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关节碎裂翻修术后炎性假瘤的形成与思考
年龄和活动量是金属-聚乙烯或金属-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发生假体松动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普遍应用的陶瓷-陶瓷、陶瓷-聚乙烯假体,试图降低假体磨损率。陶瓷磨损界面虽然有效降低了假体磨损率,从而降低了无菌性松动的发生率,但陶瓷材料脆弱的弊端无法避免。
陶瓷假体一旦发生碎裂,残存的碎屑很难被完全清除。此时翻修选择陶对陶、陶对聚乙烯,还是金属对聚乙烯界面仍存在争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报道了一例陶瓷头碎裂使用金属对聚乙烯界面翻修的病例,术后短期内出现了多发炎性假瘤。
本案例的教训是:1、陶瓷碎裂后尽量优先选择陶瓷界面进行翻修;2、充分的灌洗、尽可能清除陶瓷碎屑;3、股骨柄的保留需要视情况而定;4、早期制动、限期手术很有必要。
本文稿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邢丹教授友情提供,为方便朋友们阅读学习,本公众号进行了节选编辑,向原作者谨致感谢!
邢丹 医学博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
研究方向:成人膝、髋关节矫形及人工关节置换。同时长期从事骨科循证转化工作及干细胞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现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专业委员会骨与软骨再生学组副主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骨坏死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骨关节病学组委员,《World Journal of Meta-analysis》杂志编委,《中华关节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以及多本SCI期刊审稿人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局级课题1项,同时参与多项国家及省市级科研课题和研究项目。参与翻译书籍一部,参与编撰书籍一部。获国家专利6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Spine》、《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文章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