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药”普罗帕酮稍不注意可致命!这5种情况别再用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用药需谨慎!

普罗帕酮是一种高效的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长、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可用于治疗早搏、房颤、阵发性室上速、室速等多种心律失常,而且用法很简单:

静脉输注:普罗帕酮70 mg+5%葡萄糖液稀释,10分钟内缓慢注射,必要时10-20分钟重复1次,总量不超过210 mg;
口服:普罗帕酮100-200 mg/次,一日3-4次。
因此普罗帕酮是国内应用最广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但实际上,不恰当使用普罗帕酮,也会招来花式麻烦!让我们来看一个病例。
77岁男性患者,反复心慌发作1周,心电图示心房扑动,心室率140次/分,予以普罗帕酮70 mg加入20 ml 5%葡萄糖中缓慢静推,并予依诺肝素抗凝。
该患者用了普罗帕酮并未如预期好转,反而出现神志淡漠,为啥?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有哪些可能?

一、房扑伴快心室率

用了普罗帕酮之后心率不降反升,从原先的2:1下传直接变成1:1,心率瞬间翻倍,造成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表现为血压下降、脑灌注不足,从而出现神志改变。
房扑本质上是一种大折返,虽然心房激动速度很快,但是由于房室结的“惰性”-频率递减性传导,导致大部分心房激动不能下传,而普罗帕酮能够延缓房内传导,减慢房扑频率,随着房率减慢,反而使有更多的房性激动通过房室结下传至心室,引起1:1房室传导。
因此指南建议房扑在应用普罗帕酮之前,应合用β受体阻断剂或钙离子拮抗剂阻滞房室结,避免1:1下传。

二、转复后窦性停搏

房扑幸运地转复了,但是心电监护去未出现规律的窦性心律,而是“示波直线”,患者软瘫在治疗床上。
一些老年患者,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窦房结功能障碍,在房扑发作时由于快速的房性激动对窦房结又有一定的超速抑制,导致在房扑终止后窦房结恢复时间过长,表现为转复后的长时间窦停。
因此在应用普罗帕酮转复前需仔细询问既往有无心动过缓,对于有明确心动过缓病史,应尽量避免应用普罗帕酮。

三、急性脑梗死

患者心律转为窦性心律,心率也恰好不快不慢,但是不巧的是半侧肢体活动不利了。
实际房扑与房颤一样,都容易合并左心耳血栓形成,而左心耳血栓脱落最易发生在转复后1-2天。一般而言若患者持续房扑>48小时,且未经过规律抗凝治疗,不建议转复,而是首选心室率控制。

四、低血压

患者房扑终止后血压却一直偏低,导致脑灌注不足出现神志改变。
再次追问病史,原来患者既往有心功能不全,基础血压也并不高,而普罗帕酮具有一定的负性肌力作用,会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减少搏出量,同时还有轻微的降压作用。
因此,指南建议普罗帕酮不适用于结构性心脏病,尤其是心衰患者。

五、药物过量

患者既往就口服较大剂量的普罗帕酮,而此次就诊时首次普罗帕酮静推未转复,间隔数分钟又静推了2次,容易导致普罗帕酮过量,药物过量可表现为嗜睡、心动过缓、室内传导阻滞等,也可以出现神志改变。
除了上述这五种常见的花式“作死法”以外,在临床中应用普罗帕酮还需注意以下这两种情况:
1)洋地黄中毒:如果长期口服地高辛,尤其是一些高龄、体重小、肾功能不全及存在基础心脏病的患者,普罗帕酮可以增加血清地高辛浓度,并呈剂量依赖性,容易导致洋地黄中毒,出现心律失常和胃肠道反应。
2)出血:使用普罗帕酮的许多患者可能会应用华法林来抗凝,但是普罗帕酮与华法林合用时可增加华法林血药浓度和凝血酶原时间,所以在联用华法林和普罗帕酮时要严密监测INR指标。
普罗帕酮是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药物,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突出,但是治疗中不合理用药容易出现不良反应,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个体化调整用量,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做到“用好药,办好事,避免作死”!
本文首发: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本文作者:人间世

责任编辑:Vanjay 孙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