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保--其他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其他
六、其他(共计7处)
*********************************
1937.稷山大佛
金、元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
1938.西湖十景
南宋至清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1939.洋浦盐田
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 海南省儋州市
1940.重安江水碾群
明 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
1941.景迈古茶园
东汉至唐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
1942.红河哈尼梯田
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
1943.芒康县盐井古盐田
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 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
***********************************
1937.稷山大佛
稷山大佛寺,位于山西运城稷山县城东北1公里的高崖之上,其寺又名“清凉院”因寺内有一巨佛俗称“大佛寺”。
稷山大佛存于稷山县城大佛路北端大佛寺大殿内。大佛寺坐北面南依崖而建,始创于金皇统二年(1142年)。现存寺院建筑均为新建仿元木构建筑。
该寺始建于金代皇统二年(1142年),元、明、清各代曾多次重修或扩建。原寺规模较大,拾级而上,坡道两旁殿宇棋布有序,塑像极多。因战乱大部分建筑遭毁。现仅存正殿,垛殿及十王洞,十六罗汉洞等。
正殿,系楼阁式建筑,殿内有一尊高20余米,宽6.7米,保存完好的释迦牟尼佛像。佛身穿之阁之上下,攀木梯登至顶层,不仅可瞻仰佛之整体,整个县城全景均历历在目。
在华夏大佛的范畴里,尽管有驰名的乐山和强巴大佛,可它们分别为石质和铜质,而稷山大佛独具特色,佛身是以土崖雕塑而成,亦可谓出类拔萃。大佛寺位居高地,土雕大佛又以此为基,更显其气势恢宏,巍峨壮观。稷山大佛,实堪称天下第一土雕大佛。
稷山大佛为金皇统二年(1142年)土雕彩塑大佛一尊,佛像依土崖而作,下部为土雕,上身为泥塑。通高16.68米,宽6.8米,双足下踩莲花台,右手上举呈“说法印”,左手扶于膝上,头饰密集螺髻,神目高鼻、两耳垂肩、唇角微扬,端庄祥和而又不失肃穆威严之势,衣纹流畅、褶皱疏密有致,彩饰依稀可辨,具有典型的宋金时期佛教造像的特征,虽历经劫难仍保存完好,为全国同类作品之前列。
2013年3月5日,稷山大佛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38.西湖十景
历史上,杭州曾多次开展西湖十景评选活动,每次评选都极大地提高了西湖和杭州的知名度、美誉度。比如,南宋时评选产生的“西湖十景”,至今已流传了千年。最常见的说法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或位于湖上。西湖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
苏堤春晓位于西湖的西部水域,西距湖西岸约500米, 范围约9.66公顷。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北宋文人苏轼用疏浚西湖时挖出的湖泥堆筑了一条南北走向的长堤。堤上建有六桥,自南向北依次命名为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后人为纪念苏轼,将此堤命名为“苏堤”。苏堤是跨湖连通南北两岸的唯一通道,穿越了整个西湖水域,因此,在苏堤上具备最为完整的视域范围,是观赏全湖景观的最佳地带。在压堤桥南御碑亭处驻足,如图画般展开的湖山胜景尽收眼底。
曲院风荷位于西湖北岸的苏堤北端西侧22米处,范围约0.06公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在视觉上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特色。曲院,原为南宋(1127-1279)设在洪春桥的酿造官酒的作坊,取金沙涧之水以酿官酒。因该处多荷花,每当夏日荷花盛开、香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溢,有“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意境。
平湖秋月位于孤山东南角的滨湖地带、白堤西端南侧,是自湖北岸临湖观赏西湖水域全景的最佳地点之一。以秋天夜晚皓月当空之际观赏湖光月色为主题。“平湖秋月”景观完整保留了清代皇家(17-18世纪)钦定西湖十景时“一院一楼一碑一亭”的院落布局。
断桥残雪位于在西湖北部白堤东端的断桥一带,范围约2.61公顷。尤以冬天观赏西湖雪景为胜。当西湖雪后初晴时,日出映照,断桥向阳的半边桥面上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呈“雪残桥断”之景。
柳浪闻莺在西湖东岸钱王祠门前水池北侧约50米的濒湖一带,范围约0.54公顷,以观赏滨湖的柳林景观为主题。“柳浪闻莺”所处的位置原为南宋时(12-13世纪)的御花园——“聚景园”,因园中多柳树,风摆成浪、莺啼婉转,故得题名“柳浪闻莺”。如今,“柳浪闻莺”依然保留了传统的柳林特色,漫步其间,且行且听,柳丝拂面,莺鸟鸣啼,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花港观鱼在苏堤映波桥西北197米处,介于小南湖与西里湖间,范围约0.25公顷。以赏花、观鱼为景观主题,体验自然的勃勃生机。春日里,落英缤纷,呈现出“花著鱼身鱼嘬花”的胜景。“花港观鱼”位于南宋时(12-13世纪)官员卢允升的别墅内,因所在位置水域名花港,别墅内凿池养鱼,故名“花港观鱼”。该景观单元现存御碑、御碑亭、鱼池及假山等遗址。
雷峰夕照位于西湖南岸的夕照山一带,范围约13.19公顷,以黄昏时的山峰古塔剪影景观为观赏特点。该景观的最重要建筑要素为雷峰塔,始建于吴越国时期(977年),民国(1924年)塔毁后以遗址形式保存,曾与保俶塔形成西湖南北两岸的对景,佐证了佛教文化的兴盛对西湖景观的直接影响。雷峰塔还因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之一的《白蛇传》而成为爱情坚贞的象征,赋予了西湖景观丰富的历史内涵。2002年,为使遗址不再被风雨剥蚀,按原塔形式建造了覆罩于遗址之上的保护性塔,兼顾恢复了古塔本身及与保俶塔的对景景观。
双峰插云由西湖西部群山中的南、北两座高峰,以及西湖西北角洪春桥畔的观景点构成,以观赏西湖周边群山云雾缭绕的景观为主题。西湖南北高峰在唐宋时各有塔一座,在春、秋晴朗之日远望两峰,可见遥相对峙的双塔巍然耸立,气势非凡。每当云雾弥漫,塔尖于云中时隐时显,恍若云天佛国。
南屏晚钟位于西湖南岸的南屏山一带,范围约3.91公顷,以南屏山麓净慈寺钟声响彻湖上的审美意境为特点。该景观属佛教文化古迹,以听觉欣赏为特征。南屏山麓自五代(10世纪)以来就有“东南佛国”的佛教胜地。始建于公元954年的净慈寺成为与灵隐寺并峙于西湖南北的两大佛教道场之一。每当佛寺晚钟敲响,钟声振荡频率传到山上的岩石、洞穴,随之形成悠扬共振齐鸣的钟声。今已成为杭城除夕夜迎新辞旧的撞钟活动场所。
三潭印月在西湖外湖西南部的小瀛洲岛及岛南局部水域,范围约7.67公顷,是杭州西湖最具标志性的景观。该景观以水中三塔、小瀛洲岛为核心观赏要素,以月夜里在岛上观赏月、塔、湖的相互映照、引发禅境思考和感悟为欣赏主题。小瀛洲岛在明万历间(16世纪)浚湖堆土而成,呈“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田”字形格局,是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全岛以亭台楼阁配以传统花木构成色彩绚丽的景致,与岛内外水光云天相映,象征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蓬莱仙岛。
2013年3月5日。西湖十景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39.洋浦盐田
晒盐在我国有几千年历史啦,最早的食用盐不是今天经过盐厂加工出来的,而是通过用原始古老的传统方法晒出来的。位于海南儋州杨浦盐田,这里海边是一片火山岩,面靠大海边,这里从古到今人们晒盐,今天一直用最传统方法、没有改变。一直用人工挖盐田、用海水进化然后通过火山岩晒盐。
洋浦湾是海南省儋州市西部的海湾,图中一块块被围起来的是盐田,海水涨潮时,盐田自然被海水漫灌,注满海水。潮退后,盐田中的海水经海南特有的强烈阳光暴晒以后,盐分保留在泥沙中,形成盐泥。这是日晒制盐的前奏。
被海水慢慢浸泡过的盐泥,具有很高的含盐量,等到盐泥被太阳晒干之后,他就把它们搬运到旁边的盐池里。盐池是经过特殊加工的,底部铺有细密的茅草箅子,这种箅子既能保证含有盐分的水流到下面,同时又能把泥巴和其他杂质留在上方。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土法制作的过滤器。当盐泥铺到一定的厚度——大约15到20厘米时,就得把盐泥扒出横竖两三道沟槽。随着海水的徐徐注入,盐泥里的盐分就会和着海水渗下去,经过过滤,再流进旁边的储卤槽。
陆地从大海中缓缓升起,大大小小的椭圆形山石堆挤在海陆交接处,有的石头被削了顶,棕黑的石身成了一块块交错的砚,大多还盛有卤水,在阳光下结出一层薄薄的白色晶体,那便是海盐,那年年岁岁晒出的海盐,撑起了一个村落的希望。我们无法亲眼见证洋浦盐田的历史,但是通过史籍,却却得以窥见洋浦盐田的沧桑。
千百年来,洋浦古盐田数以千计坚实的晒盐石砚,像闺阁中的佳丽,静静地沉睡在洋浦新英湾的半岛上,在这一片天地里,她吸收日月精华,随着潮起潮落,在时光的长廊中镌刻出一幅巧夺天工、无以伦比的画卷,永远地镶嵌在如诗如画的新英湾海滩上,一座座千姿百态的砚台承载了一段段朴实而厚重的记忆,沉淀了流传千年的文明。
2013年3月5日。洋浦盐田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40.重安江水碾群
重安江水碾群位于贵州黄平县重安镇东南400米处的重安江江心沙洲上。水碾群始建于明代,据《明史·卷三百一十二·四川土司二》记载:“洪武四年平蜀,遣使谕之。五年,领安抚司二,曰草塘,曰黄平;长官司六,曰真州,曰播州,曰余庆,曰白泥,曰容山,曰重安”。永乐四年(1406)设重安长官司,弘治元年(1488)设重安守御千户所,并屯兵于重安江堡上。大量屯军的涌入,带来中原各地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方式,他们利用重安江上隆起的沙洲大规模建造水碾,取替土著居民仍用石碓舂米的原始劳作。
建造重安江水碾群选址考究。此段江水被沙洲从中剖开,形成南高北低两支河道,高差为1.12米。水碾水轮深藏沙洲腹部,每个碾房从开入水孔两眼引江水冲击水轮,南北江面高差产生的水力足以使水轮旋转并带动滚轮工作。余水汇入北支河道。重安江水碾群规模宏大,明末为其鼎盛时期,共有40余座。水碾群现存碾房19座,沿沙洲“一”字顺江排列。雨季,碾房草棚常被洪峰卷走,但沉重的石滚轮和藏于沙洲腹部的水轮却安然无恙。
水碾的原始功能是用于谷物脱壳去麸,随着打米机普及,重安江水碾群的原始功能逐渐减弱。土改时水碾划归集体,上世纪80年代后由生产队陆续卖给周、潘、杨、沈等姓农民,目前仍有13座正常使用,主要用于碾桐籽榨油、碾竹材造纸、碾做香的原料粉末等。重安江水碾保留了古老的历史信息,是重安江上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
2013年3月5日。重安江水碾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41.景迈古茶园
景迈山古茶园位于澜沧县惠民乡景迈村,距县城72公里,总面积2.8万亩,主要景观有惠民景迈芒景景区、柏联普洱茶庄园、景迈茶祖文化公园。
景迈山古茶园位于澜沧县惠民乡景迈村和芒景村一带,其中景迈村以傣族为主,芒景村以布朗族为主,各民族和谐相处,仍然保存了各自的民族语言、风俗、节庆、祭祀等文化传统。古茶园最高海拔1662米,最低海拔1100米,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气温18℃,系当地布朗族、傣族先民所驯化、栽培,均为上千年的茶树,是名副其实的千年万亩古茶园。
景迈万亩古茶园属乔木型千年古茶树,是古茶园中最有名的,也是茶迷们心中的圣山。茶叶品质优良,茶体肥嫩柔软,白毫丰满,茶香浓郁享誉中外。用古茶树发出的鲜嫩(芽)叶为原料,经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的普洱茶具有:香高、性烈、味厚、气足以及形、质、色、香、味、气、韵俱佳的特点;具有降低胆固醇和血脂,温中补肾,降血压,清凉解渴,醒酒,去疲劳,怡神之功效。常饮能美容、健身、助消食、减肥、改善营养、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力、抗衰老等。
2013年3月5日。景迈山古茶园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42.红河哈尼梯田
红河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当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据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这里的梯田规模宏大,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元阳、绿春、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9万亩。这里水源丰富,空气湿润,雾气变化多端,将山谷和梯田装扮得含蓄生动。20世纪80年代经一些摄影家的介绍,红河哈尼梯田开始名扬世界,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被它壮美的自然景观所吸引。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红河哈尼梯田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增至45处。随着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申报成功,超越西班牙成为第二大世界遗产国,仅次于意大利。
哈尼族将沟水分渠引入田中进行灌溉,因山水四季长流,梯田中可长年饱水,保证了稻谷的发育生长和丰收。哈尼族垦殖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之中,无不奋力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
元阳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呈现着以下特点:每一个村寨的上方,必然矗立着茂密的森林,提供着水、用材、薪炭之源,其中以神圣不可侵犯的寨神林为特征;村寨下方是层层相叠的千百级梯田,那里提供着哈尼人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粮食;中间的村寨由座座古意盎然的蘑菇房组合而成,形成人们安度人生的居所。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
结合元阳本地的实际情况,元阳县确定了132平方公里的保护范围,颁布了《元阳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实施细则》,成立了保护管理机构,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种植各类经济植物3000多亩,封山育林4000亩,促进了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逐年改善。
人工造梯田,不宜过度!!!
2013年3月5日。红河哈尼梯田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43.芒康县盐井古盐田
芒康盐井古盐田已有1300年历史,位于西藏芒康县盐井镇澜沧江东西两岸,是我国唯一保持完整最原始手工晒盐方式的地方,距芒康县城120多公里。盐井盐田至今保留了我国境内较为完整的古老制盐方法。2019年,芒康县将积极推进盐井千年盐田5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工作。
芒康盐井古盐田位于芒康县纳西民族乡,距县城 107 公里 , 214国道澜沧江东西两岸,海拔2300 米 左右 。“盐井”是由于产盐而得名,盐井藏名为“擦卡洛”,“擦”即意为盐,就是生产盐的地方,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盐井就有晒盐的历史 ,距今已有 1200 多年历史。这里有纯朴的民俗,当您看到房内的钟乳晶盐,一定会把 您引入水晶宫的世界,展示在您面前的是一道自然、美丽的大奇观。
制盐是盐井人民的生存之本,是盐井人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之一。有盐田3454块,从事制盐劳动的纯盐民有 64 人,农牧劳动和制盐兼营劳动的人有 2013 人 。 盐的生产方式是 世界上唯一的、 最古老和最原始的。 管子将卤水引上来倒在盐田里,经过强烈的日光照射,水份逐步蒸发,完后就是盐粒,晒干运入市场 进行商品交易。每块盐田产盐约十几斤,三至五天扫一次,天气不好的时候十五天左右扫一次,桃花盛开的季节也就是农历二、三月份时的盐产量最高,质量最好,价格也比平常高。
年产盐量约 300 万斤,收入 100 万至 130万左右。盐的销路比较广,除销往西藏昌都的贡觉县、察雅县、左贡县、八宿县、芒康县、林芝的察隅县外,还销往四川的巴塘县、理塘县、康定县,云南的德钦县、香格里拉县、维西县等地。主要是以盐、粮交换的方式为主,特别是牧区最喜欢盐井的盐,说牲畜吃了此盐身体长的较为结实、肉多。盐井是块风水宝地,盐井村就驻扎在山神的怀里,因为这里从古到今都是交通要道,过去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国道214 线的必经之路。历来就是各种商品集散地。
芒康县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东南部,川、滇、藏三省交界处,横断山脉腹地,境内高山连绵,金沙江、澜沧江穿境而过,属大陆性高原立体型气候,年平均气温7.6℃,年降水量200-700毫米,无霜期80-127天。由于山高谷深,地形复杂,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东与四川的巴塘县隔江相望,南与去南省德钦县毗连,北、西与西藏昌都地区的贡觉县、察雅县、左贡县相连。盐井盐田位于芒康县南部的纳西乡和曲孜卡乡,“盐井”名字来源于盐业生产,“盐井”这个名字是由于生产盐,并将卤水从澜沧江边打井开采得名。盐井藏名语为“察卡洛”,“察”藏语意为盐,就是生产盐的地方。
盐井生产盐的有二个乡,即纳西乡、曲孜卡乡。盐井的盐业生产仍处于原始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低下,由此也产量也不高,年总产量(二个乡)仅达70万余斤。从事盐业生产的就有320多户,有2700多块盐田。
在沿江两岸近500米的狭长地带,绵延分布着从江边排列到山上的数千块盐田,登高俯瞰,盐井热气腾腾,盐田银光闪烁,二者与湛蓝的澜沧江水和漫山遍野的花草树木相互映衬,美不胜收。这里不仅可以观赏到其制盐的全过程,还可以看到独特而原始的勤劳、朴实的盐民,纯朴的民俗。盐田下面钟乳晶盐千姿百态,置身于中仿佛进入了水晶宫的世界,穿梭于密密的立柱之间,又是一种扑朔迷离感觉,带给人无法想象的惊奇。
2013年3月5日。芒康县盐井古盐田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2020-09-29 23:32:25)
-
(2020-09-29 08:36:12)
-
(2020-09-28 00:27:49)
-
(2020-09-27 00:35:26)
-
(2020-09-25 23:52:48)
-
(2020-09-24 19:01:25)
-
(2020-09-23 12:29:05)
-
(2020-09-22 09:54:10)
-
(2020-09-20 21:01:56)
-
(2020-09-19 17: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