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22-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是环境对认知结构的重塑和同化。它认为所有东西都是被我们的语言建构出来的。如果把我们生活中的事物比作橡皮泥,语言就是一双灵巧的手,它具有给事物赋予形状的魔力。换句话说,我们传统的观点认为,一个东西是什么,是有所谓真相的。真相就是这个东西,我们只能去观察它。而建构主义认为,没有真相,这个东西本来具有无限可能,直到它被起了一个名字。命名不只是在观察,也是在创造。我们把一个东西叫做什么名字的过程,其实就是从无限的可能性中,抓去了一种,创造出了一种所谓的真相,我们一直在无形当中使用语言这双手,把事物捏成了我们要的模样。
因为很多问题直接解决是解决不了的。只要我们把它叫做问题,它就会一直存在。就除非换一个名字,才会有不一样的可能性。而只要我们换了一个名字,它就会有不一样的可能性。
心理学家瓦茨拉维克写过一本书,叫做《改变:问题形成与解决的原则》,当年轰动了美国。他提出:有很多我们以为用来解决问题的努力,其实是徒劳;徒劳都算是好的,更坏的可能是反效果,因为它事实上维持了问题。问题是如何被我们维持的这部分内容我们在第八课中还会讲到。重点是,他提到怎样地真正解决问题呢?其中一种方法,就是给问题换一个名字。名字变了,我们看待一个问题的角度会变,对它的态度就会改变。态度变了,原来那些维持问题的努力就不会继续下去,问题也可以自然得到解决。
建构主义,给事物建构不同的名字,我们会看到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本身或许并不是问题,真正让它变成问题的恰恰是我们给它起的跟「问题」有关的名字,也许我们可以试着拿掉这个名字,用我们语言的手为它捏造出不同的形状,从而用更积极的方式,去应用它,用它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重新审视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通过建构,赋予一些事物全新的意义。这是一个不断挑战传统认识并且进行思维重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事物都具有无限可能性,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通过语言通过思维,去释放这些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