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杜牧回到家,儿子问了个问题,他感慨万千写下这首哲理五言绝句诗《归家》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也只有我们这样一个文明古国才会诞生这么美妙的东西。

初唐四杰,扭转了初唐的软弱无力的宫体诗,开唐诗气象先河。王维、孟浩然五言诗在盛唐,难有匹敌者。李白古风似天河倾泻而下,气势磅礴,堪称千古无二。

杜甫集七律之大成,秉一颗至圣仁心,为万世敬仰。中唐元稹、白居易等人又将唐诗推至另一个高峰。

晚唐,则是杜牧和李商隐双星闪耀。

因为诗歌体裁喜欢七绝,所以诗人之中,我尤爱杜牧。虽然王昌龄、李白等人的七绝,尽显盛唐,为人称道,但杜牧那种“拖兴幽微、远韵远神”的格调,更令我沉迷。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而杜牧独特的人生经历,又造就了他另外那些风流韵致的诗风。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便只这一句,是多少风流才子也比不上的气质。

杜牧的家世非常出众,是宰相杜佑的孙子,二十六岁就中了进士。有背景,有实力,相比其他诗人,他更有成为贵公子的潜质。毕竟像同时代的且齐名的李商隐,奔走大半生,也就混得一个小官做做,哪有杜牧一般的闲情雅致,去逛春风十里的扬州路。

26岁中了进士之后,杜牧在扬州任职了很长一段时间,留下了不少才子佳人的故事,也留下了不少千古名篇。流连于酒肆青楼,是杜牧倜傥的性情所致,也是因为他有远大抱负,自觉无法施展,从而排遣抑郁。

蹉跎间,曾经扬州笙歌宴饮的贵公子,已是一名略经沧桑的中年人,一次,杜牧回到家中,他年幼的儿子,问了他一个问题,让他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哲理诗:

《归家》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这首诗的意思非常简单,前两句,描写的是杜牧回家之后,年幼儿子的动作神态。见到许久没有回家的父亲,孩子自然是开心的,不过开心之后,又不禁有些埋怨:为什么过了那么久才回来呢?

小孩子自然是希望父母一直陪在自己身边的。听到这个问题,杜牧首先是愧疚的,没能陪伴在孩子身边。毕竟宦海沉浮,身不由己,不能经常回家。

可愧疚之后,杜牧又不禁深思。自己这大半生,究竟在忙什么,争什么?

杜牧虽然出身很好,但是仕途并不顺利,元842年,他被排挤外放黄州。这个地方,唐宋之时属于荒郡,一般被安排到这里任职,都是贬谪。像宋朝的苏轼,经过乌台诗案之后,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杜牧虽然身世比李商隐好很多,但是处境很相似。

李商隐本来是令狐楚的弟子,和令狐绹交好。令狐父子是属于牛僧儒这一派别,可是李商隐后来娶了王茂元的女儿,而王茂元,是李德裕这一派别。这样一来,两边都不怎么待见李商隐。

杜牧个人和牛僧儒关系比较好,但是他杜家,又和李德裕交好。所以杜牧也陷入了党争,抱负难以实现。

虽然后来他被调入京都,任吏部员外郎,但此时他对朝廷已经失望,请求外放杭州刺史。

尽管杜牧在外放期间,又不少政绩,可在王朝兴衰面前,那不值得一提,所以杜牧觉得自己是人到中年,一事无成。故而,最后一句,他感叹争了大半生,只赢得两鬓白发。

这首诗,蕴含了许多道理。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无论是功成名就的人杰,还是才华横溢的才子,最后都会衰老,直至死亡。即便是杜牧做出巨大的贡献,唐朝又能续命多久呢?终究逃不过覆灭。

虽然我们常说这些名臣名人可以名传千载,可千载相对于茫茫宇宙,不过一瞬间。其实名声、财富,我们可以追求,但无需执着结果,而是应该享受努力追逐过程中的那种充实和向上感受。这样,才不会辜负自己的一生。

无论追求什么,我们应该努力让自己的一生,充实、安乐,而不是争到头来,感觉自己一无所得。

中国诗词短小而精悍,拥有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古人写诗最注重讲究“练字”。“练字”即诗人运用简练、生动、含蓄、优美的字词进行锤炼与搭配,从而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精妙,将诗人的情感刻画得更加入木三分。

很多父母让孩子学古诗,就是觉得古典文化里有太多的营养,能锻炼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等等。

读诗词既可以无形中培养一个人 的气质;

同时也能增加一个人的学识和见识

如今新教改的 内容变动,也足以说明 这一点。

高考各科题目阅读量都比以前增加了5%~8%

语文题目难度也在 悄悄上升。

特别是古诗词的分量,增加51%

人人都在感叹,本来就不好背诵的 古诗词

现在又增加了比例,以后古诗词学不好,会严重的为 成绩拖后腿。

除此之外,对古诗词的考察,也不仅仅局限于 诗词本身

还会继续延续到诗词的背景,诗人的生平等等的 延伸知识

更加重视诗词整体的考察。

单靠课本中的知识想要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是完全不够的。

而且课本中的诗词介绍比较无聊,孩子看不进去,有些地方也理解不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