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六十二:不耻下问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yǔ),他谦虚谨慎,聪敏勤恳,善学好问,学识渊博,在卫国有很高的声望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像孔圉这样聪明的人,也犯了一次糊涂,改变了当时很多卫国人对他的看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孔圉不耻下问)

原来,孔圉很器重太叔疾,一直想把自己的爱女孔姞(jí)嫁给他。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冬天,太叔疾逃到宋国,娶了宋国公子子朝的女儿为妻,她的妹妹随嫁。后来,子朝因故逃出宋国。孔圉得知这个消息后,就趁机劝太叔疾休了子朝的女儿,然后把自己的女儿孔姞(jí)嫁给了他这下,孔圉的一大心愿终于实现了,这似乎是一个花好月圆的美丽结局

可是,孔圉做梦都没想到的是,自己的新女婿太叔疾特别喜欢前妻的妹妹,休妻后,一直对她念念不忘,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太叔疾尽管娶了孔圉之女为妻,但是暗中派人去宋国,把他前妻的妹妹悄悄接来,安置在“犁”这个地方,还为她修了一所富丽堂皇的宫殿,就好像他的第二个妻子。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雪堆里埋不住死孩”,这件事被孔圉听说了,他特别生气,准备派兵攻打太叔疾,为女儿讨公道。孔子得知消息,就来劝说孔圉勿动干戈。孔圉还是怒气难消,就去找太叔疾,强行把女儿要了回来。太叔疾担心孔圉会攻打自己,就再次逃往宋国。

过了没多久,孔圉又将女儿孔姞嫁给了太叔疾的弟弟遗。

其实,孔圉作为一个臣子,想要攻打国君就是以下犯上,还随意将自己的女儿嫁来嫁去,这都是不符合当是礼的行为。为此,卫国很多人就改变了对他一贯的看法

金无足赤,瑕不掩瑜。尽管孔圉在嫁女这件事上做得有些糊涂,但是他一生勤学好问的精神还是值得学习的当孔圉去世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人学习和发扬他勤奋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特意赐给他一个“文”的谥号。因此,后人尊称孔圉为“孔文子”。

孔子有个得意门生名叫端木赐,字子贡,也是卫国人,听说孔圉嫁女的事情后,认为孔圉不应得到那么高的评价,对他死后被授予“文”这一谥号大为不解。于是子贡带着这个疑惑,去请教孔子:“先生,孔圉凭什么被赐给'文’的谥号呢?”

(子贡向孔子请教)

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明而又勤奋好学,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成他为'文’。”

子贡听了,这才信服地点点头。

成语“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都不及自己的人请教。耻:意动用法,以……为耻。下: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

(不耻下问图)

请注意:成语“不耻下问”必须用于向学识或地位都不及自己的人,比如长辈请教晚辈,老师请教学生,领导请教下属,专家请教群众等。不能用于向老师、家长、长辈、领导、同学等请教。尤其要注意:某个同学学习成绩再差,也不能算作“学识或地位都不及自己的人”,因此,向这个同学请教,也不能用“不耻下问”。

错误用法:

1.在学校上课要认真听讲,有疑难要不耻下问,老师一定会耐心解答。

辨析:“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不能用于向老师、家长、长辈、领导、同学等请教。

2.王丽同学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辨析:“不耻下问”不能用于向老师、家长、长辈、领导、同学等请教。

3.他是教练眼中一个遵规守纪的队员,是山东大学老师眼中一个不耻下问的学生。

辨析:“不耻下问”不能用于向老师、家长、长辈、领导、同学等请教。

4.我在这个问题上请教了很多人,都得不到解决,于是不耻下问,向叶叔叔请教。

辨析:“不耻下问”不能用于向老师、家长、长辈、领导、同学等请教。

5.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向周围的同学请教。

辨析:“不耻下问”不能用于向老师、家长、长辈、领导、同学等请教。

正确用法:

1.孔子是个圣人,但他入太庙还“每事问”,向主持祭祀的人询问进入太庙的礼仪。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终于使他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孔子不耻下问)

2.胡适贵为上海中国公学校长,有很高的社会地位,闻名遐迩,但当他遇到不明白的知识时,敢于放下架子,虚心向餐馆老板求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值得我们学习。

3.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初,如果一些“专家”“院士”放下架子,不耻下问,认真向武汉一线医务工作者询问新冠肺炎病人的发病特点和传染情况,及时作出“人可传人”的结论,就不至于闹到今天举国防控的地步了。

(0)

相关推荐

  • 日记,没你想象的那么难

    那天张浩天妈妈来学校帮他拿语文<基础训练>,跟我聊了一会儿,说到写日记的事.她说:"每次布置日记作业,浩天都愁眉苦脸,连声哀叹:'唉呀,妈妈呀,今天有日记啊'!" 我知 ...

  • 孟子的老师到底是谁

    孟子的老师叫孔伋,是孔子的孙子. 孔伋,字子思,生于公元前483年(东周敬王三十七年),卒于公元前402年(周威烈王二十四 年),终年八十二岁.与孔子.孟子.颜子.曾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因此旧时以子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六十六:分道扬镳

    北魏名臣李彪,字道固,顿丘卫国(今河南清丰县)人.孝文帝初年,李彪做中书教学博士,后来又官至御史中尉.度支尚书等,是朝廷重臣.他为官清正廉洁,一身浩然正气,刚直不阿,政绩斐然,很受孝文帝赏识. 李彪做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六十五:气冲斗牛

    西晋名臣张华,字茂先,是范阳郡方城县(今河北固安)人,西汉开国功臣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 (张华画像) 张华自幼颖悟绝伦,豁达大度:勤学不辍,学识渊博:工于诗赋,辞藻华丽.在曹魏时,他曾担任太常博士.中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六十四:卷土重来

    唐代杰出诗人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比如<泊秦淮><赤壁><过华清宫绝句>等,都是脍炙人口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六十:信口雌黄

    清朝学者赵翼曾经写过四首谈论诗歌创作的七言绝句,其中第三首是这样的: <论诗>(其三) 只眼须凭自主张, 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 都是随人说短长. 诗人赵翼一针见血地指出:评论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五十二:妙笔生花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曾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后人称李白为"诗仙". (李白画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四十二:外强中干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夷吾因为和父亲晋献公闹了误会,就逃出晋国,辗转逃到了秦国,得到了秦国国君秦穆公的收留.夷吾向秦穆公许诺,等将来自己回国当上国君,就把晋国的五座城镇割让给秦国,以报答秦穆公的救命之恩.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三十二:困兽犹斗

    荀林父是春秋中期晋国的名将,忠心耿耿,英勇善战,在晋文公建立霸业期间,就已崭露头角.晋文公去世后,荀林父又相继为襄.灵.成.景四位国君效力,被晋景公任命为中军元帅,执掌国政. (荀林父画像) 那时,晋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十二:博士买驴

    <颜氏家训>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国学经典著作,其作者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南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十二:出奇制胜

    战国时期,燕昭王野心勃勃,一心要吞并相邻的齐国,他派英勇善战的大将军乐毅领兵攻打齐国.乐毅所向披靡,短短五年时间,就攻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最后,仅剩一座孤城即墨没有攻下了. 燕军把即墨城团团围住,即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