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二次出塞归来后,经杜甫推荐,于757年被授为右补阙一职,开始与杜甫同朝作官,两人既为诗友又为同僚,交往十分密切,这首诗即为二人唱和之作。诗的前四句描述了与杜甫同时上朝时的情形,后四句则是感叹岁月蹉跎,自己一身才华未受到重用,一种哀怨与无奈之情溢于言表。前四句道出了二人同时上朝的情形,一则渲染了二人的友谊,“联步”,虽不同在一个部工作,却是同行且步伐一致,足见其二人志同道合。一则又渲染了他们一天的工作情况,每天天一随皇帝的仪仗队进入宣政殿,直到日落时分才回家,唯一的收获就是身上沾染了上朝会时的焚香味,字里行间,也述说了每天工作无所事事的情景。这也引出下文的想法。自己关发花白,感叹春光逝去,羡慕飞鸟能直上青云,字里行间,不时露出自己不得重用。彼时安史之乱刚刚平定,百废待兴,国家正用人之际,诗人对自己这种枯燥乏味的工作更是厌倦之极,恰值暮春时节,残花凋谢,想到自己年华不再,功业未建,更是愁上加愁。诗的最后两句历来解释不同,有人认为这是谄媚之语,这实为未察诗人之心而妄下定论。诗人初任谏官之时,曾频上谏章,奈何无人重视他的观点,诗人满腔从政的热情渐渐冷落渐趋殆尽,因此圣朝并非是无阙事,而是诗人因长期受冷遇,故而政治热情渐渐褪去,因而谏书自然稀少了,这其实也是对朝廷不识人才的怨恨与讽刺。全诗既有对朋友之间友谊的珍惜,有对年华渐逝的伤感,还有怀才不遇的悲叹,亦有对政治黑暗的嘲讽。
岑参(717—770,一说715—769),排行二十七,荆州江陵人,今湖北荆州人。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出生于没落世家,曾祖文本相太宗,伯祖长倩相高宗,伯父羲相睿宗。岑参早年陷孤贫。玄宗天宝五年登进士第,任右内率兵曹参军。天宝年间曾两次出塞,来往于安西(新疆库车)、北庭(今新疆吉木塞尔)间,任节度府掌书记、节度判官。肃宗时历任右补阙、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职。代宗大历二年出守嘉州,后客死成都。生平事迹见其《感旧赋》及杜确《岑嘉州集序》。岑以边塞诗名世,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作家之一,与高適并称“高岑”。《全唐诗》存诗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