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县疍家》丨疍家的渊源考(三)

作者简介

何海荣,笔名孤棹摇风,海歌,号梦荷斋主人。1974年生,广西藤县人。现任晨鸡国学社社长、藤县濛江诗社副社长、藤县浔江诗社副社长,烟雨楼诗社副社长。《浔风》副总编。曾任《藤县历代诗词选》编校、《浔江集韵》一、二辑总策划。作品散见于网络及各地报刊书章,有诗词集《心茗集》一卷。编著有地方风物志《安城风韵》、方言志《土音雅字》各一卷。2018年以来获国内诗词大赛奖项数十次,被评为2019年度广西文联“千村万户惠民工程”文艺户。

图为停泊在濛江大桥北边的疍家艇

疍家的渊源考

何海荣

三、清代的藤县疍家
至清代,疍民在西江流域的人口越来越多,声势渐大。清闵叙《粤述》载:“今浔、梧有蜑户。”;又嘉庆《广西通志》卷九十二:“藤县,濒河者曰渔蜑,操盘猎鱼为生。”
疍民由于在历代典书上多被称为蛮蜑。在视蛮夷为禽兽的传统思想下,疍民难免不受官府的歧视和欺凌,除不但不能读书考试,不准陆居外,而且穿着上也有一定的限制。从同治十一年《苍梧县志》卷之六风俗志·厢里有猺蜑的附录,可见蜑人在当时是等同于“猺人”的蛮夷,并不视之为汉人。
受到台风天气或洪水等自然因素影响,或因居住的住家艇需要维修、方便疍民上岸工作等原因,有的疍民开始在岸边滩涂上搭棚居住,这些以竹木为支柱,芒苇、竹编为围墙,屋盖的小屋,称之为“茅寮”、“篷寮”,书面上亦称为水栏、水棚。
  
关于“茅寮”,见清乾隆年间张其禄诗《夏日有怀梧江旧游》其一:“蜑户生涯半业渔,绿杨阴里结茅居。盘堆藿叶银丝鲙,正是鲥鱼出水初。”
疍家人在聚居的情况下后,出于民间信奉土地爷的传统风俗以及有利于团结疍民办事的原因,往往在江岸也建有社公,这些社公有与岸边村民一起祭祀的,如濛江圩的大巷社(水浸社)、有仅是疍家人祭祀的,如太平圩的蛋家社(《藤县濛江磢底朱氏族谱》载:始祖荣命公………入屯江上太平,在大楼置业买田地共肆拾捌担种,由蛋家社冲口对面直到镇江庙对面至陈滩并无插花)。
也许是出于满洲人入主中原后,亟待消除汉人长久以来就存在的“华夷之辨”论,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世宗颂下圣旨,革除疍民不登岸居住的旧俗,削除疍民低戝的户籍,将疍民列入普通户。用解放“卑贱之流”的蜑人为手段,表示出对各族的一视同仁,以打破种族成见。(见《清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八十一,雍正七年己西五月壬申载:“谕广东督抚闻:粤东地方,四民之外,另有一种名为蜑户,即猺蛮之类。以船为家,以捕鱼为业。通省河路俱有蜑船,生齿繁多,不可数计。粤民视蜑户为卑贱之流,不容登岸居住。蜑户亦不敢与平民抗衡,畏威隠忍,跼蹐舟中,终身不获安居之乐,深可悯恻。蜑户本属良民,无可轻贱摈弃之处,且彼输纳鱼课,与齐民一体,安得因地方积习,强为区别,而使之飘荡靡宁乎?着该督抚等转饬有司,通行晓谕,凡无力之蜑户,听其在船自便,不必强令登岸。如有力能建造房屋及搭棚栖身者,准其在于近水村庄居住,与齐民一同编列甲户,以便稽查。势豪土棍,不得借端欺凌驱逐。并令有司劝谕蜑户开垦荒地,播种力田,共为务本之人,以副朕一视同仁之至意。 ”)。
然而疍民身份是提高了,可鱼税还不能少。《广西通志》卷二十二田赋载:“梧州府征收蛋户鱼课,归入起运银二十八两七钱八分五厘零。”,因为鱼税重,谋生技能单一,受生活所迫,处于社会底层的部分疍民,有从事水盗活动的情况。官府认为大多数的水盗案件是疍民所为。将这些疍民称之为“蛋家贼”,见嘉庆《广西通志》卷一百十三载:“梧州一府,居两广之中,扼三江之要。……猺獞蜑贼往往沿河截劫”。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谢舱《南征日记》:“初十日,阴,北风,微晓发,巳过藤县,晚次大蒙江。黄昏小雨。中夜,贼船四五荡桨而至,人声嘈杂,惊起,窃听闻一人作广东语云:“一未赴任小官,行李萧然,谅无财帛,劫之无可分,不如且已。”又数人笑和云:“不是牛牯,是水蟹。”俄复荡桨而去。(贼船名平开艇,今无有矣)
清同治后,藤县形成了三个主要的疍家聚居点。藤县南部主要聚居在北流河口,藤县北部主要聚居在蒙江口及太平墟。
到清末,县城、濛江和太平三地还成立了专门的街道管理疍家。据民国初期的资料(上承清宣统年间)记载,其中县城设有河边街,辖有船户7甲,66户457人。濛江墟设有水街辖有船5甲,50户398人,太平墟设有外德胜街,辖有船户66甲,62户476人。
这个时期的疍家特征及其风俗在诗人的笔下有所反映,如:
清同治九年(1870年),苏时学《蜑儿》诗:“泛泛水中鸥,生涯逐浪浮。蜑儿才六岁,已解学操舟。”。
清光绪年间,何耀庚《藤江四时风景竹枝词》,其五:“稻花天气卖三黧,水浸鸭滩石壁低,觅得蛋婆来作脍,不妨棹入小湖西。”;其十“剑江水落正初冬,士女纷纷看石龙。两岸蛋家呼不住,声声都是叫阿侬。”

待续!

本公众号往期作品选读

《藤县疍家》丨疍家的渊源考(二)

《藤县疍家》丨疍家的渊源考(一)

黎华旭丨春游都峤山小辑

安城风韵丨浔梧郁区矿务处-历史上设立在濛江级别最高的单位

安城风韵丨濛江黄石堠

发现濛江的美-濛江影画集(三)

发现濛江的美-濛江影画集(二)

发现濛江的美-濛江影画集(一)

莫如信丨我在濛江的教师生涯

《安城风韵》增订启示

铭记一段岁月,追寻几许乡情。《安城风韵》,一本值得收藏的经典书刊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西江水月

微信号:xjsy200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