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往事:台儿庄战役(一)

1937年7月7日,中日之间全面战争爆发,中国被迫走上了旷日持久的全民族抗战道路。
7月29日,北平沦陷。
7月30日,天津沦陷。
11月8日,太原沦陷。
11月20日,上海沦陷。
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寇开始在国府首都屠城。
12月24日,杭州沦陷。
12月26日,济南沦陷。
第二年1月10日,青岛沦陷。
2月3日,烟台沦陷。
……

日本帝国主义法西斯恶魔的下一个目标将是连接华北和华东的徐州,攻取徐州后,华中重镇武汉必将受到严重威胁。而武汉,是战时南京沦陷后在国民政府迁往陪都重庆时的过渡首都,中国的战时指挥中枢和这座本就被称为“九省通渠”的城市以及交通枢纽徐州一起成为了1938年中日战争的交点。

首先打响的是“徐州会战”,这场大会战是以惨烈的“滕县保卫战”拉开序幕的,滕县(今山东省滕州市,位于山东南部,徐州的正北方向)不是轻易拱手让给日寇的。在藤县,中日双方均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城内的巷战打得极为惨烈悲壮,虽然战后藤县失陷,但也为这之后的战役增加了准备时间并消耗了日寇的有生力量。

1938年3月19日,日寇第十师团矶谷廉介部在攻占了藤县后马不停蹄的直扑徐州的东门户——台儿庄,试图一举攻下台儿庄然后跨过京杭运河直取重镇徐州。自大的矶谷廉介认为小小的台儿庄根本用不了几波进攻就会被他轻而易举的拿下,然后就可以让徐州处在兵临城下、腹背受敌之势。所以,如果台儿庄被日寇轻易攻破,就会对徐州造成极大危机,第五战区抗战形势也会急转直下。

徐州,“陇海线”与“津浦线”这两条当时我国铁路大动脉的交点,也是华北与华中的重要交通枢纽,还是第五战区的司令部的所在地,战时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

台儿庄,始建于秦汉时期,发展于唐宋时期,繁荣于明清时期,被大清朝乾隆皇帝赐名“天下第一庄”,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的交界处。当时庄内共一千多户人家,面积两平方公里,东西长约一千二百米,南北宽窄不一,靠东部最宽处约一千余米,靠西部最窄处约八百余米,共十余条街道,有六座庄门、九座瞭望碉堡,城内有碉堡七十五座。台儿庄内的房屋大多是用巨石垒砌而成,基本上是筑石为城,对我军来讲是天然的防御阵地。

3月20日,日寇第十师团四万余兵力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开始向我台儿庄阵地方向挪动。守卫台儿庄的中国军队是国军第五战区第二集团军孙连仲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之前就制定了作战方案,固守台儿庄至运河一线,首先诱敌深入,其次断其后路,最后重重包围的策略。

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具体安排是第五战区的第二集团军第二十七师和第三十师布防于台儿庄以西至徐州以东的运河一线,第三十一师主力部队固守台儿庄,汤恩伯的第二十军团布防于台儿庄以北的洪山至向城的从北至南一线,并让开“津浦线”(天津至南京的铁路干线)以便诱敌南下,待日寇主力抵达台儿庄时汤部南下从背后和侧面实施夹击反包围,目的就是为了在台儿庄彻底给敌军第十师团以毁灭性打击。

(李宗仁将军)


李宗仁的作战方案核心就在于孙连仲能否守住台儿庄,以及汤恩伯部能否及时包抄。此前参加过“太原会战”的孙连仲部在国军中以擅长做工事、善于防守著称,而汤恩伯部则是老蒋手下装备精良弹药充足素养较高的嫡系中央军。

战前,孙连仲将军下令其麾下的第三十一师第九十一旅第一八四团池峰城部镇守在台儿庄内、第一八二团镇守台儿庄北门、第一八三团镇守台儿庄西门以及第一八一团镇守台儿庄南门。汤恩伯则下令其麾下的第二十军团让开“津浦线”,藏匿于沿线的山区中,等候命令伺机配合正面作战对敌寇进行侧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