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的潮起潮落
(朗读者:赵朋)
周末聚会去哪里?有人选择农家乐。问其原因,回答多是空气好、蔬菜新鲜、环境独特。从心里讲,农家乐对我是一个很纠结的地方,想去换换心情,又怕去了不尽人意。不过,就在我们的纠结中,农家乐也在悄悄地发生着蜕变。
写好文章标题这一刻,不禁想,人们对农家乐的喜欢,大多出于一种生活在别处的情怀,追求的是生活方式的改变。
现在工作压力大,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人们渴望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几口新鲜的空气,吃上两筷子亲自采摘的餐食,看看周围的猫追狗跳。
大多数农家乐开在离城市1到2小时车程的地方。都市的人们周末三三两两地相约到城郊,享受阳光、感受田园生活。累了在农家乐里坐下来,品尝原始烹调工艺制作出的饭菜,每一口饭菜里包含的除了放松还是放松。
我最喜欢的一家农家乐在杭州的梅家坞。十年前的梅家坞没现在这样火爆,从杭州城区出发沿宋城方向走,绕过一片茶山,就能看到一幢幢白墙青砖的农家别墅。如果不是周末,人没那么多。进门,不见得有人马上过来招呼你,先在院子里的茶桌前坐下,喊上两嗓子:“有人吗?”会有一位大嫂或大叔走出来,把你带到后厨,各色食材都在眼前,吃什么,随你点。如果你提出的做法不够地道,厨师还会纠正:“小青菜只要蒜泥,不要放肉丝,保持青菜原味。”说这些的时候,他只想着让你吃上正宗菜肴,半点没想小菜加了肉丝价格高,赚头大。梅家坞最好吃的几样菜,到现在还能说得出:蒜蓉青菜、梅菜扣肉、清蒸鲫鱼、西湖莼菜汤,配上一碗米饭,美美的一餐。
饭后,老板招呼你到茶桌前,泡上当年新茶,满脸得意地说:“这里是梅家坞呀,正宗出龙井茶的地方。”于是滔滔不绝地讲起龙井茶的故事,说到兴奋之处还会指着窗外茶园风光,吟诗道:“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一席茶,让你喝下满满风情。
然而,农家乐火爆了几年,新鲜感一过,热度就退下,慢慢问题就显示出来:管理混乱、漫天要价、卫生条件差、服务跟不上。有次朋友去了一个可以垂钓的农家乐,回来询问怎样,答“没钓过鱼的可以去体验下,钓过的就别去了。鱼和饭菜价比大饭店还贵,苍蝇蚊子到处飞”。
大多数农家乐没有专业厨师,家里哪个大妈大叔闲了,上来炒两下,为了强调口感,重油、重盐、重调料是肯定的。有次在农家乐点了一盘红烧肉,端上来一尝,简直就是在吃调料,花椒大料一大堆,难以下咽。价格就更别提了,老板深知到农家乐的人和到旅游景点的一样,回头客少,一锤子买卖,于是价格要得出奇高,宰一个是一个。客人自然“不傻”,上一次当,下次再换别处挨宰。
还有啊,去农家乐的人都抱着吃绿色农家菜的心态,如果吃到的都是菜市场买来的货色,和“绿色”没半毛钱关系,这就更失去了到农家乐的意义。
不过,事情总在轮回中改善。这两年,特色精品农家乐应运而生。有的功夫下到菜品上,有的下在住宿体验上,各有各的门道。
沿九溪逆水而上,不远处,有一个不大的院子,门口种着两棵桂花树,这就是一家叫醉庐的农家乐。主人姓陈,是个画家,空闲喜欢做菜,经常有朋友过来吃,一来二去就开了这家店。他家每天只做四桌,想来得提前预约,冒然闯入,恕不接待。客人到,不需点菜,陈先生自会安排,有什么吃什么。这里的每道菜都是他亲自采买烹饪,讲究一个时令,用他的话说,“不时不食”。早春菜花黄的时候去他家,运气好,还会吃到招牌菜“菜花塘鲤”。陈先生说,这个时节的塘鲤最肥,最鲜嫩,过季不做。
这两年,像醉庐这样有品质、有特点的农家乐逐渐兴起,重新吸引客人到来,进而备受追捧。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强化个性,追求精品。农家乐的起起落落,印合着中国企业发展之路。想想看,从本质上讲,陈先生经营农家乐和马化腾经营腾讯没啥区别,都在于坚持产品品质,讲求顾客体验至上。
上一篇:体面地活着
佳丽陪你一起看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