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不要去追逐估值过高的标的。

今晚实在没功夫写预定的内容了,今天飞了两个城市,只吃了一顿饭。又困又累,这篇付费的内容写不完了。我就瞎扯一篇免费的吧!付费的正式内容,总而言之一句话:不要去追估值过高的标的!我在觉悟社里说,通常下注一倍就跑,只有一个除外。所以,2021年的第一个标的,那天到一倍的时候我就毫不眷恋的跑了… 当然了,觉悟社里给的2021年的第一个标的的估值并不高。只不过现阶段你已挣了百八十万可以先落袋为安。因为山雨欲来风满楼,巴菲特咬牙把形势一片大好的特斯拉套现了,也是未雨绸缪。

房子讲地段,企业讲赛道。茅台是特例。比亚迪如此牛逼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它占据了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的赛道。而这个赛道的核心决定力量并不源于经济层面,更与比亚迪自己无关。它源自于什么呢?源自于这个十四亿人的社会在进行全面的社会基础结构升级这个现实状况。以及中国的能源结构的先天性问题!中国煤多油少,油气进口不仅是外汇消耗,更是把命脉至于别人的威胁之下。电能可以用火力提供,反正不缺煤。当国家层面推动一个产业的时候,肯定有经济之外的安全考虑。在一个全面工业化的社会中,有两个核心的资源:粮食和能源!这两个核心资源在最底层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任何一个出了问题都危及生死——不是某群人的生死,而是整个社会的生死存亡。

你或许会说,我可以买呀!上次深圳刮台风的时候,到处停电停水。外卖的送餐费涨到了1000元,依然没人愿意送。那些没有囤积食物的人,突然发现无比便捷的现代化社会瞬间被打回到惨不忍睹的境地。还好台风没有呆太久!

俗话说的好:乱世金银,盛世古董。这是一种朴素的价值评估方式。在混乱的时代中,大家都朝不保夕,这个时候只有金银是硬通货。至少在万急时刻可以换点吃的续命。人命都保不住了,谁还在乎古董!古董本身没有实用价值,它的珍贵源于稀缺,这种稀缺并不仅仅是它本身,更是能有效凸显人与人的等级差异的标记符号的稀缺。不管发展到什么时候,人类社会都需要一些东西来凸显人与人的层级差异。衣食住行从来都首当其冲。古代的一切规制,不管是住房的大小,门前的装饰,用的颜色和材料,都依照礼制有明确的规定。这种所谓的礼,本质上就是把等级差异神圣化和合理化的说辞。古代只有官员才能穿丝绸衣服,商人再有钱也不能。知识分子可以戴方巾,而贩夫走卒绝对不允许。上桌吃饭的时候,家族中最有地位的长辈必须坐正对着大堂的正席。这些衣食住行的细节无时无刻不在凸显人与人的层次差异。

现代社会这一切就变了吗?幼稚!虽然口头上喊人人平等。这能平等得了么?虽然现在以品牌的方式呈现,不再对材料、颜色和样式做明确的等级规定,但是,那些品牌中存在的鄙视链不是依然在凸显人与人的层次差异么?人类社会日新月异,各种变化的相互联动越发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读过《A335:必须与焦虑长期共存!》的人体会将会更深刻。然而,有些永恒不变的东西源于生命体结构的基本属性和原点悖论。它衍生出来的所有问题都在不同时空规模上呈现同样的特征。

如果你的自由不是依赖于自己可控的支撑体系,那就依赖于彼此交换编织起来的支撑体系。如果既不属于前者,也不属于后者。你当下享受的所有自主和自由都是一种脆弱的虚幻!你可以自欺欺人的进行狂欢,但狂欢之后必然会一地鸡毛。甘蔗不会两头甜,有的先甜后苦,有的先苦后甜。有的人为什么能够从头甜到尾?那是因为它的那根甘蔗比你的甘蔗长得多,它的祖上已经把苦的那部分咬掉了。所以,它能上来就直接甜。你的祖上连甘蔗都没种,根本谈不上什么苦和甜。你在挥汗如雨的开始种甘蔗的时候,肯定羡慕人家直接咬着甜甜的甘蔗享受现成的。人类社会之所以强调传承,就是因为这种连接久远过去和遥远未来的价值,能够让现在的苦变得有意义。否则,任何人都会追逐眼下的自我满足,追求短暂的虚幻美好。其结果就是:不管长远还是眼前都会越来越糟糕!

我今天在西湖国宾馆的院子里遇到两拨人,一拨广东人,有男有女,年纪都在50-60岁左右,他们是纯粹来旅游的。他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开工厂,天天都在车间和仓库里转悠,要出去也是要账和谈业务。现在退休了,儿子不愿意接手,就把厂子卖了。有点钱,带着全家出来走走看看,把年轻时没看的地方都看看。我扫了他们一眼,问到:你儿子怎么没来?还没等那位大叔说话,他太太就用既不标准的国语说:他年纪轻轻的不去挣钱,和我们一样游手好闲,那他以后怎么办?他的儿子又怎么办呢!老头望着他太太,在一旁不停的点头。

我走到一号楼旁边,那里是太祖爷起草宪法时住的地方。有一对退休高干在那里凭吊。旁边还跟着一个看起来四十来岁的女人,从长相看起来应该是他们的女儿。那对退休的高干从1号楼里走出来,都拿着拐杖,还相互搀扶着。他们站在那块铭刻着太祖爷当年看雪景位置的石头旁。让他们的女儿给他们拍照。我感到好奇就驻足看着这一幕。突然老人举起拐杖向我挥了挥。我不解其意,缓慢的走到他们的跟前。他对我说:小同志,有劳您给我们拍个全家福!我在调整取景角度的时候多了一句嘴:拍全家福,您外孙没一起出来?结果旁边的老太太突然激动了。她说的很快,情绪也很激动,我没听清她说的是什么。但是她是对着她女儿说的,从表情看,还在指责她旁边的老爷子。只是她女儿好像整个人都蔫了。

我事后猜想,他们应该没有外孙,甚至都没有女婿。在给他们拍照之前,我看到他们从1号楼里出来的时候,感觉挺温馨的画面。这不是许多人羡慕的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的场景吗?然而,当我离开时再次转头去看他们一家三口的时候,突然看到了夕阳下的他们,步履蹒跚所呈现的不再是温馨,反而显得那么的苍老和无助,就如同院子里那些掉光了枝叶的枯树,孤零零的卷缩着,寒风吹过,越发的显得凄凉…

我非常庆幸我没能听到他们情绪激动时说的方言,否则,我就需要言不由衷的说一些有悖于我价值观的安慰性的话语。我一直坚信,真正的力量源于传承。一个家族是否兴盛,不看他的房子和金玉,而看他院子里是否种有古树——那种盘根错节遮天蔽日的持续繁荣是多少代持续接力才能培育出来的结果。我不知道这两位高干退休前居于何职,能从太祖爷住的1号楼走出来绝非等闲之辈。然而,等这两位拄着拐杖的老人驾鹤西去之后,他们平生所编织和垒积的一切也必然会烟消云散,人走茶凉吧!无比应景的是,远处的另一个楼里传出的钢琴声,弹奏的正是《卡斯特梅的雨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