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华章:“另类”课堂的背后

宋 鸽

“最牛美术教师”、“疯狂教师”、“麻辣教师”……在网上搜索邹华章的名字,出现的便是这一系列夺人眼球的称号。央视、北京电视台、武汉教育电视台,甚至连美国发行量最大的华文媒体《美国侨报》对他的课堂都进行了报道。

邹华章确实有点“疯狂”。他的课堂无边界,在沙坑边、操场上、走廊里,甚至是他的家里。他的美术课无禁忌,坐、站、卧、趴,跳到桌子上也无妨。

光影构图、报纸浆雕、造型创意、沙画、牙膏画、椅子吊灯……邹华章的课堂创意天马行空,让很多同行赞叹。

任职于湖北省武汉市第五十九中的邹华章出生在教师世家。选择教师职业,邹华章也是“阴差阳错”。毕业于湖北工业学院工业造型美术专业的邹华章感叹,“刚开始从事教学工作很吃力,感觉自己空有一身本事,但学生似乎对教材上的东西不感兴趣”。也正是基于这个契机,让邹华章开始了对美术教材的研究。他发现,美术教材中有一些不适合学生的内容,邹华章决定做一些尝试。

最早尝试的是一节木雕模型课。教材中给出了图纸,要求学生利用木板制作一个房屋,但邹华章觉得这样没意思,他带学生走出校门,到街上看各种房屋。结果这节课太“惊艳”了,各种大小的房子,不同色彩、不同造型,有个学生竟然造出来一个“集中营”。

学生的兴趣被激活了,邹华章“乘机”打包教授各种造型和绘画知识,甚至开始了各种“跨界”,科学、语文、英语……对“跨界”一词,邹华章并不“感冒”,他认为,所有学科都是相通的,无所谓“跨界”。

就这样,逐渐地,邹华章的课堂变化越来越多,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好,学生对他的喜爱简直到了“狂热”的地步。

很多人评价邹华章“疯狂”,比如有一节课,是邹华章与学生一起分享蒸熟了的面团雕塑。对此,邹华章并不买账,“这哪里算疯狂,这只是把教材中的泥塑课变换了材料而已。”

他也不喜欢别人用“好玩”来简单地评价自己的课,“我的课不只是好玩,它是有灵魂的。美术课不只是画画,它是一个载体,承载着培养学生人格、审美素养,甚至创新能力的重任。”

有人觉得邹华章的课创意多、有噱头,其实,邹华章为此也担心过。“如果你只看到我课堂疯闹的表象,那就大错特错了。一个教师的课堂创新与改革,首先要建立在深厚的学科基础和研究之上。”邹华章说,“好教师就像一坛好酒,5年陈酿、10年陈酿……这种酝酿其实就是一种刻苦进修。”说到进修,邹华章认为自己在两个方面很刻苦,一是语言能力,二是教师基本功。

曾经的邹华章上台就紧张得说不出话,而如今的他坦言,任何场合基本都能hold住了。然而人们只看到他台上的精彩,却不知道他背后的付出。在2014年“武汉市十大魅力教师”评选中,邹华章作为榜样教师进行课堂示范,“绝活”一出手,欢呼一片。他的课,满是俏皮话,课堂上几分钟就爆发出一片笑声。尽管此时的邹华章已经对课堂把控得游刃有余了,但是他依然做足了准备,为此,他买来周立波的光碟一遍一遍地看,学习他说话的技巧。课前他和孩子们一起到废品站拉了一大三轮车的泡沫……

对自己的要求,邹华章丝毫没有放松过,“一个老师靠什么'镇’学生——让他们折服的绝活是最适合不过的”。

(来源:中国教师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