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三岛美,可知三岛“妈”是谁?
唐山国际旅游岛由菩提岛、月岛、祥云岛及北侧陆域组成,总面积125.64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85.81平方公里,岛屿面积39.83平方公里。菩提岛上有2600多棵北方罕见的菩提树,自然植被覆盖率达到98%以上,佛教文化浓郁,是养生禅修的理想去处;月岛蓝天碧海、灿烂夜景所呈现的旖旎风光,令人流连忘返,乐不思归;祥云岛沙细水清、坡缓浪低,曾落实国家领导人亲自见证的《乌拉圭足球协议》,举办过第二届中拉沙滩足球锦标赛。世人皆知三岛美,可知孤悬于浩瀚大海之中的神秘三岛是怎样形成的呢?
驻足菩提岛,隔海远远地就能看到大清河口。当地人也都习惯叫老河口,几百年前,这里曾经是滦河的主要入海处。滦河,古称濡水,是华北地区的第2条大河,也是中国14大河流之一,全长877公里,流域面积44750平方公里。滦河曾经是一条放荡不羁的河流,多次改弦易辙,在乐亭境内就有多条故道。滦河发源于承德丰宁县西北小梁山大古道沟,流经内蒙古高原及河北省燕山山区,进入乐亭县其干流曾分为东滦河,今二滦河,和西滦河,今老滦河底,西滦河的下游就是大清河,是滦河最初在乐亭县选择的一条入海口。
关于滦河源头,历史上众说纷纭。最早的记述是北魏的《水经注》:濡水“出御夷镇东南,其水二源,双引夹山。”胡三省《资治通鉴注》、陈祖缓《职方图考》及顾祖禹《方舆纪要》等有滦河“出炭山东北”之说,《金史》、《元史》载“滦河金莲川中”,《潮朝通志》、《畿辅通志》、《畿辅安澜志》及《河北通志稿·水道篇》称滦河源“自独石外东北130里牧场界内之巴颜屯图古尔山,左坳名达连图大巴汗,右坳名会伯勒图大巴汗,各有两泉涌出,四泉奔流,伏而复见,名都尔本诺尔”,不一而足,而近年来一些内部资料又依据1978年版十万分之一航测地图更为滦河源头出丰宁和赤城交界山东猴顶山北麓等等。1983年,丰宁县地名办主任赵介民对滦河源头进行实地考察,后写出《滦河正源考》断定:“滦河正源在丰宁县骆驼乡孤石村东南部海拔2206米的小梁山南坡大古道沟。东西相距300米有两口大泉,似一对孪生姊妹。离泉二里之遥,既可听到哗哗水声。”
有诗赞颂滦河:“头摆口外汲清泉,尾蓬渤海洗盐滩。”不由地,我们把目光转向唐山三岛,因为那里有滦河入海的地方……西滦河从上游挟裹着大量的泥沙,一路呼啸着奔腾入海,但由于大海的潮汐阻挡作用河水的流速便减缓下来,挟裹在水流中的泥沙开始慢慢沉积下来。久而久之,这些泥沙在入海口前的一个水流和大海潮流相抵挡的地方越积越多,经海洋推动作用,逐渐塑造而成了一座沙质的蚀余岛。随着岁月的推移,大海潮起潮落,一年又一年不停地冲涮着沙岛。海浪往高处涌时,被挟裹的泥沙也自然带到了高处,而海浪从高处退下来的时候,泥沙却留在了高处。天长日久,小岛的周边逐渐隆起——也就形成了今天菩提岛四周隆起、中间低凹的地表形态,状似石臼,人们便叫它石臼坨。
与菩提岛一样,形成祥云岛(原名打网岗岛)的历史原因有二。第一,滦河是一条强流量多沙性河流,年平均流量每秒148立米,悬移质输沙量2670万吨。泥沙随着洪流在河口快速入海沉淀,海浪潮汐又将泥沙冲回河口。祥云岛就处于大清河出海口,原来是拦门沙岛,唐代时还是可以居住上千人的大岛。后来滦河改道,祥云岛的主要沙源被断,逐渐缩小。由于海流与波浪因素的共同作用,对滦河入海泥沙重新进行横向搬运和分选沉积,从而形成了从东往西以中细砂粒级为主体的与岸线近于平行的打网岗、月坨、石臼坨等滨岸沙坝。打网岗的沙滩就靠东部滦河口泥沙不断被海流运送过来,实现了动态平衡。
说到坨,其实这完全是乐亭人的一个习惯称呼,当地百姓都把高出地面的沙丘、土岗称为“坨”。当然,如今的石臼坨因“坨”字寓意狭小,与面积广博的海岛名实不符,遂取原为佛教圣地,岛上遍生著提树之内涵,易名为菩提岛。菩提岛四周被海水包围,而岛上掘地盈尺,则是淡水,饮之不成不涩,这又让人费尽了思索。其实,菩提岛状若石臼,下雨的时候雨水不能外流,而海岛因是沙岛,沙的性质能滤水又能涵水,滤下去的是原来沙土中的盐碱,涵养下来的是淡水。日久经年,岛上土质就由原来海水浸泡过的重盐碱变成轻度盐碱,又变成适宜植物生长的沙质草甸土,岛上就自然可以生长繁茂的植物,而在这人迹罕至的海岛上,植物却达229种,你说神秘不神秘!!知道三岛“妈”是谁吧?这个冬天,趁着人少,我们去“承包”三岛可好??
【作者】王成,走遍56民族及吃遍56民族总策划,媒体撰稿人,乐途旅游网超级灵感旅行家。工农商学兵貌似占全,能朝九晚五,也有诗和远方。惟愿我们在行走中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本文图片和文字所有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署名,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其他需求请与作者联系。(微信:1861263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