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宫词:我就没见过这么喜欢cos古画的古装剧!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在一片吐槽声里来聊聊《大宋宫词》的服装。

先把服装以外的个人感受说一下,方便大家站队,剧情是重灾区,无论是节奏还是故事还是人设,很多人都已经吐过槽了,还有就是男女主角选得不贴且没CP感,人设还特别陈旧。

△ 《大宋宫词》豆瓣评分

有一说一,目前3.8的豆瓣评分是绝对偏低的,参考近期的《燕云台》4.7、《上阳赋》5.9、《大明风华》6.2、《清平乐》6.5、《鹤唳华亭》7.1,《大宋宫词》的分数在6分左右应该比较合理。

不过豆瓣分数总的来说不是一个高低评价,而是综合了许多观众心理感受后的一个评分。冲着剧名明显仿造21年前《大明宫词》这点(跟某些演员粉解释一下,不是说现在这个名字有错误,而是名字取得特意让人联想),如果无法排除有一定水平或延续感的作品,当年的观众就会给一个更低的打分,这大概就叫做“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 《大明宫词》豆瓣评分

简单概括这部剧的主要问题:

1,很努力地找了参考,但一步错步步错;

2,凡是剧组自创部分,就会犯低级错误;

3,宣传看不清优缺点,总在扬短避长。

首先这部剧从最早的海报到现在的片头,都很明显冲着“古画”元素去了,我也是第一次在古装剧里看到这么多直接cos古画的

比如第二集里有一幕从剧情到画面都cos《韩熙载夜宴图》,仿佛看到了什么B站或抖音上的热门视频。

△ 《大宋宫词》cos《韩熙载夜宴图》画面

甚至于有一幕为了符合《夜宴图》,演员甚至摆出了极其不自然的姿势:一人托举餐盘,一人肩扛琵琶。

△ 《大宋宫词》截屏

△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真的是这个长镜头摇到这两个演员的时候,才缓慢地把这个动作摆出来,我这病入膏肓的替人尴尬的毛病当场就不好了。不仅是过分刻意了,而且演员的动作也没有到位,托盘摇摇欲坠,琵琶笨重累赘。

还要加上前景里那个摆出舞蹈动作的演员,因为这也是这张画里很比较出名的,许多借鉴《夜宴图》而进行设计的舞蹈都会努力重新演绎这个动作。这个动作也是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实际上很难摆出灵动感的。

△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 汉唐乐府海报

为什么要絮絮叨叨评点这个镜头呢。因为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剧组的企图和功力,用了一个长镜头(部分有拼接痕迹)来调度,显然是很想把《韩熙载夜宴图》里的这种长卷给展示出来。并且在官博的宣传上也反复地提到了这个,甚至还做了一个特辑。

△ 《大宋宫词》官博截图

但实际上剧组不能说完成得不好,而是明显看出力有不逮的地方。这种努力还原古画却又表现出脱力的感觉,几乎贯穿了《大宋宫词》服装给我的主要感受

这种对古画的消化不良,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在很多地方看出端倪。比如剧中里的坐姿似乎就只有一种,就是模仿《夜宴图》的,或许可以称作“夜宴瘫”。

△ 《大宋宫词》截屏

△ 《大宋宫词》剧照

△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这个姿势不是有毛病,而是得先说服观众,这个“东倒西歪”的样子是出于闲适,而不是看得人感觉更疲累了。

我们之前吐槽过的《大宋宫词:从清宫京剧里穿越来一位“萧太后”》,其实本身也是对古画的消化不良产生的。李少红后来说会改掉这个造型,但实际上应该是没改,而正片里的其他造型更是让我怀疑归亚蕾的这个角色并不是萧太后,而是慈禧太后

△ 《大宋宫词》截屏

因为它不仅用了一早被吐槽的定妆照上参考的《同光十三绝》里梅巧玲的造型,最终播出里还看到隔壁的余紫云的影子。

△ 《同光十三绝》局部

但你说它一无是处吧,也不是,我脑子里可以搜刮出几幅古画是它的参考对象。但就是跟选用了清代戏装作为参考对象所犯的错误一样,剧组在从古画到实体化的转换过程中加入令人自己的理解,而这些理解偏偏全都是基于他们往常接触到的影视剧,导致最终的造型偏差越来越大

△ 《大宋宫词》截屏

△ 《明妃出塞图》局部

△ 《十二美人图》局部

凡是涉及到自己往上加的部分,《大宋宫词》就几乎无一例外地走偏。最明显的就是它给宋代的巾帽加帽正,这个问题之前在《所以,“帽正”该不该被留下?》里讲过了,这也几乎就是个稍有古装常识就会避开的雷区。不由得让人怀疑,剧组是多久没上网了?

如果说“画蛇添足”就是一种风格,努力做成一个体系也是可以试着说服一下观众的,但明显又做不到。同一场戏里,君臣戴着一样的幞头,但皇帝的比较短,大臣的比较长,这么明显的长短又是为了什么?完全看不懂啊。

△ 《大宋宫词》截屏

整部剧这个幞头脚,始终参差不齐,看得人晕乎乎,完全不知道是剧组藏了什么隐形设定,还是纯粹就是看心情剪长短。神秘设定可能还包括两头的装饰金属片,就算是剧组非得加上去,那为什么一会儿又一会儿消失呢?

目前这种宋式幞头做得比较舒服的还就是《清平乐》了,《鹤唳华亭》做得就宋不宋明不明的。(不过人家本来就是朝代大乱炖,我之前说这种剧“鸡贼”,剧粉还挺不开心的,那麻烦就不要宣传的时候拿宋代考据包装,一遇到质疑又说自己架空。)

来一组对比看看。

△ 《清平乐》海报

△ 《鹤唳华亭》剧照

△ 《大宋宫词》剧照

△ 宋真宗像

△ 《清平乐》剧照

△ 《大宋宫词》剧照

△ 《瑞应图》局部

但话说回来,《大宋宫词》的契丹部分做得其实比《燕云台》好多了,而且《宋》应该开拍在前,只是当时《宋》剧组契丹部分的物料放得不多。

△ 《大宋宫词》截屏

△ 巴林左旗辽墓

△ 《大宋宫词》截屏

△ 库伦辽墓壁画(摹本)

△ 《大宋宫词》截屏

△ 《大宋宫词》剧照

△ 《文姬归汉图》局部

以上基本都是在《燕云台:不敢剃“髡发”,怎敢称契丹!》《燕云台:契丹服饰真的就只爱“左衽”吗?》里提到过的。当然,资料本身找的对不对,还原程度高不高,得两说。

这里对比两部剧想说的是,至少《大宋宫词》找了相应的资料,并且有勇气做出来。而《燕云台》虽然在特辑里提到了做契丹的服饰会对现在观众的观影习惯形成较大的冲击,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做出足够的努力去平衡这个关系,至少我看到的只是在特辑里口头谈论的部分,真的到了剧里是真的没看到多少是落到了实处的。

△ 《<燕云台>美术造型纪录片》截屏

还有文物方面,《燕云台》里做了辽陈国公主墓里公主戴的那个冠,使用的角色是萧家女儿,《大宋宫词》则做了驸马那顶,使用角色是辽帝的弟弟,也就是陈国公主的父亲。

△ 《燕云台》宣传图,官博

△ 陈国公主鎏金银冠

△ 《大宋宫词》截屏

△ 公主驸马鎏金银冠

你俩凑凑多好呢!

除此之外,铁镜公主的角色做了辽代早期墓葬中出土的的雁衔绶带锦袍,这件衣服后来丝博进行了复制。这个墓的相关报告里提到是合葬墓,但是衣服“无法辨别男女服饰,因为当时的服装并无男女区别”。

△ 《大宋宫词》截屏

△ 雁衔绶带锦袍

但我也不知道《大宋宫词》的宣传到底在干什么,这些完全没有宣传,铁镜公主的这个衣服我甚至没找到全身镜头。

还有比较值得提一下的,也是刚才戴了驸马冠的角色在同一集里的造型,出自《东丹王出行图》,虽然画中人物年代上会更早一点,但原画的确是比较著名的(传为)契丹画作。

△ 《大宋宫词》截屏

△ 《东丹王出行图》 局部

不过剧组选取的这个角色,应该并不是画中的主咖“东丹王”,手里牵着马绳,应该是侍从之类的角色。剧组在选画、用画、看画、复原上总是不能做到周全,总要有个环节掉链子,这也是为什么我说整部剧给我非常严重的企图心有余但实操力不足。

而宋廷的部分,尤其是女装部分,就基本照着仕女画走了。虽然《清平乐》的服装就已经无法兼顾到女装了,有仕女画倾向,但还是会多给主要角色一件对襟开裾的外衣。

△ 《清平乐》剧照

但《大宋宫词》基本就是铁了心就是按照仕女画做。不得不说,做成仕女款的《宋》服装的确是很好看,加上用料比《清平乐》更轻薄,整体效果也更加飘逸动人。

△ 《清平乐》剧照

△ 《大宋宫词》截屏

△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 《四美图》

△ 《女孝经图》局部

撇开考据因素,观众对于这种仕女款应该还是会比较喜欢的,因为它本来就是带有一定理想色彩的描绘

如果这是剧组审美取向的结果,可以视作一种“勇敢”的尝试,但这如果是考据的结果,那就不得不怀疑剧组把仕女画当历史现实的认知是停留在几十年前吗?就在我已经要夸出口的时候,偏偏就这么手贱多翻看了几眼官博,发现人家就是认真地把这个当作了宋代服饰。

△ 《服饰 | 宋代服饰赏析》截图,大宋宫词官博

配的两张图不能说完全错误吧,至少也得是槽多无口、错漏百出吧!下面那张是越南妹子的画,进入我国互联网以后就一直被翻来覆去地当神供着,之前吐槽过了《所以,大家就宁可相信越南人画的“中国女性服饰史”?》。上面那张左边的示意图是在高春明(见《如何看待高春明:他带领很多人认识古代服饰,却也误导很多……》)的基础上网友又自己附会了一堆编辑,右边则是民间复原组早年学习日本服饰复原的成果(见《绝密!民间服饰复原组不会告诉你的速成秘笈》)

以上综合起来的最大问题不是“错”,而是“旧”!影视剧服装设计向来是怕旧不怕错,如果能迎合审美迎合潮流,哪怕是错的,也会有人帮你洗白。我之前吐槽古装剧用韩国采购的簪子妆造,造型师自己都这么明明白白地晒了韩国购物之旅了,饶是如此,在部分激进网友的眼里依然是正当的,反而指出这一切的我在他们眼里是个不折不扣的叛徒。这样的情形,其实一直在重复上演,只不过多年以前这股风气是照搬日本=大唐本唐。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是古装剧也会因为被积压而导致服化道“水土不服”。

这已经不是李少红团队第一次显示出落后于市场的审美了。还记得《郭培:当“高定”触电影视剧》吗?里面的服化道仿佛就是把十几年前的TVB翻新了一下搬到你面前。

△ 《长相守》海报、剧照、特辑截图

而且,这部剧原名也不叫长相守,IP原著叫《木槿花西月锦绣》,多次改名后也不过是为了和《大明宫词》里的那首《长相守》撞个满怀。

有一说一,《大宋宫词》的服装道比《长相守》还是高出了不少,至少新鲜了十几年,不会让人产生看的是什么古早剧的高清修复盘的疑虑。

《宋》采用的这种仕女款虽然非常好看,却不是人人都适合这种妆扮,看仕女图里的女性相貌,脸型饱满、五官纤细的就更适合它,但这两个条件在现在的女演员里都很难找。

很明显,演周渝民宋真宗角色的原配夫人的那个女演员,就是比较贴这种造型的长相,就很有杜鹃的那类长相。我百度了一下演员百科,以前是学跳舞的,所以形体也非常对味,这种造型就得端起来。

△ 《大宋宫词》剧照

△ 《大宋宫词》截屏

说这个就是为了带上女主角,刘涛明显很不适合这个造型。很多观众说出场的民女造型看起来最舒服,那是因为民女造型相对是跟着写实宋画做的比例大一点。刘涛的长相不能说没有少女感或者贤妻良母相,而是比较适合接地气的造型。(这样解释应该没有演员粉冲上来了吧)

△ 《大宋宫词》截屏

△ 《纺车图》局部

官博里还有后面的几个造型可以对比一下,至少这些不是我截屏的,算是精修过的了。

△ 《大宋宫词》剧照

对比一下另一个非主要角色的官博图,是不是这个姑娘更适合这种造型?而且这个造型也不适合把身体曲线给拗出来,也不适合垫额发修饰脸型,每次这种造型审美的一惯性到了主演就被打破了就令人很无奈。

△ 《大宋宫词》剧照

给刘涛加一件隔壁剧组用的对襟开裾外套就立马舒服了,因为整体就又“稳”下来了。(现在影视剧官博为什么流行这种造词造句吗?真的尬死我了!)

△ 《大宋宫词》剧照

选仕女款算是《大宋宫词》误打误撞下拿到的好牌,毕竟做不了考据,做出个特立独行的美学也行,毕竟也算是碰一下《大明宫词》了。但剧组的宣传就完全没搞明白自己的定位。且不说前面提到剧组自以为骄傲的反复拿来宣传的cos《夜宴图》,原画也太有名了吧,以至于稍微有点美术史常识的人都可以指出时代上的偏差。更要命的是,宣传还很喜欢拿刘涛的皇后造型和宋画对比。

最早这个物料是18年的,堪堪能用,但后来《清平乐》《大明风华》等剧已经在你之前播出了,2021年的观众已经是见过了各种场面的成熟观众了,不论是拼与古画的相似程度,还是拼制作工艺的贵重,《大宋宫词》都处于下风,就不能翻翻字典查一下啥叫“扬长避短”吗?

△ 《大宋宫词》海报

△ 《清平乐》海报

△ 《大明风华》海报

如果剧组自己都对自己作品在宣传上的长短处不怎么了解,那就不能指望旁人能帮上什么了。《大明宫词》是神作没错,甚至可以说中国古装剧市场上独一份的存在,但21年过去了,如果主创无法重复过去的辉煌,就该过去当作一次彩票中奖般的幸运,莫在流连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