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绅、贾岛、柳宗元诗共五首
目 录
李绅:悯农(其一、其二)
贾岛:题李凝幽居、寻隐者不遇
柳宗元:江雪
悯农(其一)
[ 唐 ]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春天播下种子,然后除草、浇水、施肥、灭虫,精心呵护,
如果这一年没有天灾,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粮食。
四海之内的土地都被开垦、耕种,但是仍然有农夫饿死。
为什么?苛政不亚于天灾。
《悯农》又称《古风二首》,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李绅,字公垂,汉族,亳b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
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粟:泛指谷类。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犹:仍然。
悯农(其二)
[ 唐 ]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日正午的时候锄草效率最高,烈日暴晒,汗水滴落。
你们知不知道,
我们食用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付出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题李凝幽居
[ 唐 ]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朋友的居所没有左邻右舍,也很少有人来往,
所以一条小路都快要被野草长满了,园子里也看不见烟火气。
鸟儿在池边的树上栖宿,借着月光我轻轻地敲响他家的柴门。
他没有在家,我只好往回走。过了一座小石桥,突然发现原野那迷人的景色,云朵在飘移,就像移动的山石。
我这是暂时回去,请相信我一定还会再来,定不负你的邀约。
少:不多。池边:一作“池中”。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云气。幽期:时间非常漫长。不负言:指不食言,履行诺言,不失信的意思。
寻隐者不遇
[ 唐 ]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隐者”,就是隐藏起来的高人。首先他得是高人,有知识有才华,有能力当官,但是不想当官,不想被政府找到,所以就藏了起来。
如果你没有真才实学,就是一个老农民,就是一个砍柴的,你在田里种地,你在山里砍柴,那是你的岗位和本职工作,就无所谓藏不藏的了,也没人会千里迢迢来寻你。
在此诗中“隐者”是指童子的老师。
隐者的家在一片松林里,松树下有一个小孩儿。
诗人问小孩儿:“你知不知道隐者去哪里了?”
小孩儿说:“我的老师采药去了。”
诗人又问:“去哪里采药了?怎么才能找到他?”
小孩儿回答:“就在这座大山中,但是我不知道具体的位置。”
因为采药是逐药而走,并没有固定的药田。
本诗有三句答语,本应对应三个问句,但诗人对询问内容却只字未提,仅从三句答语中表现出二人对话的生动情景,这是本诗的高妙之处。
贾岛,字阆(láng)仙,自号碣石山人,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人称“诗奴”。
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孟郊人称“诗囚”。
早年出家为僧。贾岛早年家境贫寒,曾居房山石峪口石村,遗有贾岛庵。19岁云游,识孟郊等朋友。贾岛30岁前累举不中第,后为生计所迫出家为僧,号无本。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第。
唐文宗时任长江县(今四川遂宁市大英县)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
因僧侣经历,造成他喜写荒凉、枯寂之境的特点,被视为唐代苦吟诗人的典型。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才子传》称“所交悉尘外之士”。
其以五言律诗见长,多凄苦情味,诗精于雕琢,重词句锤炼,刻意求工,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江雪
[ 唐 ]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漫天飞雪,天寒地冻,所有的山岭,已经没有鸟儿敢飞;所有的道路,也寻不到人的踪迹。
只看到江里有一叶小舟,舟上有一位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那儿钓鱼。
老翁是在钓鱼还是在钓寂寞?他不冷吗?
他钓得上来鱼吗?是不是他钓不上来鱼就吃不上东西了?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柳宗元,字子厚,汉族,唐朝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