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万俟咏,800多年前,该才子若非睡不着写了首咏雨词《长相思·一声声》,怕没什么人会记得他

《增广贤文》中有句老话,叫: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话用在咱们诗词圈,很多时候也是成立的。

千年文坛里,有多少文人写了半辈子,却硬是没红,也考不中进士,最后心灰意冷随手写的一首小诗,却一诗成名了。比如唐代大诗人高蟾,明明很有才,却怎么考都考不中。一气之下,他爬到考场的墙壁上写了首诗来诉苦,结果被考官一眼看中,最后被举荐为官。此事在唐代,也成为了一代佳话。

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也是这样一件类似的趣事,不同的是此事发生在南宋。此人名叫万俟咏,前两个字“万俟”是他的姓氏,这是一个复姓,他是南宋初年的词人。说起来,此人也确实是很有才华的,他善写诗和赋。

但不知为何,他硬是考不中进士。一次次地失败后,他给自己找了个偶像:同样曾多次落榜的柳永。他学柳永写词,专门写一些关于爱情的作品;也学柳永流连于各大教坊。可惜,学了许久后他也没能成名。只能说,咱们柳三变的“白衣卿相”之路,确实是无法模仿的。

最后,万俟咏心灰意冷了。他自觉这是老天爷不给饭吃了,于是更加伤怀,便离开京都,游四方去了。这时候的他,是彻底放弃成名之念了。这天,他夜宿一家旅舍。本来他就寒酸,条件挺简陋,偏偏夜雨滴滴答答下个不停,吵得他更睡不着。于是,气不过的他便写了这样一首咏雨词:

《长相思》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说实话,如果800多年前的这个雨夜,万俟咏不是写了这样一首词,那现在怕是没什么人能记得他。这首作品让他一词成名,词本身也成为了南宋众多文人模仿的对象。其中就包括了著名词人蒋捷,他受到万俟咏的启发,写出了千古名作《虞美人·听雨》。

这就是咱们说的“无心插柳柳成荫”。万俟咏在这首词里,已经基本放弃了对柳永的模仿,不再是肉麻的情词了。这首作品通篇无一生僻字,全部都是出自词人的真实感受,也正是因为这样它才能打动人心。

全词最大的特点是:明明是写雨,却通篇没用一个雨字。词的上阕,先从声音入手,一出手就令人眼前一亮。一连两个叠字让它读来朗朗上口,同时也把时间的跨度加了进来。窗外的芭蕉被夜雨打着,屋里的油灯闪烁点点,在词人眼里都似有情。

词的下阕重点在抒情。雨声让他睡不着,心头的种种恨意难消,于是词人说了一句:不道愁人不喜听!这看似是在抱怨雨“不懂事”,让他平添了伤怀,实际上是在诉说这些年的愁苦。最后一句是全词最妙的部分,“空阶滴到明”把时间的跨度拉长,也将愁苦渲染到了极致。

纵观这样一首作品,看起来其实挺简单的,但却暗含了词人对文字高超的运用能力、对意境的超强渲染能力,以及对结构的规划能力。这三点,都是一个厉害的词人所具备的。这也让笔者不禁想问:宋代的科考是有多难,这样的人都硬是考不上!

万俟咏这首词对后世的影响在于,“空阶滴到明”一句后来成了一个经典的诗词意象,被反复使用和模仿。大家可以看一下《全宋词》里,有多少类似的句子,就能明白它的价值了。这首词写成后,万俟咏自然就有了名气,而后被召为试补官,虽职位不高,但也算是摆脱了贫寒。大家觉得这词写得如何?欢迎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