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生活中让人欲罢不能的东西,实则都是心灵的枷锁
原创/静月荷
春节临近,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面对凌乱的家,定会抽出时间要好好清理一番。除旧迎新,欢欢喜喜过新年。
然而,面对到处摆放的物品,你犯难了:家里怎么会有这么多东西?
朋友送的礼盒、看过的书籍、过时的衣物、四季穿的鞋子,还有可爱又占地方的毛绒玩具……
衣橱里满满当当,书架也早已摆满,几箱书散乱堆在墙角的地上;储藏室里,堆满了孩子的玩具、图书绘本。整个家看上去像一个大卖场,拥堵而凌乱。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被物品塞满的家让人感觉压抑、憋闷,心情也愈发郁闷。
《断舍离》正是这样一本为你量身定做、排忧解难的书。通过正确的“断、舍、离”,让摆脱被物欲所困,让你轻装上阵,重拾人生佳境。
是一本让人受益一身的神奇整理术,它可以让人回归纯净生活的本真状态。在这本书里,作者告诉我们: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生活从来都是越简单越幸福,而断舍离是简单生活的第一步。
01. 让人欲罢不能的东西,实则都是心灵的枷锁
正如作者三本英子所说:“这个世界看似纷繁复杂,本质上却是你一个人的世界。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净;你若简单,世界就难以复杂。”
事实上,每个人内心对物资都充满了占有欲:想要许多好东西,古玩字画、奇珍异品;想拥有大房子、里面装满华丽衣衫、各种奢侈品,以显示主人的身份和尊贵。
然而,当一个人拥有这么多好东西,就真的一定能感到幸福吗?
《人民的名义》里,在贪官家里,查出其一面墙的柜子里装满了人民币。而贪官住在老房子里,吃普通饭,过普通人的生活。守着那么多钱,既不敢花,也不敢享受……因为贪官知道:这些不义之财根本不属于他,对金钱的贪欲害了他。
一个收藏爱好者,对宝贝的喜好超过了爱妻儿,最后妻子带着孩子离开了他。
而收藏爱好者却住在一个上了三道锁的房子里,里面堆满了各种收藏品。他每天守着那些宝贝物件过日子,完全沉醉在自己编织的美梦里。
一天,当他带好朋友欣赏那些宝贝时,朋友发现房间里除了床,四周已经没有下脚的地方了。
朋友问他:为什么不处理掉一部分?
收藏爱好者说:这些宝贝就像他的孩子,处理哪一件他都舍不得。
然当一个人对物资的占有欲主宰了他的生活,哪里还有幸福可言?
后来,在朋友的劝说下,收藏爱好者终于放弃了那些宝贝,回到妻儿身边,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作者山下英子正是从生活中,真切地感受到:那些困扰人们内心、让人欲罢不能的东西,实则都是心灵枷锁,是人生幸福路上的绊脚石。
02. 断舍离,是最顶级的自律
提出“断舍离”的作者山下英子曾说:“人类一直在获得和放手的循环中螺旋式前进。断舍离是一种从扔东西开始的训练,让你觉察自己的欲望是过头还是不足。”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周末休息,想把换季的衣物收拾一下,结果却发现衣橱里已经装不下了;想把书房整理一下,却发现面对满满当当的书,不知从何下手。
事实上,舍不得扔东西是许多人的通病。面对一件心爱的羊毛大衣,已略微发福的身体穿起来效果已大打折扣,可内心却是十二分的不舍。心想:等瘦下来的时候还能穿;
尽管四季穿的衣服、鞋子,衣橱、鞋柜已经放不下了,可每当出门时,女士们还是会觉得缺少一件更合身的行头。所以,女人们都爱逛街、更热衷购物,认定下一刻,定会遇见让自己为之心动的宝贝。
一个人、一个家庭,如果只是不断地往里面添东西,而又不愿及时清理掉一些无用的东西。一段时间下来,再宽敞的家也会变得拥堵不堪。
所以,一个人通过整理家里的破烂儿,其实就是在整理内心的“破烂儿”。事实上,家里有多堵,其内心就会有多烦闷。
如果一个人下班后,坐在宽敞明亮、又整洁的房间里,其内心一定是舒畅而又欢快的:泡一杯茶,听会音乐,那感受一定不错。
而如果房间里被各种物品塞得满满当当,放眼望去没有一点让人感觉轻松的地方,想收拾又不知从何下手。只能任其继续凌乱下去,其心情也一定不会好到哪里去?
山下英子提出的断舍离其真正的含义是这样的:断,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不买、不收、不取;舍,就是舍弃堆放在家里没有用的东西;离,就是脱离对物品的执念,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创造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
也许有人会说,断舍离就是不断地扔掉那些没用、过时、一段时间用不上的物品,把空间还给主人,把家里变得更加宽敞、明亮。其实,这只是断舍离最基础的部分,它的内涵远不止这些。
03.断舍离:做物资的减法,精神的加法
一个人学会欣赏物品而不去占有,学习与他人分享而不独享,学会探索自我和生命的意义,而不惧旁人的眼光和言词。也许这才是领略“断舍离”精髓的开始。
山下英子提出的“断舍离”,其中的断,是指对物品的离断,也就是摆脱对物资的执念,调整心态,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整理。
很多时候,当一个人在物欲的世界里沉浮太久,心灵就会变得荒芜、杂乱无章。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大众,如果一味地贪恋财富的拥有,追求物资上的富足,必然会走向人生的另一个极端:物资上越来越富足,却无法掩饰精神世界的贫瘠。
有时候,人们买一样东西,并不是真的需要它、会去使用它。相反,而是通过渴望拥有或获得此物品,让心灵得到一种满足。
就像同事小莫周一上班,拎了一个限量版包包,大家都围过去,纷纷投上羡慕的目光。阿紫觉得自己条件并不比小莫差,为什么不能拥有一款同样的“宝贝”呢?
回到家的阿紫,就开始向老公发牢骚,诉说内心的郁闷。老公安慰阿紫,劝她不要和别人攀比,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
阿紫看着柜子里的几个包包,觉得没有一款能和小莫的包包相比。她暗暗下决心,等发了季度奖,就拿下它。老公无奈地摇摇头,把一张银行卡交给阿紫:你要是真喜欢,就去买了吧。
阿紫激动地亲吻了一下老公:谢谢。
后来,阿紫终于拥有了一款和同事一样的限量版包。可是,当得到梦寐以求的宝贝时,阿紫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乐。
有时候人真的很奇怪,没有得到包包的时候,阿紫觉得自己的人生一片灰暗。可当真正拥有时,却又觉得也就那么回事。况且,同事天天拎着那个包,阿紫再想显摆,也不会傻到也拎着同样的包去公司。
阿紫之所以这样做,想必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并不比小莫差,她要在精神上胜过同事。说到底,还是女人的虚荣心在作祟。
后来,阿紫读到了山下英子的《断舍离》,才真正明白:一个人只有精神上的富足,才能收获内心的丰盈。
其实,阿紫自买了那个包包一次也没有用过,每次看见它,阿紫就会为曾经愚蠢的虚荣心惭愧不已。
从那以后,阿紫开始做物资上的减法,她把家里的物品分成三类:正在使用的、偶尔用的和从来不用的。
留下正在使用的物品,对于从来不用的物品或捐献、或丢弃;对于那些偶尔才用的物品,经过精简以后,留下最需要的部分,其余的都清理掉。
做完物资上的减法后,阿紫感觉家里清爽了许多:曾经满满当当的衣橱空出了一大半,储藏室、书房也变得敞亮、明快。房间敞亮了,人的内心就不再拥堵,随之变得清澈、通透起来。
正如书中所言:“断舍离是在‘出’的思维的引导下,将物资、空间乃至自我内心精简化,让‘此时此地的我’焕发人生光彩的‘美学’。”
写在最后:
看着家里的变化,阿紫被老公夸赞一番。在宽敞、整洁的家里,阿紫第一次感觉摆脱对物资的占有,是一件多么让人开心的事情。
闲暇之余,阿紫没有了物欲的羁绊,心灵变得澄澈、清明。伴着轻柔的音乐,阿紫练起了久违的瑜伽。晚霞的余晖透过落地窗投在阿紫身上,她的身姿像一幅美丽的剪影,与音乐融为了一体。
书中是这样说的:放手一个无用之物,就腾出一点空间;处理一件多余之物,就减少一份负担;减少一次浪费,就恢复一分精气神。然后,翻开人生新篇章。
所谓断舍离其实也属于美学的范畴,它不仅是针对家里的物品,对那些不需要、不舒服的物品进行断舍离。更是对不合适的情感和被父母强加的价值观,通过实时分离和舍弃,让身心变得轻松起来,慢慢地就会有一些“奇迹”发生,人生也会因此发生巨大改变。
事实上,”断舍离“就是: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能理解其内涵,并能真正做到的人,必将成为人生最大的赢家。
也就是说:“清理废弃物”只是“断舍离”的敲门砖,当做到观念精神上的“断舍离”时,我们才能获得俯瞰式思维,即:具有高视点、宽视野、深洞察。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在、随心”,也才能步入“怡然自得”的境界。
这本书适合还未听过、听过但不太明白断舍离的读者阅读,也适合仅仅停留在物品整理的断舍离践行者,再次复习了解断舍离更深层次的意义,螺旋式上升地促进改变人生才是断舍离的终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