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查”漫谈
对一个当了妈妈的女性来说,永恒的话题总是自己的孩子。我也不例外:小儿马谦,名字是爱人起的,小侄子初听时以为“是不是表示你们家有成千(谦)上万匹马?”他觉得可以叫“马三斤”,因为出生时体重三斤一两。爱人解释“谦”一指“谦谦君子”,另外,《易经》八八六十四卦中,唯有“谦卦”是“六爻皆吉”。其实,在怀马谦的时候,我倒是拟过一个名字:马原,意为马儿来到了草原,自由自在。也是希望他能保持本原,不忘初心。
确实,保持本原、不忘初心可以算是我的人生追求。所以,作为校教学常规督查组的一员,我总在想:学校设立“教学常规督查组”的“初心”是什么呢?
何谓“督查”?我以为,“督”有监督、督促之意,“查”即“检查”。“监督”一词似乎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其实,换个角度想一想:当一些贪腐官员落马,“老虎”被打、“苍蝇”被拍,大家肯定会拍手称快。而这不正是党和人民对权力的监督所发挥的作用吗?我想,总不会有人说:我做我的官,你来监督我干啥?
“检查”,总让我想起“体检”一词。曾看过一篇报导,说富人的人均寿命总体上要高于穷人,原因之一是他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比较关注。姑且不去讨论报导本身,但定期体检总不是坏事。没问题,自然安心;有问题,也利于及早发现。我想,学校设立教学常规督查组的“初心”也应该在此吧:关注自身发展,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当然也有人认为没有必要设立督查组,“太上,下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百姓皆谓我自然”。这也是我所追求的“本原”。并且,要说不希望设立督查组,心愿最迫切的当属我们督查员本身。毕竟,我们不像督导室专司督查,而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参与督查,会更累。这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两难处境:发现问题时,如实记录,被记录之人心中总会不高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虎还有打旽时呢!;不记录,又对不起自身所负职责。成了“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的小女子,左右不是。
其实,督查我们的何止是督查组呢?我有一个初中同学,她的孩子在实小上学,跟我聊天时说:“每天放学时接孩子,等的时候家长在一起聊聊天,也挺有意思的。看,这个班的队排得整整齐齐,这个班还唱歌、背古诗,那个班小孩打打闹闹,队不成队,老师就像没看到一样。有一个班的班主任是男的,教数学,高高的、帅帅的,小孩子们都喜欢他,有时放学了还抱着他腿不肯回家。听说他下课都不去办公室,就跟学生一起跳绳、踢毽子、玩游戏。”由此我也警醒: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家长们都看在眼里啊!所谓“有口皆碑”,当别人谈起你、谈起一所学校,会用什么样的口吻呢?所以也存着一份“位卑未敢忘忧校”的心思,希望通过自查而避免“被查”。
如前所说“人非圣贤”,督查组成员在督查过程中也难免出现差错。有时会自己发现,主动更正;有时经过提醒、说明,也会把情况解释清楚;最尴尬的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忽然想起来看过的小说里一个情节:棉花丰收,棉农却被商人所坑:压低价格不说,还任意降低棉花等级,明明是优等棉却被评为次等。可怜棉花无口,不能跳出来自证。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则不同:原告起诉被告,被告不服,大可提起反诉;对簿公堂,“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即使判决下来了,也可以不服而提起上诉,或发回重审,或二审。还是不服,申请再审。其实这也避免不了冤假错案:当“亡者归来”,或“真凶再现”,真的“铁证如山”,终于发现尚在狱中或者甚至已服死刑之人竟是清白之身,这时会启动国家赔偿,为含冤者恢复名誉。
可是,从来没有哪一桩案子,是靠指着法官的鼻子大骂而得以改判的。
年近不惑的我,其实还是有很多“惑”的。纠结于法理与人情、理想与现实,实在大伤智商与情啇。与爱人交谈:“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对,你一定要跟我说啊!”他说:“你做的对!”我还是不放心:“很多时候,我都显得很二啊!”他说:“二得正义!”我不由想笑:这人是不是和我一样二啊?
爱人说起了工厂里的品质管理:当出现违规操作时,第一次,可以说你“不知道(规则)”,第二次,可以说“不小心”,第三次,不管你有什么理由,都看作你是“故意的”。相应的,第一次“提醒”,第二次“警告”,第三次,对不起,要“割肉(损坏经济利益)”了。而品质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人人都是质检员”,不需要专设“品管”。
再说到学校的“督查”,很想模仿一句,说: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督查组会消失不见,“百姓皆谓我自然”!
叶方方: 宿迁市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教师。首届“魅力宿迁”杯《妈妈的一天》文学、摄影大赛文学组二等奖获得者。
责任编辑:书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