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名寺(1)——文殊院
文殊院位于成都市北门,是四川著名的佛教寺院。
文殊院是清代川西“四大丛林”之一,前身是唐代的妙圆塔院,宋时改称信相寺,后毁于兵焚。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重建,改称文殊院。康熙帝御笔“空林”二字,钦赐“敕赐空林”御印一方。康熙帝墨迹至今仍存院内。
文殊院的正门很古朴,并没有那种大型寺庙的豪华气派。却另显一种厚重和庄严。成都几十年来变化很大,也许只有文殊院的大门一如往昔。中老年人在这里可以依稀寻回幼年的记忆。
文殊院建筑面积11600平方米。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庄严肃穆,古朴宽敞,为典型的清代建筑。两旁配以禅、观、客、斋、戒和念佛堂、职事房,形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
殿堂之间,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疏密得体,大小相同,寺中有园,园中有院,院中有景,环境极是清静幽雅。素有「寺殿接通衢,禅房远尘嚣」之说。
整个寺庙的建筑风格具有传统的中国风。我们在回廊、走道、庙宇间穿行,会发现所有建筑全部相连,但又似乎独立,很有韵味。
文殊院的大雄宝殿古意盎然,规模不算太大。但是对于信仰者、皈依者来说,虽一席之地在心中也是无限宽阔,其实若以古建筑的特点来看,也算是个大型殿堂了。
文殊院文物荟萃,宝物众多。大多都深藏在这些庄严的庙宇群之中。
其中最著名的有:钟楼里悬挂的一口4500多公斤的铜铸大钟。青铜铸造的观音大士像和护法神韦驮像。以及一尊列为“空林八观之一”的缅甸玉佛。另外院内还有大小300余尊佛像,无论是石刻、铜铁铸造,还是木雕泥塑,均具有文化艺术价值。
不过出于对于佛教文化的尊重,并没有拍摄照片。只有这个精致的大木鱼我是从小看到大的,非常亲切。还是留了张影像做纪念。
文殊院的藏经楼是比较高大宏伟的。藏经楼也相当于是一个寺庙的宝库,一个寺庙的博物馆。
在藏经楼,收藏了各种佛经上万册,其中珍品有康熙皇帝御赐的《药师》、《金刚经》等。
当然最著名的是康熙皇帝1702年御赐文殊院的「空林」墨迹,以及康熙临宋代书法家米芾的《海月》条幅。
另外还珍藏着宋代墨龙、明清时期破山、丈雪的书法,碧眼、竹禅的绘画以及书法家何绍基、郑板桥、张大千、丰子恺等人的书画作品。
只是藏经楼只对僧侣和居士开放,我们一般人是无缘参观了,只能留下些遗憾。
文殊院的后院是一片青翠的园林,很适合修身养性。烧香拜佛之后一般都会在这里喝喝茶、聊聊天、散散步。
园林中还有个塔,叫做金刚经宝塔。
金刚经宝塔是清光绪八年(一八八二年),杨光坼用绳头小楷抄写《金刚经》,全部经文组成一座宝塔,远看是图,近看是经。很有特色的一个宝塔。
其实很多人都喜欢逛寺庙的后园林,这里能让人静下心来,暂时离开城市的喧嚣。而文殊院给我们留下的更是最朴实的佛教文化氛围。
文殊院是成都最著名的寺庙,同时和武侯祠、杜甫草堂一样也是成都市的标志性建筑。
每年春节的大年初一,这里车水马龙,香火鼎盛。当凌晨的钟声从寺中响起,也传来新年的祝福。这里是成都人春节进香的首选寺庙。
文殊院周围还有许多川西民居古建筑,如今已经合在一起,形成一片仿古建筑区域,这个区域叫做文殊坊。
文殊坊和文殊院——成都人心目中的都市禅林。