,而是停在了马路中央来来回回地调整着方向。我以为车子是在泊车,却发现车子掉了个头又开了回去,心想这车子可能是走错了方向吧,正琢磨间车子又开了回来,并且重复着上次的动作。“大半夜雨天里这车子抽什么风呢!”车子异样的行为引得我爬在了窗子上仔细端详起来以便好看个究竟,这回发现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人对着驾驶人在比划着什么。噢!明白了,他们是在“练车”吧。

如此用功也是“逼上梁山”了吧!放下心来的我重新回到床上,刚才的一幕引得我想起了自己一度也想学开车的事,终因至今未果而不免心中有些伤感,进而连篇累牍地想起曾经的自行车和曾经学骑自行车的事,大脑便“天马行空”般漫游了起来。

三十多年前,中国老百姓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家里能拥有辆自行车曾经是件相当荣耀的事儿。我家的第一辆自行车是一台上海产“永久牌”自行车,它的尺寸介于“二八型”和女士坤车之间,是那种单腿梯子、双盖铃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享受”到了老爸极高的待遇,老爸骑个十来天就会用机油把整辆车子擦拭一遍,然后打上自行车专用蜡,以防止车子生锈。而车座下面则永远都放着一块干净的抹布,随时随地用来擦去车子上的尘土、雨水等,所以老爸的自行车什么时候看上去都是整洁干净的。这辆自行车陆续“教会”了全家人骑车的本领,为家里服务了二十多年,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

家里的第二辆自行车是给我买的一台“峨眉山牌”斜梁女坤车。这辆自行车曾经是我上下班的坐骑,我对它的珍爱程度并不亚于老爸。但“杂牌军”和“正规军”就是不一样,尽管我十二分的精心养护,这车子没两年就全身斑斑驳驳的生得锈来,但我还是让它跟着我由南方转战到了北方,为我“鞍前马后”地服务了十余年,直到我上下班有公交车代步后它才彻底地“退役”。

家里的第三辆自行车是一台童车。彼时我们那里还罕有童车,它是孩子的爸爸出差时从北京给一路扛回来的。这台自行车花去了孩子他爸近一个月的工资,而这笔费用是孩子他爸用自己的“私房钱”买给儿子的,由此可见父爱有多深呀!爱归爱,但这辆自行车却没有起到太多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讲呢,一是当时孩子小车子大,两者不大匹配,孩子驾驭起来很吃力;二是那时候的自行车全是铁质的,虽然是童车可还是有些份量的,我们住在6层楼,上下搬动自行车确实要有点力气才行,加之楼下院子里的地面是泥土中参杂有石块的,凹凸不平的地面使得孩子在院子里骑车既辛苦又有些危险,所以骑行几次之后,孩子骑车的兴趣和我陪孩子骑车的欲望都打了折扣,慢慢地就谁也不提不念了,自行车没多久就渐渐成了“摆设”。

其实不管是什么车都是代步的工具,学会驾驭这一工具不只是展现了一个人拥有了一项技能,从中也反映出这个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所以,过去的我们为了能争取到学自行车的机会,会主动跟爸爸商量,下班后帮他扛车子上楼,以求得练车的机会。那时的我们只要有了练车的机会,不管是什么样的天气都会忘我地学,即便是大太阳晒得头顶“冒了烟”,哪怕是跌倒了摔破了皮肤,我们都咬着牙忍着痛也不肯停下来,就这样练出了骑车的本领。当然,学会骑自行车的代价也不仅仅只有这些,一定会有因为练车时把车子摔坏了的情况,这时被训斥甚至被禁止不许再动自行车的惩罚难免会接踵而至,所以想学会骑车,这些苦和罪就得受着。对比现在学开汽车的状况,这雨天里练车还真不算是个事。

这人呀,该尝试的时候就得去尝试,否则的话过了那个时间难免会悔之晚矣!对了,浮想联翩之余午夜已至,再不睡也成了个事了,收起思绪还是尽快入睡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