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前必吃”清单之河豚,听美食大师蔡澜怎么说?
“人生做的事,没有比吃的次数更多。刷牙洗脸,一天最多两次,吃总要三餐。性爱和吃一比,更是少得可怜。除非你对食物一点兴趣也没有,爱吃的人就算有五十年懂得欣赏。早上两个菜,中午五个,晚上十个。十七道乘三百六十五,再乘五十,是个天文数字。”《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蔡澜先生数尽天下美食,写成“死前必吃”清单。有情有味,看得人口水直流!“鱼的种类无数,但是一生人非试不可的是河豚。当今有人研究出养殖没有毒的河豚,怕死可以由此入手。吃呀吃呀,你就会追求剧毒的。那种甜美,是不能以文字形容,非自己尝试不可,曾经有个出名的日本歌舞剧名演员吃河豚毒死,但死时是带着微笑的。”蔡澜先生还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吃了河豚,才知道做人还是值得的。”
一直以来,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的河豚鱼以品质佳、味道美、个头大、营养成分高蜚声中外,被誉为中国河豚王,深受广大食客喜爱。曹妃甸有句老话——品河豚美味,结生死之交。大意是指河豚鱼虽然味道极美,但体内含有剧毒,能陪你吃河豚的人,都是无惧生死的知心密友。现在的曹妃甸,则流传这样的说法——如果你爱一个人,就陪他去河豚小镇吧,吃最美的河豚,品最棒的海鲜!
古时候,如果想要毒死一个人就给他吃“河豚脍”,也就是刺身。沈宏非的《食相报告》里,他就说了这么一则故事。在江苏靖江的一家河豚餐馆,有位最有经验的厨师也曾失手。一日处理完河豚后,他照例对自己做了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吃过饭,用小拇指剔牙,竟然当场暴毙,原来是一粒河豚鱼子藏在了指甲缝里。在河豚消费量占日本60%的大阪,河豚还有一个昵称叫“北枕”。这个词来源于日本释迦的故事,也就是说人死后要将尸体头朝北脚朝南放置。足以证明河豚在“中毒致死”界的地位!可为何还有那么多美食家前仆后继,简直视死如归地成为“中毒派”河豚粉?也许,正是因为入口的那一点酥麻,那一点提心吊胆,还有那一点置生死于度外的“慷慨就义”,使吃河豚这件事演变成一种仪式,带来感官和灵魂的双重刺激,升华了河豚的美味。
各地对河豚的不同叫法,江浙叫“巴鱼、艇鮁鱼或乌狼”,广东有“乖鱼,鸡泡、鸡抱、铁炮”之说,而在潮汕,人们把河豚称为“鲑鱼”。而在曹妃甸,民间称河豚为蜡头鱼,这种说法也可以追溯到清康熙二年。《永平府志·物产》载:“'蜡头’:类河豚,味甚美,肝血有大毒,去之方可食。”因为卵巢和肝脏有剧毒,稍有不慎将会中毒身亡,所以自古就有“拼死吃河豚”的说法。过去为了防中毒,吃河豚前都要先由厨师当众尝过。即使这样,一家人也不能同时食用河豚,为确保不断了全族香火,小男孩是不被允许吃河豚的。而且,传统上,烹制河豚的锅不能用金属盖子,必须用木盖,并且要打伞防尘,除此之外还要祭灶王爷(其实然并卵)。更有甚者,还要准备“黄汤”(粪汤的最上面一层)备用,以供急需。这种种的传说和仪式,简直就是为拼死吃河豚这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士扼腕装逼范不断加料,像深夜看恐怖片,不断加码,最后的刺激也更强。
其实,对于河豚只要食之得法,不仅会毫发无损,还会享受到飘飘欲仙的曼妙滋味。而经过科学鉴定,曹妃甸的河豚鱼体内几乎不含任何毒素,大家绝对可以放心享用。河豚中体型最大、食用最广泛的当属红鳍东方豚,又叫虎河豚,是十里海河豚小镇的一号主角。喝一碗河豚汤汁等于做十次面膜,而从养生的角度讲,河豚更是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怎样?心动了吗?
蔡澜先生说尽了吃河豚的美妙:吃河豚是需要学习的,从小学水平到大学教授,需要经历无数次的向死而生。第一次吃河豚刺身,入口的第一反应是:肉好硬。第二个反应: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吃。第三个反应:传说都是骗人的。在唐山曹妃甸吃河豚时,厨师告诫我们要慢慢嚼。果然,细嚼之下,慢慢有鲜甜出来了。也许是因着种种传说的加魅,虽然还没有体会到河豚为什么是天下最好吃的鱼,却总还是忍不住要一次次去试,不知不觉便上了瘾。最好吃的当然是刺身了,流行的打火锅也不错,就算第一次吃,也能吃出甜味和清香来。更神奇的是,它是唯一冷却后还全无半点腥味的鱼。或者煮过的汤,放入白饭滚一滚,煲出的粥清甜无比,吃得再饱都能连吞三碗。然后摸着圆滚滚的肚子打着饱嗝,飘飘然穿越时光,与千年前那个拼死也要吃河豚的大吃货苏东坡老先生成为知己。反正人生本来就是吃一顿少一顿,所以我的吃货宣言就是:死也要死在吃河豚的时候。
【作者】王成,走遍56民族及吃遍56民族总策划,媒体撰稿人,乐途旅游网超级灵感旅行家。工农商学兵貌似占全,能朝九晚五,也有诗和远方。惟愿我们在行走中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本文图片和文字所有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署名,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其他需求请与作者联系。(微信:1861263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