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的来历

金匮要略的来历

编辑整理   解英

导读

看过安医生过往文章的读者都了解,安医生讲课,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看很多的书,学很多的医案,如果没有临床经验,那么很多理论是十分费解的。这里推荐看看安医生之前的文章,理解安医生对伤寒论一贯的看法:畅谈中医的历史源起 #C001《伤寒杂病论》的历史 #C002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回顾了金匱要略的学习方法和难点,下面继续讲解金匱要略的来历和评述,同时在下一讲里,我们会直接进入第一节#痉病#的学习。

多亏了外台秘要,千金翼方,备急千金要方,他们都记录了伤寒杂病论的片断原文,从这些片断原文中,我们能大致窥探唐朝之前经方派伤寒论的全貌。伤寒论似乎是专门论述人感受寒邪的一本专书,在唐朝前后,人们逐步认识到,外感疾病中似乎不全是寒邪,还有更多的内容,诸如天时、温病、温疫、温疟、黄疸等,为此仲景的伤寒论不重视这些天时温病,普遍认为仲景所论,治疗的疾病面太窄。可是按着伤寒论的理、法、方、药治病,疗效又高于其它论述全面书籍所载方药,用之往往神效。人们既不认同仲景,一经临床,又不得不由衷佩服仲景,佩服他的卓识才干。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就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被误认为是万病之总纲,是论述一切疾病的准绳,倍受上层社会高知识人士的推崇。书内的人生哲理,阴阳八卦推理与人体生理疾病的关系等观点,风行并充斥于历朝历代,中医界人士至今还乐此不疲地论述,并引以经典。它的概述内容,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宇宙宏论等等,被视作开天劈地第一人生真理,也是治病的准绳,被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可是,每当翻开唐朝的千金翼方,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在每卷的首篇,总有内经的影子作怪,按照内经的宗旨分类概述,也是一套一套的宏论,条理明晰。把外感疾病,分作伤寒、天行、温病、疟疾、霍乱……等,认为伤寒,只是伤于寒邪,医疗面太窄太狭,根本就不能包罗许多外感疾病,可这些疾病互相纠缠,概念不清,互为矛盾。直把伤寒论的方子,拉来充斥于天时、温病、疟疾、霍乱,满篇皆是,顿时混作一团。按篇首内经思想的概述,任凭你怎么理,也理不清,简直是一团乱麻,幸亏有后世清朝温病学专家增加了几个清热解毒滋阴润燥的方剂,才使这一问题看似得到解决。

追根溯源,还是内经的宏论影响了一代代学医之人,变为浮华,清飘了。视黄帝内经宇宙观,圣人、真人、至人为上层的最高准绳,把仲景这来自社会实践的理法方药视为螺蛳壳里作道场,视实践而来行之有效的理法方药为狭隘、低级,可一遇治病神效又总离不开仲景伤寒论的理法方药。还是我那句话: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人体积极响应,呈现什么情况,我们就把它视作什么病,就认为感染了什么外邪!

当然了,要不是孙思邈,王涛这些有识之士传承仲景遗作,传承唐朝乃至唐朝之前的医学著作,我们也很难一见唐朝之前伤寒杂病论的真貌,也就不知宋治本伤寒论的真伪对错了。

伤寒杂病论的原文原貌,我们今天根本已无法准确推知,当年西晋有识之仕王叔和整理时,由于连年灾荒,战争不断,已是残篇剩椟,虽经精心缝合编辑,但终因时代相对太久,工具落伍被迫整理成大致伤寒论,金匮要略两部分,而且书名也不见得就叫《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后又经历了南北朝至隋唐,流落乡间民藏,唐朝孙思邈就有“江南诸医秘仲景之术不传”之句。

我们通过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及外台秘要,也能大致摸清王叔和整理后的情形,分为伤寒、金匮、妇人三个方面,宋朝孙兆、林忆、高保衡,奉圣旨整理此书,尚有馆藏伤寒论残卷、民间流落本,及南平王高继冲进献本,整合成伤寒论十卷,就在孙兆、林忆、高保衡等人,刚刚完成整理,时任翰林学士于馆阁时偶然发现,蠹简中有张仲景之《金匮玉函要略方》计三卷,上卷为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则载其方,并有疗妇人之法。 这真是久渴干旱恰逢及时雨,于是宋臣们又迫不及待地整理辑合起这虫蛀残卷来,把重复的伤寒论部分删除,把金匮玉函经及疗妇人、食疗部分编写为金匮要略,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金匮要略。以后又经明朝赵开美收录传承暂且不提。

痉病,是临床常遇到的疾病。金匮要略大致分为刚痉、柔痉和其它痉,是津液虚且有热引起的,这篇文章一是有许多错字漏字,二是存在错简脱简。之所以造成如此状况,一是金匮要略离我们的时代久远,二是传承工具简陋落伍,三是经他人之手几度更改多次编辑造成的。虽然上述原因给我们学习造成了不小的困扰,但是通过不同版本内容的相互比较,结合大量的医学实践,我们仍然能够一窥仲景的风采,从下一节课开始,我们正式开始金匮要略的学习。


(0)

相关推荐

  • 伤寒的脉,温病的舌!中医临床实战,看舌、脉哪个更重要?

    伤寒的脉,温病的舌!中医临床实战,看舌.脉哪个更重要? 原创2021-07-24 10:10·效哥谈中医 亿万苍生,人分九种,"九种体质",关乎着一个人的健康与否.体质养生是基础. ...

  • 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学习思...

    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学习思...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完》

    麦门冬汤 麦门冬 半夏 甘草 粳米 大枣 主治:1.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 ...

  • 重温经典《金匮要略》提高临床疗效(三)

    重温经典<金匮要略>提高临床疗效(三) 百合狐惑阴阳毒脉证并治 一 百合狐惑阴阳毒脉证并治 二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论一首证三条 方十二首)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

  • 《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治疗慢性咽喉炎

    <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治疗慢性咽喉炎 <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 厚朴10克  半夏10克  茯苓10克  生姜10克  苏叶5克 用方心得: 本方是治疗慢性咽喉炎的祖方,出自&l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五)

    茯苓杏仁甘草汤 茯苓 杏仁 甘草 主治:胸痹,饮阻气滞证.症见胸中气塞,短气. 橘皮汤 橘皮 生姜 主治:哕逆,胃寒气逆证.症见干呕,哕逆,兼见手足厥冷. 橘皮枳实生姜汤 橘皮 枳实 生姜 主治:胸痹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四)

    苓桂术甘汤 茯苓 白术 桂枝 甘草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 茯苓 甘草 细辛 五味子 干姜 半夏 主治:肺寒留饮,咳嗽 ...

  • 医圣张仲景经典名方《金匮要略》缓解早泄,你知道吗?

    男人早泄出现了性功能问题,大多数是肾气虚,固涩力太差,引起见色倒戈,望门而泻的情况.而这种补肾气增加固涩力首选肾气丸.肾气丸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此方剂具有填精益髓,温补肾阳补益肾气的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二)

    大青龙汤 麻黄 桂枝 甘草 杏仁 生姜 大枣 石膏 主治:水气留于皮肤下之溢饮 射干麻黄汤 射干 麻黄 生姜 细辛 紫菀 款冬花 五味子 大枣 半夏 主治:咳嗽,气喘,喉间痰鸣似水鸡声,或胸中似水鸣音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一)

    人参汤 人参 甘草 干姜 白术 主治:久病中阳不足,汤剂不仅可用于治疗中阳不足,也可用于治疗上焦阳气不振. 小半夏汤 半夏 生姜 主治:恶心呕吐.口不渴,或口多清涎,或咳嗽痰多质稀.胸膈胀满,心以下有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三)

    半夏麻黄丸 半夏 麻黄 主治:心下悸,头晕目眩,胸脘痞闷,咳唾清痰.涎沫,舌质淡,苔白,脉浮滑. 白术散 白术 川芎 薯椒 牡蛎 主治:脾胃寒湿证,妊娠养胎,腹痛,腹胀,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腻. 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