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玉器:钩沉夏史的新视角
二里头文化玉器是认识夏时期玉器的基础。夏王朝的诞生开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同时也引导中华古老的玉文化在历经4000多年的发展后,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
玉器类型与时代特征
目前,考古发现的二里头文化玉器约有120多件,出自16处遗址,以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玉器最多,有90多件,其中在二里头遗址的25座墓葬中出土了约60件玉器;另外还有数件绿松石片镶嵌的器物,如绿松石龙形器、绿松石铜牌饰、绿松石圆形铜器,以及数以千计的绿松石片。
二里头文化玉器的器类分别是:牙璋、戈、戚、钺、铲、刀、柄形器、铃舌、璧、琮、笄首、圆箍形器、璜、环、玦、坠饰、月牙形饰、板、管、杯、锛、凿、镞、纺轮,以及各种饰件,包括尖状饰、方柱形器、钻孔玉饰、蚕形饰等。其中,最为醒目的是出现了一批新颖器形,如牙璋、玉戈、带扉牙玉戚与多边刃玉戚、带扉牙大玉刀、窄长条形玉钺、有领玉璧、柄形器,以及铃舌、月牙形饰等。这些玉器的流行,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二里头文化玉器的时代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其一,延用以往的一些玉器器类。如玉琮、玉璧、玉环、玉璜、长条形玉钺、扁平长方形玉钺、玉锛、玉凿、圆箍形器、鹰笄首等。这些玉器的文化传统,有的属良渚文化,有的属陶寺文化,有的属石家河文化晚期(也称“后石家河文化”)。
其二,在前一阶段出现的玉器玉类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新颖的玉器器类,发展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二里头文化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扉牙发达的牙璋、玉戈与月牙形饰、带扉牙玉戚、大孔带扉牙圆弧形刃玉戚、带扉牙大玉刀、玉杯、有领玉璧、形制规范的柄形器、玉铃舌、绿松石片镶嵌组合器物等。这些玉器的前身,以陶寺文化的玉器为主,也有石家河文化晚期的玉器。可以说,具有二里头文化时代特征的玉器群的形成,主要在陶寺文化玉器和石家河文化晚期玉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其三,新型的大型玉器,以象征武器的仪仗用具为主。如扉牙发达的牙璋、玉戚、玉戈、带扉牙大玉刀等,均出自墓葬,都是仪仗用具。大型仪仗类玉器的出现,是二里头文化玉器最基本的时代特征。这些仪仗类玉器大都是从二里头文化三期开始出现的,所以也可以认为,仪仗类玉器是二里头文化三、四期玉器的最主要特征。
其四,玉器制作的掏膛工艺出现。如郑州大师姑玉杯所表现出来的掏膛工艺,尚不见于二里头文化之前的玉器上。
其五,产生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玉器纹饰。如细而凸的减地细阳纹线条,极为规整的凹凸弦纹,以纤细三条线为单元的线条纹及其组成的网格纹,密集的凹凸细线纹,人面纹饰中眼睛纹逐渐向“臣”字形演变,云雷纹,以及扉棱齿牙装饰的兴起。这些具有时代特征的玉器纹饰,主要体现在牙璋、玉戚、带扉牙大玉刀、玉柄形器上,也大都是在二里头文化第三期开始出现的。
除纤细三条线为单元的线条纹及其组成的网格纹之外,大都是石家河文化晚期玉器纹饰的进一步发展。由此表明了两个重要现象。一是石家河文化晚期的玉器制作工艺,是二里头文化玉器制作工艺的主要源头。二是纤细三条线为单元的线条纹及其组成的网格纹,是二里头文化玉器纹饰最显著的特征。依据这一特征,可以判定出自二里头文化以外的其他考古学文化和单位或传世玉器的时代与考古学文化属性。
其六,二里头文化玉器的组合,以玉柄形器搭配其他各种仪仗类玉器为基本特点。这种玉器组合主要体现在二里头文化的墓葬中。
以上这些特点,是中原地区在公元前1750年至公元前1530年之间玉器的基本特点,而且反映的主要是二里头文化三、四期,即公元前1610年至公元前1530年之间玉器的基本特点。
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二里头文化玉器以在二里头遗址墓葬中出土的最具代表性。这些墓葬虽然有较多的随葬品,但规模不大,墓主的社会地位并不是很高,出土的玉器以仪仗类玉器为主要特色,也表明了这些墓主的身份,大都是普通贵族,如高等级侍从一类,而不是高等级的贵族。
据此现象,我们认为,二里头文化高等级的玉器,即“王”使用的王室玉器,或许还没有发现,或许已发现于二里头文化之后的其他文化遗存中而尚未被识别出来。由此可以推想,现在所认识的二里头文化玉器,仅仅是那时期大批高档玉器的冰山一角!而未来二里头文化王室玉器的发现,将会极大充实我们对二里头文化玉器特点的认识。
夏王朝的建立、夏文化的发展,开创了玉器制造工艺的新天地,玉器的文化内涵也更为深邃,从而使夏时期达到了中国玉器的一个时代高峰。这些玉器造型别致,制作精工,使用方式特殊,含义丰富,形制与文化内涵厚重,是当时社会上层贵族使用的一种特殊用品,是探索夏史的重要素材。但是,目前考古发现的夏时期玉器,以及对发现的这些玉器的认识,尤其是对这些玉器使用功能的认识仍有待提升。
我们认为,二里头文化三、四期的玉器,可能是商汤作夏社时期的玉器。目前发现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二里头文化三、四期玉器,个别的是夏王朝时期玉器的延用,而大部分玉器如扉牙发达的牙璋、玉戈、带扉牙大玉刀、玉戚等,则是夏社时期的仪仗用品。
牙璋、玉戈、玉戚是夏时期创作发明的三种形制特殊的玉兵器。如目前在二里头文化一期之前的新砦期发现的牙璋、玉戚,形制简单,缺少扉牙装饰或只有极简略的扉牙,都是实用的兵器。这种形体较大玉兵器的产生,是随夏王朝创立对玉器形制的需求而兴起的,是一个崭新时代降临的标志。这三种玉器在二里头文化三、四期已经作为象征武器的仪仗使用了。其中,牙璋伴随着夏王朝的覆灭、夏部族的扩散而流传四方,并伴随着二里头夏社被铲除而在中原地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却在成都平原的三星堆文化中得以复兴。玉戈、玉戚则在二里头文化之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二里头文化三、四期的牙璋、玉戈、玉戚,以及大玉刀、玉钺、绿松石铜牌饰等,甚至宫殿、宫城等,都是在夏王朝旧都上呈现的一种文化复兴现象。
综上,目前发现的二里头玉器仅仅是夏时期、夏王朝、夏王朝旧都玉器的冰山一角,也是中华玉文化发展过程中第一座时代高峰的冰山一角。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朱乃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